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
李镇西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全部理论的基石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此朴素而清新的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读,还不时认真地记着笔记。这个学习的过程真是幸福!
更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可以面对面地聆听李老师的教诲。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中小学教育名家班主任工作创新报告会上,我见到了李老师。听李老师接地气的讲座,我就像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最欣赏他的观点:“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培训归来再次捧起这本书,读得更细,感觉更好了。(www.xing528.com)
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这更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既有精要的教理阐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等,对我们都有普遍的启发性,值得每一位教师一读。“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我深刻地认识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正像李老师所说,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段文字深深地震撼着我,同时告诫我,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务必注意爱学生。
所以,当2017年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就把李老师的“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送给了大家。我经常在班里说,因为有你们,所以张老师很幸福。我教育学生,平时说话做事的时候,都想想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幸福,至少应该努力做到不妨碍他人。我相信,这样慢慢地引导,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当整个班级形成感恩的风气时,那些特别的孩子也或多或少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后来,我又带领孩子们写感恩日记,更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精心选择了一本笔记本,封面上有“感恩”二字,还有一枚小印章,上书“初心”,旁边还有一句话:“人生需要感恩。” “诚、善、敬、爱、仁、情、美、义、真”等充满着正能量的美好字眼,众星拱月般地围绕在一个大大的“恩”字周围。然后,孩子们轮流写感恩日记。有写老师关心自己的,有写同学帮助自己的,也有写自己帮助他人的;有写表现最好的同学的,有写自己最开心的,有写自己最感动的,有写自己最幸福的……翻开感恩日记,看到的是“爱心、幸福、快乐、温馨、开心、感动”等字眼,还经常有学生辅之以笑脸、爱心、握手、拥抱等符号,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班会课上,我还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世界,正在悄悄地奖励有教养的孩子》。我要让孩子们明白,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们,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们才能长得枝繁叶茂,离阳光更近些。我告诉我的学生,努力做一个谦让、随和、助人的小孩。
今年,接的这个班很特别,因为班里有几个很特别的学生。接班前,就听闻这个班不一般,却没想到是如此不一般。付出了很多心力,成效却不大。读着《爱心与教育》,反思着自己转化特别生的过程,对比着李镇西老师的做法,我发现自己做得很不够。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对这些特别的孩子注重感情倾斜,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并且注意引导集体舆论,讲究有效方法。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用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潜心于自己的班级,醉心于自己的学生,努力超越自己、壮大自己,把一堆琐碎的日子铸成幸福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