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研究:课堂观察与教学同步实施

教师研究:课堂观察与教学同步实施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观察为教师深度参与课例研究提供可能,参与者不像传统听课一样,仅关注执教者的教,课例研究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和学生一起开始探究教学。观察表通常是由执教者根据研究主题和教学设计确定的,并由参与者共同研讨后定稿。2从个人偏好和能力出发的选择观察课堂观察前需要进行观察分工,观察的对象包括学生与教师,观察的重点根据观察者数量不同,可以是有重点的观察,也可以是涵盖所有学生的整体性观察。

教师研究:课堂观察与教学同步实施

课堂观察是群体实证研究的关键操作点,是参与者依据课例研究的主题与个人研究的倾向在课堂上运用观察法等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事实和证据,形成基于证据的个人观点的过程。课堂观察为教师深度参与课例研究提供可能,参与者不像传统听课一样,仅关注执教者的教,课例研究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学,和学生一起开始探究教学。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是新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成为学习者,也开始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习”[18]

1 从教学目标达成和研究主题出发的观察设计

对课堂观察不甚了解的观察员在课堂观察之前,都希望能有现成的观察表,因为不知道观察什么。作为观察员,其观察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观察水平和观察动机也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观察员,主要是完成组织者预先设计的观察任务,观察为他人服务;成熟阶段的观察员,除了完成规定的观察任务外,开始凸显个人的观察倾向,并会在观察之余和学生开展互动,收集观察的辅助信息;个性化阶段的观察员,开始有明显的个人观察倾向,知道自己想观察什么,群体的观察任务只是其课堂观察的一部分,在群体观察任务中生成个人的观察重点,甚至已经形成个人内在的观察理论框架,可以脱离观察表,完全独立开展以个人为观察工具的课堂观察。

课例研究活动离不开观察表的设计,因为观察表能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契合的观察框架,同时兼顾各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观察员。观察表为观察提供支持,不是为观察设限,因此观察表的设计需要非常灵活。首先,要贴近教学流程,方便观察员理解和记录;其次,要体现研究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观察点;最后,观察点指向对教学目标达成度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观察,将学科观察要素显性化,便于跨学科观察员把握观察要点。观察表通常是由执教者根据研究主题和教学设计确定的,并由参与者共同研讨后定稿。

2 从个人偏好和能力出发的选择观察

课堂观察前需要进行观察分工,观察的对象包括学生与教师,观察的重点根据观察者数量不同,可以是有重点的观察,也可以是涵盖所有学生的整体性观察。在观察分工时,可以根据观察员的个人兴趣进行分工,喜欢观察教师的,可以观察教师的提问、理答、巡视路线、个别指导等;喜欢观察学生的,可以选择个性、学习程度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学习的全程观察。(www.xing528.com)

观察分工也可根据观察员的目前观察能力分工,希望借助观察表的观察员可以承担量化观察和记录整理工作,有观察经验的观察员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的质性观察。课堂观察的过程亦是观察员学会观察,并用课堂观察为个人研究服务的过程,因而培养观察员个人的观察兴趣与偏好非常必要,让大家觉得通过课堂观察来发现学生学习的秘密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3 观察之前的群体学习

课堂观察之前需要召开观前会议,这是所有参与者平等的学习和研讨,目的是所有观察员了解教学设计、观察设计与分工,明确个人职责,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沟通对话和公开研讨。对于跨学科观察员,需要在观前会议之前熟悉教学内容,自学发现问题,并在观前会议上和执教者沟通,明确学生学习的常见误区与问题以及观察点设计背后的缘由。学生学习的各种现象,依托学习内容出现,不熟悉教学内容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正确的分析,也不能较准确地捕捉到关键学习点。另外,除了课堂观察,课前和课后访谈也是观察员熟悉学生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课前和课后访谈的内容可以先由执教者设计,再通过群体研讨进行确认。

观前会议既是观察的准备,也是群体共同预设教学效果的过程。通过平等沟通,异质人群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的关于学的问题涌现出来,供参与者思考和选择。观察员如果有个人的问题视角,在课堂观察中将会更有针对性,在完成团队观察任务的同时,为做好个人的小研究收集资料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