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不仅要满足输送设计流量的要求,还要满足水位控制的要求。横断面设计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了能通过设计流量的断面尺寸,满足了前一个要求。纵断面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灌溉水位要求确定渠道的空间位置,先确定不同桩号处的设计水位高程,再根据设计水位确定渠底高程、堤顶高程、最小水位等。
1.灌溉渠道的水位推算
为了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各级渠道入口处都应具有足够的水位。这个水位是根据灌溉面积上控制点的高程加上各种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出来的。水位公式如下:
式中:H进为渠道进水口处的设计水位(m);A0为渠道灌溉范围内控制点的地面高程(m);Δh为控制点地面与附近末级固定渠道设计水位的高差,一般取0.1~0.2m;L为渠道的长度(m);i为渠道的比降;ψ为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m),可参考表3-25所列数值选用。
表3-25 渠道建筑物水头损失最小数值
控制点是指较难灌到水的地面,在地形均匀变化的地区,控制点选择的原则是:如沿渠地面坡度大于渠道比降,渠道进水口附近的地面最难控制;反之,渠尾地面最难控制。
公式(3-47)可用来推算任一条渠道进水口处的设计水位。推算不同渠道进水口设计水位时所用的控制点不一定相同,要在各条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范围内选择相应的控制点。
2.渠道纵断面图的绘制
渠道纵断面图包括沿渠地面高程线、渠道设计水位线、渠道最低水位线、渠底高程线、堤顶高程线、分水口位置、渠道建筑物位置及其水头损失等,如图3-10所示。渠道纵断面图按以下步骤绘制:
(1)绘地面高程线。在方格线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根据渠道中心线的水准测量成果(桩号和地面高程)按一定的比例点绘出地面高程线。
(2)标绘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在地面高程线的上方,用不同符号标出各分水口和建筑物的位置。
图3-10 渠道纵断面图
(3)绘渠道设计水位线。参照水源或上一级渠道的设计水位、沿渠地面坡度、各分水点的水位要求和渠道建筑物的水头损失,确定渠道的设计比降,绘出渠道的设计水位线。该设计比降作为横断面水力计算的依据。如横断面设计在先,绘制纵断面图时所确定的渠道设计比降应和横断面水力计算时所用的渠道比降一致,如二者相差较大,难以采用横断面水力计算所用比降时,应以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比降为准,重新设计横断面尺寸。所以,渠道的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要交错进行,互为依据。
(4)绘渠底高程线。在渠道设计水位线以下,以渠道设计水深h为间距,画设计水位线的平行线,该线就是渠底高程线。
(5)绘制渠道最小水位线。从渠底线向上,以渠道最小水深(渠道设计断面通过最小流量时的水深)为间距,画渠底线的平行线,此即渠道最小水位线。
(6)绘堤顶高程线。从渠底线向上,以加大水深(渠道设计断面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深)与安全超高之和为间距,作渠底线的平行线,此即渠道的堤顶线。(www.xing528.com)
(7)标注桩号和高程。在渠道纵断面的下方画一表格(见图3-10),把分水口和建筑物所在位置的桩号、地面高程线突变处的桩号和高程、设计水位线和渠底高程线突变处的桩号和高程以及相应的最低水位和堤顶高程,标注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上。桩号和高程必须写在表示该点位置的竖线的左侧,并应侧向写出。在高程突变处,要在竖线左、右两侧分别写出高、低两个高程。
(8)标注渠道比降。在标注桩号和高程的表格底部,标出各渠段的比降。
根据渠道纵、横断面图可以计算渠道的土方工程量,也可以进行施工放样。
3.渠道纵断面设计中的水位衔接
在渠道设计中,常遇到建筑物引起的局部水头损失和渠道分水处上、下级渠道水位要求不同以及上下游不同渠段间水位不一致等问题,必须给予正确处理。
(1)不同渠段间的水位衔接。由于渠段沿途分水,渠道流量逐段减小,在渠道设计中经常出现相邻渠段间水深不同,上游水深,下游水浅,给水位衔接带来困难。处理办法有以下三种:
1)如果上、下段设计流量相差很小时,可调整渠道横断面的宽深比,在相邻两渠段间保持同一水深。
2)在水源水位较高的条件下,下游渠段按设计水位和设计水深确定渠底高程,并向上游延伸,画出上游渠段新的渠底线,再根据上游渠段的设计水深和新的渠底线,画出上游渠段新的设计水位线。
3)在水源水位较低、灌区地势平缓的条件下,既不能降低下游的设计水位高程,也不能抬高上游的设计水位高程时,不得不用抬高下游渠底高程的办法维持要求的设计水位。在上、下两渠段交界处渠底出现一个台阶,破坏了均匀流的条件,在台阶上游会引起泥沙淤积。这种做法应尽量避免。为了减少不利影响,下游渠底升高的高度不应大于15~20cm。
(2)建筑物前后的水位衔接。渠道上的交叉建筑物(渡槽、隧洞、倒虹吸等)一般都有阻水作用,会产生水头损失,在渠道纵断面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如建筑物较短,可将进、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累加起来(通常采用经验数值),在建筑物中心位置集中扣除。如建筑物较长,则应按建筑物的位置和长度分别扣除其进、出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
跌水上、下游水位相差较大,由下落的弧形水舌光滑连接。但在纵断面图上可以简化,只画出上、下游渠段的渠底和水位,在跌水所在位置处用垂线连接。
(3)上、下级渠道的水位衔接。在渠道分水口处,上、下级渠道的水位应有一定的落差,以满足分水闸的局部水头损失。在渠道设计实践中通常采用的做法是:以设计水位为标准,上级渠道的设计水位高于下级渠道的设计水位,以此确定下级渠道的渠底高程。在这种设计条件下,当上级渠道输送最小流量时,相应的水位可能不满足下级渠道引取最小流量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在上级渠道该分水口的下游修建节制闸,把上级渠道的最小水位从原来的Hmin升高到H'min,使上、下级渠道的水位差等于分水闸的水头损失ψ,以满足下级渠道引取最小流量的要求,如图3-11(a)所示。如果水源水位较高或上级渠道比降较大,也可以最小水位为配合标准,抬高上级渠道的最小水位,使上、下级渠道的最小水位差等于分水闸的水头损失ψ,以此确定上级渠道的渠底高程和设计水位,见图3-11(b)。分水闸上游水位的升高可用两种方式来实现:①抬高渠首水位,不改变渠道比降;②不改变渠首水位,减缓上级渠道比降。
图3-11 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示意图
这两种抬高上级渠道水位的措施可用图3-12进一步说明,图中H1、H2、H3分别代表一、二、三支渠进水口上游要求的最小水位;实线表示上级渠道原来的最小水位线,不能满足三支渠的引水要求;虚线表示改变渠道比降后的最小水位线;点画线表示抬高渠首水位后的最小水位。第二种做法不需要修建节制闸,不产生渠道壅水和泥沙淤积,但要具有抬高渠首水位的条件。
图3-12 渠道最小水位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