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坚决守卫“兰州蓝”。加快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完善长效管控机制,深化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加大对环境违法的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防治,实施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推动重点污染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实现绿色生产。实施高排放企业环保搬迁工程。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切实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建立覆盖城区的机动车尾气监测网络系统,建立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高污染车辆和尾气超标排放车辆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违法查处力度,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力度;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步伐。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96天,同比增加39天,优良天数比例81.1%,同比增加11.3%(剔除沙尘影响后,达标率83.6%,同比增加5.5%);细颗粒物达到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0%。[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以连城、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的152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102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五期工程,继续实施158万亩公益林管护,逐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25度以上10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建设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兰州西北部和东南部各630公里、400万亩的外围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实施六大出入口通道综合生态治理,加强10万亩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争取国家支持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植被修复工程兰州试验区项目。2019年,修复生态5万亩,科学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把垅丘缓坡修复成高标准农田、生态用地,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的做法,为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获评“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www.xing528.com)
致力于建设低碳城市。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从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技术升级领域推进城市低碳发展,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加快淘汰“三高”企业,积极引进和发展绿色产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施县区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开展碳峰值研究分析,从低碳政策、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环境4个方面构建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城市运营三级指标体系。制定兰州市能源、工业生产、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废弃物排放五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施重点排放行业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加快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体系。推行低碳、文明、绿色的消费和生活方式。2025年,兰州市能源领域碳排放量控制在2445万吨左右的水平,占碳排放总量的39%。煤、油、气及一次电力的比重调整为55:17:8: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总用电量约为693.4亿千瓦时。[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