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负责行为,培养积极心态

让孩子负责行为,培养积极心态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就要避免代替孩子道歉的事情发生。让孩子在犯错误之后道歉,这不是惩罚,而只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是孩子应该做到的。因为如果父母不能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渐渐地,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霸道,表现也会更加糟糕。再小的孩子,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他们负责的大小和能力是呈现正相关的。

每当孩子闯祸,很多父母都会当仁不让地为孩子承担责任,代孩子去道歉,代孩子去赔偿。实际上,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不利的,因为父母哪怕再频繁地对孩子展开语言上的教育,也不如真正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次来得效果更好。为此,当孩子不小心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理所当然要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只要孩子有能力承担,父母就不要过多地介入。如果孩子的能力不足以承担责任,那么父母也要让孩子竭尽所能地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给他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伤害,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孩子就会竭尽所能地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舍不得让孩子负责,甚至当孩子需要道歉的时候,他们也会代劳。例如几个孩子一起在公园里玩耍,如果孩子因为霸道横行而把其他小朋友打哭了,父母就会忙不迭地向小朋友道歉,向小朋友的父母道歉。这个时候,犯错误的孩子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嬉笑打闹,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道歉或者承担责任,可想而知,他们很快就会犯相同的错误。作为父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就要避免代替孩子道歉的事情发生。即使只是说一句对不起,也应该由孩子亲口说出来,这样才能对孩子反思和改正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说的,作为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有必要,可以适时给予孩子一定的惩罚。这是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是因为惩罚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身行为导致的恶果,也可以让孩子更加主动地改变自己。但是,惩罚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否则,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方法,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导致教育事与愿违。让孩子在犯错误之后道歉,这不是惩罚,而只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是孩子应该做到的。为此,父母更不要剥夺孩子亲自道歉的权利,只有让孩子形成主动真诚道歉的习惯,孩子在未来的人际相处中才会有更好的表现。

周末,妈妈带着卡其去小区里的休闲广场上玩耍。卡其最喜欢玩滑梯,一到广场就飞奔到滑梯那里。可能是因为周末大家都休息,所以玩滑梯的小朋友很多。卡其一开始还能按照顺序排队,后来着急了,索性把前面的小朋友推搡开,想要挤到前面去。这个时候,那个被卡其推搡的小朋友哭起来,妈妈赶紧走过去批评卡其:“卡其,你挤小朋友干什么?每个人都要排队才能玩滑梯,知道吗?”卡其瞪着妈妈,似乎对于妈妈所说的话很不满。这个时候,妈妈告诉卡其:“你要向小朋友道歉,你看,他都被你气哭了。”卡其很倔强,把头扭到一边,不愿意道歉。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妈妈说:“没关系的,小朋友在一起推推搡搡是难免的。”妈妈坚持对卡其说:“卡其,你必须道歉,否则就不能继续玩滑梯了。不然的话,你犯了错误又不愿意承认,没有人愿意和你一起玩。而且,不排队的小朋友也没有资格玩滑梯。”卡其看到妈妈义正词严,只好勉强说“对不起”,妈妈要求卡其:“卡其,你必须真诚地道歉,因为你的确做错了。你刚才的态度不好,妈妈感觉不到你是在真诚地道歉。”卡其也哭起来,但是他还是按照妈妈说的真诚地道歉。接下来,卡其耐心地排队,再也没有插队,和小朋友相处也很友好。(www.xing528.com)

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也能真诚地道歉。很多父母总是纵容孩子,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道歉,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如果父母不能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渐渐地,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霸道,表现也会更加糟糕。再小的孩子,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他们负责的大小和能力是呈现正相关的。如果父母以孩子小为由包庇孩子,则只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也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走上歧途。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尽管他们因着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也需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实际上他们始终都是自己。作为父母,不要试图为孩子包办一切,更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父母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高,为此要督促孩子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