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灌溉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渠系工程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渠系防渗工程技术方面,20世纪50年代先后采用粘土、三合土夯实护面,修建砌砖、砌石等防渗渠道,60年代在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开展混凝土防渗的试验研究及推广工作。1976年,全国26个省(市、区)在水利部的组织和领导下,开展渠道防渗科技协作攻关活动,成立了“全国渠道防渗科技协调组”和“全国渠道防渗科技情报网”,有组织地开展渠道防渗技术试验推广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渠道防渗工程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90年代以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节水灌溉工作全面启动和发展;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逐步实施,推动了新一轮渠系防渗改造建设。据统计,全国已完成防渗渠道总长55万km,占渠道总长的18%,其中干、支渠道防渗长度为29万余km,为干、支渠道总长的24%,斗、农渠道防渗长度为26万km,占斗、农渠总长的14%。渠道断面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梯形断面渠道,在中小型渠道上,研究并推广U形断面混凝土护砌,圆底三角形断面混凝土护砌,对大中型渠道,研究推广弧形坡脚梯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等渠道,改善了受力条件,提高了坡面稳定性并有效节省衬砌材料。
渠道防渗衬砌材料形式多样,总体上分为硬质材料防渗和软质材料防渗两种类型。硬质材料防渗包括砌石防渗、砖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等形式;软质材料防渗包括土料防渗、沥青材料防渗和塑膜防渗等形式。硬质材料防渗渠耐冲刷,强度高,其中砌石护坡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单,抗磨、耐久等优点;缺点是砌石勾缝护面防渗效果较差,对地基的要求较高。混凝土衬砌广泛采用矩形结构,其截面形式有矩形、楔形、肋形、槽形等。矩形板用于小型渠道的预制安装,大型渠道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混凝土的标号和衬砌厚度与施工方法、气候和渠基土质等因素有关,衬砌层混凝土标号一般采用C10~C15号,现场浇筑的衬砌层比预制安装的厚度稍大,有冻胀破坏地区的衬砌层厚度比无冻胀破坏地区的衬砌层要厚一些。预制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5~10cm,无冻胀地区可采用4~8cm。为适应温度变化、冻胀、基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混凝土衬砌层在施工时预留伸缩缝。纵向缝一般设置在边坡与渠底连接处,渠道边坡一般不设纵向伸缩缝,横向伸缩缝的间距通常如表1-6所示。
表1-6 混凝土衬砌横向伸缩缝间距
软质材料防渗具有适应渠床变形,能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造价较低等优点,缺点是抗冲能力较弱,土料防渗层易受冻融等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室内外试验,成功地研究并推广了薄膜等新型防渗材料和新的复合材料防渗结构形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www.xing528.com)
在防渗渠道的冻害防治技术方面,已研究掌握了影响冻害的因素和规律,提出了渠系规划布置、渠床处理、排水、保温、衬砌的结构形式、材料、施工质量、管理维修等多种措施入手,综合防治冻胀破坏的治理方法,实践中常用的措施包括:
为了提高渠道防渗、防冻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统一有关工程标准,水利部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并颁布施行了SL23—91《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和SL18—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对我国渠系工程防渗和抗冻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