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展开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多这方面的探索[12]。然而,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比如:专业课课时不足,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课堂玩手机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首先,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本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某一级学生中,大概只有1/3不到的学生是主动选择本专业,而大部分的学生或是被调剂到该专业中的,或是由家长帮其选择的专业,因而从心理上他们对其是有一定抗拒心理的。这些新生对他们一年级将要学习的“高等代数”或“数学分析”等难度较大的专业课是难以接受的,同时他们会对该专业的前景和意义产生很多疑惑,不知道学习该专业以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都是影响他们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这类课程,往往是由一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学经验匮乏或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进行授课,通常是单方面讲授,课堂气氛较沉闷,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对于“高等代数”或“数学分析”等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年轻教师每次要在两节课内讲清楚一节内容已经实属不易,还要让每名学生尽可能听懂,那就难上加难了。另外,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和教师所关注的是在课堂教学上,认为只要把每堂课上好,至于课后学生们怎么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这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教学过程并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辅导和答疑,这些都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所包含的内容。(www.xing528.com)
其次,目前的中学教育太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好不容易熬过了中学,到了大学似乎都变成了脱了缰绳的野马,面对大学教学方式的变化,很多学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一两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对他们来说,像“数学分析”或“高等代数”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必修课程,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学习成效的,由此更加阻碍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就拿笔者曾经教过的班级(应用统计学专业)来说,整个班只有极个别学生会努力学习,进行所谓的深层学习,即会学习术语、记忆公式,并将公式应用于新的解题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效,而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只会采用表层学习,即运用低阶认知水平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3]。既然课堂上的预期学习目标,绝大多数学生是很难达到的,那就需要他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自行纠正或者需要教师来纠正。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鉴于上述这些问题,上海市在2012年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本科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4],提出要在高校开展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该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好地化解了上述问题。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手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极致,让学生的学习真正见成效。这应该就是教师教学激励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