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闫丽丽
2017年7月20至23日,虽然酷暑当头,但与“风景旧曾谙”的南京再次相聚的激动一直冲击着心灵。而“2017年深受欢迎全国著名教师、著名班主任报告会”的聆听,更使我对教育的激情燃烧不息。
三个会场同时进行报告,没有全部聆听的遗憾在专家们的成长故事中淡化,激情在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深处。
魏书生老师的幽默风趣,对人生的自信豁达,让我认识到他真的是一个“可学习而不可复制的老师”;孙学策老师退而不休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要善待每个学生;于洁老师用一个个经典案例把带班经历如数家珍般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明白“天使教师”的真谛所在;李迪老师用丰富的事例告诉我们,用心理学知识攻克教育难题可以事半功倍;桂贤娣老师虽然一帆风顺,但她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老师的智慧是多么重要;刘俊萍老师的朴实演讲中透着一位实干老师的点点滴滴,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文英老师的多才多艺让我想到古代对“先生”的理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老师能不具有魅力吗?
虽然他们的演讲洋洋洒洒没有丝毫的忧虑,但这背后的酸与苦,只有他们自己深有体会。看得出,几乎每个专家都经历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过程,但他们对教育的那份执着、那份热情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回望自己的从教路程,从懵懂的自信到职业的倦怠,再到惶恐的醒悟,20年时光消逝于弹指一挥间。
记得刚毕业的那一年,我带着满腔热情踏入校园,用满满的爱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孩子。亦师亦友的生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赢得了家长的认可。那一年,我体验到了教师的幸福。但随着地方的变换、世俗观念的影响、惰性的“疯长”,我的锋芒渐渐缩回,逐渐产生职业的倦怠。但庆幸的是,自己对学生的爱心不变,始终用良心鞭策着自己——不忘初心,对得起每一个孩子和家长。我一直尽力教育他们,但少了一份研究的动力。有时,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能过则过,不再深究,更谈不上记录与反思了。只有当学校要求写叙事时,才在脑海中搜寻曾经的故事,寻找素材描述、反思。因此,许多鲜活的案例擦肩而过,久而久之就忘到九霄云外了。直到申报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写东西了,才发现自己的育人理论匮乏得可怕,浮躁的心难以静下来思考研究,以至于遇到有些“问题学生”,我一时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有效引导。例如,小浩的执拗让他经常把家长的暴力迁怒于周围同学身上,尽管沟通疏导了两年,但难以从根上切除,以至于去年短暂的离家出走。而另一个孩子小昊因特殊家庭的影响,经常因一句批评或同学的一句话语而跑出课堂,或公然大哭大闹,以至于任课老师对他不敢管……我很清楚,这已经牵扯到了心理问题,可因知识的匮乏我无能为力,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渐渐引导。如果多一些心理学知识,或许问题的解决会好一些。(www.xing528.com)
感谢每一次报告带给我满满的收获。但我知道,教育的学问是无止境的。要当好班主任,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遵循教育规律。正所谓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很难用同一个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第二,拥有一颗爱心。“心中有佛,人人皆佛;心中有魔,人人皆魔。”只有自己拥有爱心,才能找到教育的幸福感。
第三,要有智慧。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性格,多多少少带着家庭教育的影子。而许多时候,教育的过程就是跟一些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智慧,才能灵活解决。
第四,多积累,多反思。经验的提升就是专业成长的过程,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多留心观察,在记录、积累与反思中成长。
相信只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动力,就一定会有一朝试锋芒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