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明确提出,“要抓紧开展新区环境影响评价,做好新区建设用地安排与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新区水资源供求中长期规划,认真编制新区建设规划并纳入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切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关于兰州新区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意见:积极实施新区绿化工程,合理布局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合理开发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放标准,加强危险废弃物全过程规范管理,同步建设治污减排设施,优先启动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图4.8 兰州新区绿地系统规划图(2011—2030)
充分利用甘肃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1)构建“五园三中心”,以新区为核心形成西北最大工业区集群
兰州新区按照“五园三中心”总体布局,建设铁路货运集散物流园区、陆港物流园区、中川空港物流园区、石化物流园区、工业加工物流园区等5个物流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物流中心、生活物资流通中心、生产物资流通中心等3个物流中心。其中,新区铁路将向西连接兰新铁路,连通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内蒙古和青海西部及中亚各国,形成亚欧大陆桥的核心节点站。建设兰新线—兰州新区—包兰线—靖远王家山—宝中线—庆阳环县沙井子矿区铁路联络线,将兰州新区与白银国家级有色化工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庆阳石油煤炭基地及陇东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武威及河西新能源基地等甘肃最为重要的若干工业集聚区连接在一起,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分工合作的集群优势,形成以兰州新区为核心的西北最大的工业区集群。
(2)高新技术引领,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创新集群
兰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核心区将占地10000亩,其中,西北创新集群占地5000亩,大科学装置应用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1500亩,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综合基地占地500亩,航空航天及新材料产业区占地3000亩。到2015年,兰州新区已初步形成西北创新集群、新一代大科学装置应用基地、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区、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应用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对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主营业收入300亿元。兰州新区将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创新集群,形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军民结合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成为我国加速器应用和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中的西北创新集群同时也是中科院规划的全国八大区域性创新集群之一,兰州新区还将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兰州分馆。
(3)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兰州新区把肩负好战略使命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坚持“改革先行、产业主导、创新驱动、开放拉动、发展争先”,从一个普通的农业村镇快速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优美靓丽的现代新城。2019年,兰州新区的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39亿元快速上升到200多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
根据2016年8月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兰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纲要》,以及2017年9月通过的《兰州新区“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兰州新区围绕“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战略定位,依托八大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水性科技、光电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兰州新区还将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以“互联网+”为平台,兰州新区强化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产业配套,推进产业延伸与集聚。全面提升产业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着重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质量立区,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标准化、品牌化战略,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近年来,兰州新区紧抓产业西进机遇,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十大产业全链循环发展,产业投资增速突破50%,2019年引进产业项目136个、投资660亿元,累计达660个、总投资达3200亿元。其中,在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如下: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兰州新区紧盯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离散化制造方向,发展新能源装备、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装备、农业机械、电机与电梯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等六大领域,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建设西部石化通用装备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配套,提高成套能力和外向出口能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争取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建设兰州新区应急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
在石油化工业方面,兰州新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及与中西亚能源合作战略机遇,以炼化一体为基础,以延伸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导向,以提升炼油化工附加值与科技含量为目标,推进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改造,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截至2019年末,兰州新区已建成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全产业链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弥补短缺化工产品过百种。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兰州新区紧跟国际新材料发展前沿,实施联合攻关,发展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和光电材料、功能性材料,力争在新材料关键技术和领域实现突破。2019年末,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德福年产5万吨超薄铜箔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开工,4.5微米世界最薄铜箔试生产成功,初步形成有色金属、绿色建材、光电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体系。(www.xing528.com)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兰州新区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省内优势中药材资源、兰州生物制药的研发优势、中成药品牌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打造西部药谷,加快地道药材的全产业链开发。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兰州新区引进国内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引导消费、扩大出口,服务都市,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展示、体验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截至2019年末,兰州新区已经快速形成西部最大的种养循环、屠宰冷链物流基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兰州新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依托全省大数据“双创”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兰州新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引导和支持信息技术融入重大装备和成套装备,推动机械、电力、轻工、汽车等行业装备智能化升级。发展大数据产业,引进和建设面向行业的云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与服务一体化,产品向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截至2019年末,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加速集聚,电信、移动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上网运行,初步形成西北最大的数据中心。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兰州新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围绕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第三极,与11名院士合作,科技研发项目1315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化学助剂试剂等高附加值成果转化应用。其中,在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科技和中介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物流业、休闲旅游业、文化产业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如下:
在信息服务业方面,兰州新区加快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引进大数据企业开发数据应用产品,提供数据应用服务,打造区域化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预计到2025年,实现兰州新区服务器数量达100万台,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制造、能源、交通、物流、民生、商贸、安全生产、旅游、精准扶贫等领域建成一批综合性云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发展基于云平台数据支持、面向终端客户提供细分增值服务的中小微企业。2019年,兰州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成运营,交通、医疗、教育等实现智能化调度,获评“2019年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在金融业方面,兰州新区以构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为重点,建设行政中心园区、南部综合产业园区金融集聚区,逐步形成与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完善金融中介服务,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新区首个互联网金融平台。
在科技和中介服务业方面,兰州新区着力建设好科技和中介服务集聚区,做大做强一批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建设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推进服务方式创新。
在商贸服务业方面,兰州新区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体验式服务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城市电商、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
在物流业方面,兰州新区推进物流通道、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大物流体系,建设临空物流、北站公铁联运物流、保税区物流、东南生活物流、西南交通物流、高家庄综合物流、石化物流等七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西部地区的重要国际物流中心。拓展与中西亚、南亚、欧洲等国家、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劳务与工程合作,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物流集散中心。
在休闲旅游业方面,兰州新区积极拓展现代旅游业发展思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发展异域文化风情游、主题文化游、现代农业观光游、生态滨水休闲游。
在文化产业方面,兰州新区突出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创意文化、影视文化、民俗文化等产业,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兰州新区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按照“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要求,着力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坚持走基地规模化、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道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十四五”期间,兰州新区将继续统筹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力争经济增速保持30%以上,打造兰西城市群第三极。实施“3255”产业倍增计划,打造绿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商贸物流“三个千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两个五百亿”产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节能环保“五个百亿”产业,力争5年内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1]
【注释】
[1]本部分数据参考:兰州新区门户网站http://www.lzxq.gov.cn/system/2018/10/25/030000231.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