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元经济特点导致兰州产业结构变化

二元经济特点导致兰州产业结构变化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具有二元特性。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其变化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战略投资方向、工业化的二元结构、经济体制和技术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等,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点。这期间,国家的援助力度最强,产业结构也因此发生大的变化: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占比最高。以资源加工型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在兰州市产业结构中占比大,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长期维持在2∶8上下。

二元经济特点导致兰州产业结构变化

我国工业的一大特点是“既有最先进的产业”,“也有较原始的产业”,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各地方政府因长期追求工业自成体系,“大干快上”地上项目和铺摊子,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生产的现象,最终致使各地区之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分工协作程度弱化,产业产品缺少特色,未能体现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相关资料表明,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自然资源及经济技术存在很大差异,然而在工业产品结构中相似程度却很高,东部与中部地区结构的相似率为93.5%,中部与西部的相似率更高达97.9%,趋同化涉及的产品和行业众多,从初级产品到机电产品最后再到支柱产业,目前还有继续加深的趋势。工业结构的趋同性在同一地区内部也普遍存在,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突出问题:低效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低效率的技术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产品的生产研发能力又十分不足,出现不同程度的贸易与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不但扭曲了资源最优配置,使得生产效率低下,还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能力有不良影响,地区优势的发挥受阻,加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已成为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工业化水平已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轻纺、建材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全市工业行业发展较好,产品品种高达万余种,工业精品更是不在少数。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新材料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兰州市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由高投入粗放式发展向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向绿色发展和低碳增长转变。

兰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具有二元特性。城市产业结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其变化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战略投资方向、工业化的二元结构、经济体制和技术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等,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点。其演进主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8年。在“一五”时期,国家将14项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在兰州,同时还从上海、东北等地内迁了一批电子、机械、轻工企业来支持城市快速发展。兰州工业基础薄弱,绝大部分是技术水平低的手工业或半机械化作坊,工业发展举步维艰,经济发展只是一种量的增长并无质的变化,目前兰州的经济发展单一,城市建设主要在城关区一带,整个城市还处在以旧城为核心的向心集聚的初级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期间,国家的援助力度最强,产业结构也因此发生大的变化: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占比最高。一些大型重工业企业的发展严重依赖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和建设用地等,主要布局在西固、安宁等五个片区。工业发展引起了兰州第一次空间形态的较大变化,这时的城市主要沿黄河主轴横轴由南向北拓展、填充,初步形成了以城关区为核心、其他三个片区为次级中心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第三阶段:1978—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兰州城市商贸城战略使得第三产业占比逐渐上升,因此第二产业开始下降。尤其是在产业结构开始减少,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大调整的情况下,加之市中心经济成本过高,城市中心用地逐步被高附加值的行业及相关用地所置换,兰州市整体空间没有很大的变化。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产业发展逐渐平稳,空间形态开始转向有序分散的带状结构。随着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和第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各种空间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各组团中由无序集中变为有序分散,兰州将呈现出多中心多组团的带状形态。

尽管“十二五”期间,兰州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之间相互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明显。以2017年为例,2017年兰州市三大产业在GDP中的结构依次为1.57%、34.32%、64.11%,而三大产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依次为18.1%、27.3%、54.6%,这就意味着兰州市第一产业18.1%的就业人口在从事最基础的农业生产劳动,未来几年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劳动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兰州市仍有较大的空间[4]。总之,兰州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产业布局规划明显滞后(www.xing528.com)

兰州市因其长期历史发展延续造成的特殊工业化道路,导致了产业结构和相应的空间结构不合理发展,从中表现出典型的二元经济特点。以资源加工型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在兰州市产业结构中占比大,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长期维持在2∶8上下。兰州轻工业的结构调整并没有进展,原有的轻工业等地方骨干企业退出后,没有开发出能占据市场的新产品;因重工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化升级,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一些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所以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值也仅仅为5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相对较低,GDP长期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居后几位,因此也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也随之受限。现在兰州城市功能区定位和产业聚集区定位缺乏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产业规划的设计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的加快和兰州特殊的地理结构,企业的发展与人民居住的环境和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城市功能区定位不确定,新建项目实施也没有让老城区产业分散局面得到有效改善,还造成新城区和新的工业园区的模糊不清。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更多更好的项目、企业难以落户,严重制约了兰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2.重工业支撑作用过重,轻工业不发达

兰州工业体系具有先天形成的重工业占比大、轻工业占比小的格局,2010年以后,这一情况虽然有一定改变,但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占比没有大的变化,并且因重工业时代的来临,二者占比的差距甚至进一步加剧,因此重工业的支撑作用也进一步加强。2017年底,兰州市重工业完成增加值达到了43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4.03%;而轻工业完成增加值只有151.6亿元,只占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的25.97%。重工业行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作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电、建材和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对比之下,技术含量较高和对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性强的工业发展较慢且占比较小[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