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叫喊着“过年啦!”街道锣鼓喧天,家家张灯结彩。几十米长的街道上挤满老老少少,糖葫芦、花生瓜子、门联、灯笼琳琅满目。饭桌上多了几壶酒,放上了平日不多见的鸡鸭鱼肉,孩子的口水早打湿了衣襟,叮叮咚咚敲打着手摇鼓在院子里跑。作曲家运用跳跃的节奏描绘欢乐的气氛,四度音程加厚旋律,绘出喜庆的画面。
一些钢琴家在演奏《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时配上水彩画背景,让观众的视觉感和听觉感相互交融。音乐和绘画是人们最熟悉的审美渠道,能唤醒人潜意识中的感受,同时音乐和绘画产生的印象会藏在记忆里,形成新的认知和体验。许多画家喜欢在绘画时播放着音乐,激发创作灵感;不少音乐家从绘画中得到启发,创作出美妙的旋律。比如,德彪西受到印象派画作的影响,弱化和声功能,运用色彩性和弦,突破调性,形成色彩变化多端、细腻、朦胧的音乐风格;穆索尔斯基在参观故友的画展后,有了音乐灵感,创作出《图画展览会》;拉赫玛尼诺夫将钢琴练习曲的技巧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创作出《音画练习曲》,音乐家对绘画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而谭盾在学生时期创作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或多或少是童年记忆中的画面激发出音乐灵感,创作而来。
水彩画由西方传入中国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水彩画到了中国以后很快受到大家的青睐,迅速地发展传播开来。然而中国的画家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水彩画,而是借助西方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的异曲同工之处——水,将水彩元素融入传统水墨画,使水墨画更加多元化地发展与衍变,创造出新的绘画审美艺术效果。(www.xing528.com)
中国水彩画与西方水彩画不同。西方水彩画把水只当作绘画的媒介、颜色的调和剂,而中国水彩画与水墨画气韵相通、形色相通,水具有灵魂。中国人尚水,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管子道:“水者,何也?万物之原本,诸生之宗室也。”北宋文学家秦观在诗中吟:“柔情似水”。对中国人而言,水不仅是感官接触到、生活中用到的“水”,而且是被赋予了力量、生命及崇高精神的“水”。水无常形,中国人将水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运用水在画纸上表现出景物的远近虚实,用渲染、渗化等技法变化墨的颜色,表现水墨画的空灵和深远。水的精神带入到水彩画中,使水彩画焕发出东方艺术的神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最大的审美特点是音乐具有流动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表示:一切都存在,同时都是虚有,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都在产生和消灭。从某种观点来说,音乐像水一样,变化无常。“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视觉与听觉相互影响,绘画与音乐相互共通,它们都具有空间感、结构性、线条感、色彩效果等。比如,音乐中的曲式结构相当于画面的结构比例,音乐中的旋律相当于绘画中的线条,音乐的和声、调性相当于绘画的颜色,音乐的强弱、情绪相当于画面的虚实、远近、色调等。谭盾在创作《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时遵循了水的精神和意韵。节奏自由而多变,留给演奏者很大的艺术处理空间;旋律自然而不刻意,留给听众想象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