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研究:研究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师研究:研究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科学课的“测量”。经过第一次观课,参与者们发现凸显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测量精确性”,因为部分学生既不重视又在测量操作上存在较大问题。最后形成的课例研究报告以“初中科学课提升测量精确性的实践研究”为题,针对一次教学中凸显的学生在观念和测量操作中忽视测量精确性的问题,教师在二次教学中从测量工具提供、测量步骤细化和测量结果比较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

教师研究:研究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课例研究中,首先面对的是研究主题的选择,先确立研究主题也遵循了研究中有鲜明问题指向的特征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研究主题的选择可以是目前课例研究参与者们共同面临的困惑性难题、阶段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一般的操作流程是先选择研究主题,再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配合主题研究。但是在课例研究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化,即实践教学与观课研讨中可能有新的主题出现。当然新主题一定是教学中凸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有时是预设主题中的一个分支,有时又有其他新主题出现。因此,对研究主题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进程的现实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1 主题确认可以滞后于教学实施

“在真实世界的实践工作中,问题并不以实践者假设的模样出现,它们是由令人困惑、苦恼及未确定的问题情境中的林林总总所建构的。”[11]课例研究的主题理论上源于执教者和课例研究团队目前想解决的教学问题,在课例研究实践中却发现,主题经常随具体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有些预先确定的主题与教学实施中需要突出改进的问题并非一致,有些主题是课例研究团队无力解决甚至只能探索性部分解决的问题。

因此,课例研究的主题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以归纳聚焦的形式出现,在二次课例改进中根据教学改进的聚焦点进一步明确化。如某校初中课例研究小组初定课例研究的主题是合作学习,因为执教者和几位参与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科学课的“测量”。经过第一次观课,参与者们发现凸显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测量精确性”,因为部分学生既不重视又在测量操作上存在较大问题。于是执教者及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为每位学生准备统一规格的刻度尺,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如何保证测量精确和对待测量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最后形成的课例研究报告以“初中科学课提升测量精确性的实践研究”为题,针对一次教学中凸显的学生在观念和测量操作中忽视测量精确性的问题,教师在二次教学中从测量工具提供、测量步骤细化和测量结果比较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进。

2 主题服务于教学(www.xing528.com)

忽略课例实施的具体情境,过于强调研究主题,在课例研讨中会出现研究主题与教学核心问题之争。一方面是教学核心问题凸显,另一方面是基于研究主题的演绎推进式探讨,两种逻辑交织在一个课例现场。通过聚焦学生学习的课堂观察,能发现核心的教学问题;通过基于主题的研究逻辑推演,能做贴合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两种声音交织在一个复杂情境中,有时能出现交叉点,有时难免自说自话。如某校初中英语课例研究中,初定的研究主题是“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执教者在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课文,针对学生在填写思维导图过程中暴露出的信息收集不全的问题,二次教学拟通过图文互动、思维导图自主填写与合作填写等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二次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因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薄弱直接影响其对教学难点——课文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反思研究主题与针对学情的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前者服务于后者,从研究主题出发演绎的教学策略首先要适用于具体的学情。

3 关注能解决什么问题

课例研究主题分为两大类:一为源于学科内容、体现学科本质和内容的学科主题;二为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教学研究中的通用主题。在实践中,两类主题也会出现交织,受各种研究条件和实践条件的限制,有些主题只能实现部分解决或阶段性解决,针对研究主题课例研究之后仍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属正常现象。关键是课例研究团队在有限的研究周期内是否发挥群体力量,共同投入。研究中的收获不仅指向问题的解决,而且指向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后续研究质量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

因为教学实践的情境充满复杂性,课例研究遵循的逻辑不是基于主题的演绎,也不一定是假设与验证,归纳的逻辑必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