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教育引发的生命思考

深化教育引发的生命思考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与同事们一同编制教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重新审视生命的机会。尽管没有话语,但祖孙二人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对生命的崇敬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当不明确生命的真正意义时,生死亦如鸿毛一般。我庆幸能在闲暇之余阅读到这样一篇极好的文章,它不仅对如何教育孩子有了指引,也给我上了郑重的一课:正视生命,需要从家长的思想出发,进而带动孩子对生命肃然起敬,一味地美化死亡,不仅会误导孩子,更是对生命的蔑视。

深化教育引发的生命思考

青岛湘潭路小学 梁 燕

《生存与责任》是本学期我校启动编制的一本新的校本教材。在区领导的指导之下,我们重新梳理了小学阶段与生存、责任相关的内容。在与同事们一同编制教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重新审视生命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该怎样向孩子们阐释生命的含义呢?这便是我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的感悟。

对于我们这些80后的父母而言,或许都经历过祖辈的离世。对于生死这些问题,小一点的时候,父母会拿一些善意的谎言搪塞我们,比如“你是垃圾桶里捡的”,比如“爷爷到天上去了”。而今,我们也为人父母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会指引我们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生死观,讲生相对容易些,而如何让孩子正确地接受亲人的死亡,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2016年第10期的《父母课堂》上,有一篇名为《爷爷去哪儿》的文章,文中作者对爷爷离世的处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孩子的爷爷病危,弥留之际想见孙子最后一面。作为妈妈,作者并没有美化老人的死去,因为那样会让涉世未深的孩子觉得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从而轻视死亡。作者先是将爷爷目前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三年级的儿子说明,比如爷爷身上插满了管子;爷爷可能说不清楚话;爷爷十分憔悴……而后告诉孩子:“我们去医院,是看爷爷最后一面,也是让爷爷看你最后一面,你要去吗?”智慧的妈妈把直面生死的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而此时的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得多。他选择与爷爷做生死离别。有了之前妈妈的铺垫,孩子来到医院之后,欣然接受了躺在病床上的爷爷的现状。尽管没有话语,但祖孙二人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对生命的崇敬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www.xing528.com)

我崇拜这位妈妈。她的大智慧让我折服。这同时也引起了同是教师和妈妈的我的反思:对于生命的教育,我们是不是太过草率了?曾几何时,出于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保护,每每不愉快的事实发生,我们会尽量美化,为的是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记得班里的一个孩子请了7天的长假,回来后问他干什么去了,他面带微笑地告诉我:“我们送爷爷做神仙去了。” “那你以后还能看到爷爷吗?”我问。“能啊!”孩子的语气中并没有任何伤感,“我可以在梦里见到他呀。”

那时的我不知该不该用真相打破孩子的梦。而今想来,正是因为这样善意的隐瞒,才造成了如今有些孩子动不动就以死威胁不肯就范的家长,动不动就拿生命开玩笑。毕竟在他们的思想中,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去天堂、变成星星等美好的转变。如此一来,又有什么可怕呢?当不明确生命的真正意义时,生死亦如鸿毛一般。

我庆幸能在闲暇之余阅读到这样一篇极好的文章,它不仅对如何教育孩子有了指引,也给我上了郑重的一课:正视生命,需要从家长的思想出发,进而带动孩子对生命肃然起敬,一味地美化死亡,不仅会误导孩子,更是对生命的蔑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