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区的大气污染为工业、煤烟、扬尘及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其中工业污染源占比最高,其次是生活污染源与交通污染源,而且点源分布广、面源范围大、流动源增长快。同时污染的季节性特征明显,春季以沙尘浮尘等输入性污染物为主,冬季以煤烟等低空面源污染物为主,且中度和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冬季供暖期。
兰州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城市地貌。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地形呈半封闭巨大哑铃型,市区位于盆地内,南北两山对峙,相对高差为660米,南北宽2—8公里,自东向西延伸约35公里,明显的盆地地形造成污染物不易向外流动。二是不利的气象因素。年均静风率为62.7%,冬季静风率达80%以上,日均风速小于0.8米/秒;稳定类天气占70%以上,大气层结稳定,形成逆温层,不便于大气污染物的湍流扩散。三是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兰州地处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带,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到3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800—2200毫米,森林覆盖率仅为12.21%,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8.15%和1.2%,容易形成沙尘暴和浮尘天气。
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二次扬尘。近年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令人为因素造成的扬尘污染日益严重,且防控和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机动车尾气污染。近几年机动车的年均增幅超过10%,且每天过境车辆就超过11万辆,截至2018年10月,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04万辆,较2013年的50万辆翻了一番。由于交通拥堵,机动车低速或怠速行驶时,尾气排放量会显著增大,主要交通干道形成明显的污染带,且空气中氮氧化物所占比重呈加速上升趋势。三是生活燃煤污染。2017年,近郊四区及兰州高新区共有燃煤小火炉186450台(其中城关区72543台,七里河区49639台,西固区38054台,安宁区16442台,高新区9772台),每年冬季采暖期民用散煤使用量30万吨以上。据测算,全市居民小煤炉冬季每天使用散煤约1800吨,日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50吨,相当于城区三家火电企业每天排放总量的3倍以上,在静稳逆温条件下极易造成区域性、时段性的煤烟污染。四是不尽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兰州的工业基础都是在“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发展形成的,“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16个在甘肃,仅兰州就有14个;在“三线”建设期间又有13个大中城市的工业项目转移到兰州,这使得兰州的工业结构主要以能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原材料上游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则占整个工业比重的八成左右,“三高一低”型企业约占一半以上,企业工艺装备总体水平不高,“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加之能源结构过于单一,80%的能耗以煤为主,而且增长迅速致使产业能源结构均不甚合理。(www.xing528.com)
兰州市与国家环科院合作的《兰州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课题初步成果显示,2012年城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项空气污染物污染负荷分别为51%、29.6%和19.4%,其中可吸入颗粒物负荷中煤烟尘占21%(工业源煤烟尘贡献率为54.8%,燃煤生活面源煤烟尘贡献率为45.2%;采暖期煤烟尘贡献率为68.2%,非采暖期煤烟尘贡献率为31.8%),扬尘占33%,机动车尾气占14%,外来输入性扬尘及其他类型扬尘占32%;二氧化硫负荷中工业源占76.0%,燃煤生活面源占18.5%,机动车尾气占4.5%;氮氧化物负荷中工业源占35.1%,燃煤生活面源占4.2%,机动车尾气占60.7%。通过加权平均可知,工业污染负荷占35%,燃煤生活面源污染负荷占11%,扬尘污染负荷占18%,机动车尾气污染负荷占20%,外来输入性扬尘及其他类型扬尘污染负荷占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