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积极心理学:不让孩子成为蜜罐中的脆弱心灵

儿童积极心理学:不让孩子成为蜜罐中的脆弱心灵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父母都看不得孩子吃苦,尤其是长辈,因为对孩子隔代疼爱,每次看到孩子吃苦都恨不得能替代孩子。不可否认,如今几乎每个父母都把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作为家庭里最重要的事情去对待,而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等都花在孩子身上。无形之中,孩子把自己当成整个宇宙的中心,不能吃任何苦。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适应残酷的社会生活,他们从未吃过苦,更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和磨难,为此内心很脆弱,情绪不堪一击。

儿童积极心理学:不让孩子成为蜜罐中的脆弱心灵

很多父母都看不得孩子吃苦,尤其是长辈,因为对孩子隔代疼爱,每次看到孩子吃苦都恨不得能替代孩子。殊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绝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很有可能让孩子因为缺乏挫折教育,而在未来陷入更加被动的生活局面。经常有人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很多父母更是把这句话作为教养孩子的基本原则。实际上,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倡导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要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要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但是如今的父母却曲解了这句话,并且把这句话作为溺爱孩子、骄纵孩子的绝佳借口和理由。

不可否认,如今几乎每个父母都把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作为家庭里最重要的事情去对待,而且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等都花在孩子身上。即使是经济情况普通的家庭,父母也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可以吃得好、穿得好,让孩子不管上学还是放学都有人接送。总而言之,父母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教育,甚至给孩子提供了过度的保护和太过周到的服务。无形之中,孩子把自己当成整个宇宙的中心,不能吃任何苦。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孩子越来越贪图安逸,没有任何担当,内心也脆弱无比。父母要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一旦孩子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就无法在人生中有所担当,一旦他们离开父母的照顾,就无法独立生存。而且他们变得非常任性,不愿意委屈自己和迁就他人,不管考虑什么问题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自己的立场做出选择。长此以往,如果有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歇斯底里,甚至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适应残酷的社会生活,他们从未吃过苦,更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和磨难,为此内心很脆弱,情绪不堪一击。然而,孩子可以永远留在父母身边成长吗?根本不可能。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总要长大,总要离开父母的身边去独立生活,最终他们根本无法面对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切,也根本不可能激励自己勇敢无畏地努力向前。现代社会,有很多孩子都啃老,他们总是对父母索求无度,哪怕父母已经两鬓斑白,他们也从未意识到父母已经老去,而他们要承担起生活的重任。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无奈,更是父母的硬伤。当父母在抱怨孩子很不孝敬的时候,为何不想一想孩子是怎样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古人主张,人之初,性本恶。其实孩子一生下来根本没有所谓的性善性恶,是父母的教养让他们渐渐地有了越来越大的区别。(www.xing528.com)

明智的父母,不会一味地骄纵宠溺孩子,而是会给予孩子更好的陪伴,让孩子有健康的成长。记住,让孩子吃点儿苦是没有坏处的,生存本就艰难,父母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辈子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有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可以更好地生存,孩子未来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也才能有的放矢地面对人生。

在西方国家,很多父母等到孩子18岁之后,就会让孩子自立更生,哪怕孩子是在读大学,也可以去餐馆里打工,养活自己。而在中国,孩子18岁,刚刚考上大学,父母会大包小包地把孩子送去学校,会省吃俭用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生活费用,让孩子可以衣食无忧地专心学习。其实,未必衣食无忧就会学习更好,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孩子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也才能知道生活的艰难,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也会拼尽全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唯有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激励孩子努力成长,孩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