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班主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班主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应当在工作中做到:
1.树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观念。教育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学生是发展着的人,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发展之中,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活,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充分发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智力、兴趣、爱好和特长,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教育学生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更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强调对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与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施教方法、手段上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求得发展,真正成为具有现代人基本素质的合格人才。(www.xing528.com)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主体,也是形成自己的观点、信念、道德和人格的主体。具有现代学生观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教育影响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的主观努力才能发挥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影响只有被学生内部的动机、需要、认识、情感所接受,才能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任何教育都会落空。学校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外因作用于内因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才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符合教育过程规律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但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同时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品质等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对教育影响表现出选择性和倾向性。班主任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情感、能力出发选择教育影响,组织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教育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取得教育的成功;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