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宾市乡镇概览及历史文化传承

宜宾市乡镇概览及历史文化传承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名与建置沿革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因位于三江口宜宾城东部而得名。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宜宾市中心城区仅存的一座明代古石坊。“百二河山”释义始见于《史记高祖本纪》,意为山河险固之地。由此“水东门”称谓得以流传。华藏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由曹洞宗著名高僧智源和尚兴建,弘扬禅宗文化。后经历代住持的培修完善而成为蜀南著名的禅宗弘传场所。

宜宾市乡镇概览及历史文化传承

得名与建置沿革

宜宾市翠屏区东城街道因位于三江口宜宾城东部而得名。

1953年6月,县级宜宾市在三江口宜宾城设第一、第二区并建立区人民政府,东城街道区域属第二区人民政府管辖。1954年1月,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1956年5月撤销第一、第二区及区公所,改设为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四个街道并成立办事处。1996年10月,宜宾撤地设市、县级宜宾市撤市设区,东城街道隶属宜宾市翠屏区。

明代真迹“百二河山”坊

“百二河山”坊,位于三江口宜宾城匡时街和交通街交界口。牌坊坐东朝西,建于明崇祯戊寅年(1638),高7.2米,宽7.62米,四柱三门,仿木结构斗拱,造型古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宜宾市中心城区仅存的一座明代古石坊。“百二河山”释义始见于《史记高祖本纪》,意为山河险固之地。明代依山傍水而建的三江口宜宾石城,非常坚固,只需少量人员防御,就可抵挡众多敌军入侵,建立此坊彰显中央政府以宜宾为依托经营西南的方略。现如今牌坊严重风化,前后用大木支架支撑,但往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依然。

1.百二河山坊

2.百二河山坊碑刻

3.水东门

4.水东门碑刻

明代遗存水东门

水东门位于三江口宜宾城县府街岷江右岸,是明代石城的东门。建筑风格为歇山式建筑,建筑本身颇有些大观楼风范,斗拱结构,檐角飞翘,城墙高大,垛口分明,气势宏大的三拱门,城墙上张爱萍将军的“水东门”牌匾字迹飞扬。明代门额上刻“固圉”二字(“圉”读yǘ,边疆之意)。当年考虑到两军对峙之时,城中之人无水可用,为了保护下河取水人的安全,特意修建了水城巷,延伸到江边。当岷江对岸敌军攻城松懈之时,可以打开与水城巷联通的东门,城中军民通过水城巷到岷江取水。敌军进攻时,取水百姓退回城内,关闭东门,安全避险,可谓叙州府的生命通道。(www.xing528.com)

门侧残碑刻有当年宜宾县县衙告示:“东水门,禁倒垃圾……”由此“水东门”称谓得以流传。

兴于康熙的华藏寺

华藏寺位于三江口宜宾城武庙街10号。华藏寺,原名华佗殿,1995年恢复开放,2004年更名为华藏寺。华藏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曹洞宗著名高僧智源和尚兴建,弘扬禅宗文化。当时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等百余间。后经历代住持的培修完善而成为蜀南著名的禅宗弘传场所。

半身入云钟鼓楼

钟鼓楼耸立于三江口宜宾城中山街中山广场。钟鼓楼由民国时期宜宾规模最大的民族企业宝元通公司出资修建,于民国27年(1938)建成。钟鼓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平面呈方形,六级如意踏道,底层为条石垒砌,其上均用青砖,通高30米,其内部装修为木梯道,共计11层。

钟鼓楼楼体修筑时使用糯米和石灰砌砖,使钟鼓楼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仍巍然屹立。钟鼓楼在建成时其顶上安装了大型铜钟报时,结束了宜宾从清代以来的击鼓报时方法。“晨光微微,钟声忽响,整个宜宾城被唤醒了,居民院里的身影开始忙碌了起来,老宜宾人一天的生活就从这钟声开始,而晚上宜宾城又在钟声中进入梦乡。”在20世纪30年代,昔日商家开门营业,老百姓生息劳作均以“钟鼓楼”的钟声为度。

1.钟鼓楼

2.钟鼓楼碑刻

独具宜宾地理特色兼具西式风格、简洁雄伟的造型,使钟鼓楼成为民国时期三江口宜宾城的“高层建筑”。宜宾民谚云:“云南有座鸡足山,离天三尺三;宜宾有个钟鼓楼,半截陷在天里头。”民谚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钟鼓楼在宜宾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