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封装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另一种是方形封装。在本教材所列举的项目中,我们采用的AT89S51是标准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引脚排列参见图1-3。由于AT89S51是高性能的单片机,同时受到引脚数目的限制,所以有部分引脚具有第二功能。AT89S51的引脚与其他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兼容,只是个别引脚定义不同。
图1-3 AT89S51单片机的引脚图
1.电源引脚
主电源引脚GND(20脚)和Vcc(40脚)。
·GND:用于接地。
·Vcc:用于接+5V电源。
2.外接晶振引脚
XTAL1(19脚)和XTAL2(18脚),用于外接晶振。与单片机内部的放大器一起构成一个振荡电路,用于为单片机工作提供时钟信号。
3.复位引脚
RST(9脚):只要该引脚产生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就可以完成单片机复位。
4.I/O引脚
AT89S51单片机有4个8位并行的I/O口,分别是P0、P1、P2、P3,共包含32个I/O引脚,每一个引脚都可以单独编程控制。
·P0口:8位双向I/O口,可驱动8个LSTTL门,引脚名称为P0.0~P0.7(39脚至32脚)。
·P1口:8位准双向I/O口,可驱动4个LSTTL门,引脚名称为P1.0~P1.7(1脚至8脚)。
·P2口:8位准双向I/O口,可驱动4个LSTTL门,引脚名称为P2.0~P2.7(21脚至28脚)。
·P3口:8位准双向I/O口,可驱动4个LSTTL门,引脚名称为P3.0~P3.7(10脚至17脚)。(www.xing528.com)
其中,P1.5~P1.7和P3口的8个引脚具有第二功能。P1.5~P1.7的第二功能用于在线编程(ISP),P3口第二功能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
这4个I/O口在功能上各有特点。在单片机不进行并行扩展时,4个I/O口均可作为双向I/O口使用,即可用于连接外设,如LED灯、喇叭、开关等。在单片机有并行扩展任务时,P0口专用于分时传送低8位地址信号和8位数据信号(即AD0~AD7),P2口专用于传送高8位地址信号(即A8~A15)。P3口则可根据需要使用第二功能。
5.存储器访问控制引脚
存储器访问控制引脚 (31脚,该引脚为复用引脚。
·功能:单片机正常工作时,该脚为内外ROM选择端。用户编写的程序既可以存放于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存放于单片机外部的程序存储器中,到底使用内部程序存储器还是外部程序存储器,则引脚接的电平决定。当引脚接+5V时,CPU可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接地时,CPU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VPP功能:在Flash ROM编程期间,由此接编程电源。
6.外部存储器控制信号引脚
外部存储器控制信号引脚包括(30脚)、(29脚)。
(1)引脚:该引脚也为复用引脚。
·ALE功能:地址锁存功能。
在单片机访问片外扩展的存储器时,因为P0口用于分时传送低8位地址和数据信号,那么如何区分P0口传送的是地址信号还是数据信号就由ALE引脚的信号决定。ALE信号有效时,P0口传送的是8位地址信号;当ALE脚无效时,P0口传送的是8位数据信号。
在平时不访问片外扩展的存储器,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也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功能:在Flash ROM编程期间,由此接编程脉冲。
(2)引脚:外部ROM的读选通引脚。
用以产生访问外部ROM时的读选通信号。当对外部ROM取指令时,会自动在该脚输出一个负脉冲,其他情况均为高电平。在每个机器周期有效两次。
注意:对以上两个引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它们只在将来系统扩展时才会用到,对于初学者,此时无须过多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