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逆向思维:解析不良行为

逆向思维:解析不良行为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学生会因为我们的“应激”反应而“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这张表格正是破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公式,只要对照表格中的学生行为给我们的感受,就能明白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懂得该如何应对。当然,我相信如果有时间我也能找到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原因,但有了这张表格就能事半功倍,接下去就是熟悉表格以及认真运用了,我相信,新学期面对新一届的学生,我将多一份从容与自信。

逆向思维:解析不良行为

《正面管教》的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是我看了多遍停留时间最长最有收获的一个章节。学校的教学工作正值中考前的冲刺阶段,一模卷、二模卷,考点复习,重点整理……可以说每天的每一分钟都很忙,但恰恰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扛不住如此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放在之前六年级、七年级如果有这种情况,有的是时间慢慢引导,研究其改变的原因。但是非常时期,人也异常浮躁,往往“动物脑”一上身,会简单地呵斥甚至数落学生,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懊恼。有些学生会因为我们的“应激”反应而“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比如,有些女生逃避压力选择看小说、进行微信聊天等,导致成绩下降,经老师一阵疾言厉色,基本会改变。但也有些学生会变本加厉,选择彻底“放飞”自我。虽然我知道应该慢慢探寻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但由于时间紧,寻根究底需要花费的精力太大,往往就主观选择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而看了这个章节,我很认可作者的建议,以及他将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分成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作者还很细致地附上一张“错误目的表”,除了以上四种目的外,还有这四种目的所产生的行为给教师和家长的感受,想要采取的行动,以及孩子可能的回应,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家长或教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可以有哪些。我惊讶并惊喜地发现了这张表格,太实用且节省时间了。就像语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道大题,看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写得面面俱到,其实是有格式可循的。这张表格正是破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公式,只要对照表格中的学生行为给我们的感受,就能明白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懂得该如何应对。当然,我相信如果有时间我也能找到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原因,但有了这张表格就能事半功倍,接下去就是熟悉表格以及认真运用了,我相信,新学期面对新一届的学生,我将多一份从容与自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