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闫丽丽:发现问题,突破困难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闫丽丽:发现问题,突破困难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闫丽丽时间在忙碌中悄然而逝,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单元过关的结束而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反思带来的系列困惑。而这个孩子的答案是48,很明显,她把8段当成8次了。很显然,她被问蒙圈了。那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8次。”这一次,她明白了:“7次。”这细微处的发现让我如获至宝:孩子屡次出错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她的“症结”所在,才能突破难点。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闫丽丽:发现问题,突破困难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闫丽丽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而逝,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单元过关的结束而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反思带来的系列困惑。

踏上教学工作岗位已经20余载,我很清楚,教学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除了平日的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之外,学生方面很多是我们所不能把握的。可令我不解的是:有些题反复讲,反复练习思路,一换数,又不会做了,问题出在哪里?是我的方法不合适还是学生没有理解,没有认真听?我知道,班里很多孩子年龄上稍小一些,但也不至于跟前几届学生差很多啊……

正当我困惑不解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那是一节体育课,我让孩子们分散跳绳练习时,有个孩子拿着改错过来让我看。题目是这样的:“一根木头要锯成8段,每锯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多少分钟?”这样的题,我讲过好多遍,而且为了让孩子容易理解,我都是采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锯成8段需要锯几次。这也是思考的关键点。而这个孩子的答案是48,很明显,她把8段当成8次了。再看看她画的图,则是把锯的次数当成段数。于是,我问她:“你这是锯了几次?” “8次。” “你数数。”她愕然,不敢动了。很显然,她被问蒙圈了。(www.xing528.com)

我拿过笔,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这是几条线段?”孩子弱弱地回答:“8条。”我无语,接着在线段上切了一刀(竖着画了一条线):“这是几条?”孩子不再说话。我明白了,她对于我问的问题根本不理解。正当我不知该怎样教时,一个孩子拿着一段树枝玩耍的镜头映入眼帘。我灵机一动,跟围着看热闹的几个孩子说:“谁给我找根树枝?”几个孩子很快从操场边上找到了一根小树枝。

我拿过树枝,问:“这是几根树枝?”那个孩子说:“1根。”我用手一掰,树枝一分为二,“现在呢?” “2根。”我问:“几段?” “2段。” “我掰了几次?” “1次。”于是我继续掰,孩子们在一边数着段数“3、4、5、6、7、8。” “想一想,我掰了几次,这树枝就成了8段了?”那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8次。”另一个孩子说:“7次。”一看还是不理解,我就把掰开的树枝摆在地上,让那个孩子数数我掰了几次。这一次,她明白了:“7次。”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我也顿悟了。这么多年来,总有一部分孩子对于画图不理解,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这细微处的发现让我如获至宝:孩子屡次出错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她的“症结”所在,才能突破难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