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能力冗余与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存在

生产能力冗余与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存在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由于设备老化,不接受外界新型技术与经营理念,加之无所顾忌的使用落后技术开采资源,使得老工业生产能力极度冗余,急需进行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缺乏健康的投资环境使老工业基地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资金、人口流失严重,使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陷入死循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何提振老工业基地当年的雄风,需要转变观念,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方面着手考虑。

生产能力冗余与创新动力不足同时存在

老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思想。这种思想长期积淀的结果,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又形成了顽固的思维定式和心理定式,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地看待和接受新生事物,而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来思考问题,因此,观念陈旧落后、不善变通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观原因。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老工业基地传统观念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因循守旧。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遵循以往经验和做法的思维定式,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按计划经济条件下用惯了的老办法、“老操作”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在变化了的新形势面前,缺乏新点子、新思路、新举措,导致整个地区缺乏催生新事物的土壤和氛围。二是囿于陈规。一切按上级的指示、文件和规定办,按常规慢节奏走路,追求一种小生产的闲适与宁静,不闯不试不冒,不善于创造性工作。三是自我封闭。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缺乏学习、借鉴、赶超的精神。四是直线思维。习惯于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缺乏立体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五是消极畏难。面临困境,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在困境中奋发自强的决心和信心。六是各自为政。只顾部门利益,不顾大局,造成发展“梗阻”。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制约了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的建设,原构建的人才结构已明显不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结构。

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继续深化,生产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比例逐渐降低,推动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均衡状态和各产业的分布格局。如在石化工业中,石油精炼技术和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使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石油的需求量激增,带动了传统石化工业的发展。这样,技术更新缓慢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一些行业就慢慢被市场所淘汰。同时,由于设备老化,不接受外界新型技术与经营理念,加之无所顾忌的使用落后技术开采资源,使得老工业生产能力极度冗余,急需进行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另外,外部经济环境的日渐恶化也加大了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人口增长、失业率居高、环境恶化是西方老工业基地振兴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健康的投资环境使老工业基地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资金、人口流失严重,使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陷入死循环。可以说,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的必然结果。“任何高速增长的工业部门发展到成熟期以后,增长速度都将减缓”,因此,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应该是:从能源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空间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业转变。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是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何提振老工业基地当年的雄风,需要转变观念,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方面着手考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