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新教师培训调查分析与建议

高校新教师培训调查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各高校开始开展校本新教师培训以来,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培训形式也更加多样。随着高校成立自己的教学发展机构,开展新教师培训,“吸引教师参与,使教师愿意长期使用教学发展服务”成为一个工作重点。“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大多是采用定性评估,比如,培训结束通过问卷调查教师的感受或组织教师进行座谈,询问学习情况。”本研究致力于从受训教师角度,收集对现有的新教师培训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群体。

高校新教师培训调查分析与建议

邢 磊 邱意弘 刘卫宇

摘 要:新教师培训是奠定教师教学职生涯基础的关键一步。自各高校开始开展校本新教师培训以来,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培训形式也更加多样。通过对某985高校2013—2019年已受训且开始教学职业生涯的新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新教师对有深入参与机会的培训形式认可度更高;对入职培训从内容到形式的需求均呈现多元化;对时间灵活的、退出门槛低的、自我掌控度高的教学发展服务形式更偏好。根据调查分析,建议搭建立体化的新教师教学发展服务体系;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提供更加包容、多元的选择;从培训设计上,优先满足愿意接受帮助提高教学的新教师。

关键词:高校新教师培训;参与式;问卷调查;教师培训方案

作者简介:邢磊,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教育技术;邱意弘,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评价;刘卫宇,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循证的高校教师教学核心素养框架研究”,编号:DIA180403。(www.xing528.com)

新教师培训[1]可能是奠定教师教职生涯胜任能力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从1985年开始,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两个国家级培训中心为核心,基于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六大区培训中心参与组织协调,省级中心、重点高校和一些重点学科为培训基地的高校教师培训组织框架[1]。在这一培训组织框架下,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在实际培训中大都采用短期内集中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2]。随着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多的建立教学发展机构并承担新教师培训工作,新教师培训开始更多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做法,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都正在经历着较大的调整和快速更迭发展。

在培训内容方面,随着教师能力标准观的兴起和发展,新教师培训在传播科学教学知识,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之外,增加了科学教育内容进而提升教学胜任能力的部分,更多纳入了对教师能力标准的考虑。在培训形式方面,由单一讲座方式向多元化培训形式发展。多元化有两个层次,一是培训活动不局限于学年初的集中培训,还可以在更长的时间跨度里包含“工作坊、社交活动、在线手册资源、学习社区及导师制等”多种培训活动的新教师研修计划[3];二是在培训方法上不局限于讲座,而是强调培训过程中的学员参与,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4]。这种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迅速发展成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典型的教师培训模式。”[5]

对于新教师培训的评价方面,在过去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教师感受不是关注的重点,评价主要是“在培训结束后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考察他们的培训情况是否合格”[2]。随着高校成立自己的教学发展机构,开展新教师培训,“吸引教师参与,使教师愿意长期使用教学发展服务”成为一个工作重点。相应的,评价开始重点关注教师的感受和满意度。“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大多是采用定性评估,比如,培训结束通过问卷调查教师的感受或组织教师进行座谈,询问学习情况。”[6]

本研究考察的国内某985高校的新教师教学培训为期两天,包含“大学教学基础”工作坊、优秀教师经验分享讲座、了解学生讲座、教学相声剧及微格教学模块,以期达到传播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并让新教师有体验、有实践、有反思的目的。本研究致力于从受训教师角度,收集对现有的新教师培训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新教师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