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说法,人的一半是身体,另一半是心。
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人的一半是物质,另一半是精神。
物质形态的人的世界,由人日常的行、住、坐、卧、饮食、男女及其感受到的具体的环境构成,是一个实体的世界;精神形态的人的世界,由人日常的思想活动及其思想活动遵循的各种各样抽象的价值观念构成,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实体的物质世界,是形而下的,肉眼可见,容易认知;虚拟的精神世界,是形而上的,肉眼不可见,得靠人心中的智慧、大脑的思想力才可以认知。
也可以说,人的一半是动物,另一半是神。
具体地说,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那一半的人是动物,以精神形态存在的另一半的人是神。在生物学里,人被分类为哺乳动物。人能够思想,动物不能思想,思想体现了人神性的另一半。人能够创造科学、艺术和技术,动物不能;人能够使用科学、艺术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文明、改善自己的生活,动物不能;科学、艺术和技术显现了人神性的另一半。
科学技术能让人在天上飞来飞去、在深海里游来游去,真的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一切都可以在我们中国的《西游记》、《封神榜》等神话小说里看到,这些小说里的神仙们,诸如孙悟空、太上老君、燃灯道人等都可以上天入地、法术无边,甚至可以发射“巡航导弹”。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我们中国的神女嫦娥,再后来登上月球的就是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的凡人了。所以说,科学、艺术和技术都是人的另一半——神性的显现。(www.xing528.com)
媒体曾经报道某师范大学教授发布的惊人言论,“我的学生40岁赚不到4000万不要来见我。”说明这位教授一不知道人是什么,二不知道教育是什么。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神性的那一半、让人看清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去刺激人的本能、把眼睛盯在物质的那一半上。本能还需要那位教授去刺激吗?看清物质的存在还需要那位教授去提醒吗?
能够培养创造科学、艺术和技术人才的教育,能够培养会使用科学、艺术和技术提升人的文明、改善人的生活的人才的教育,才是开发人的神性的教育。
说句题外话,眼下中国社会遭人诟病的所谓物欲横流的现象并不是改革开放、社会制度造成的。如果说以前没有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那是因为以前的社会无物可流,不代表以前人的内心不充满物欲。一个只能认知人的物质的一半、不能认知人的精神的另一半的群体,一个只见其身、不见其心的群体,除非无物可流,一旦有物可流,不可能不表现出物欲横流甚至泛滥成灾。
除非教育能够让人看见自己的心、看清楚自己神性的另一半,人的行为模式才不会仅受制于本能的控制,人的追求才不会仅限于物质,人的行为模式就会文明起来,人的追求就会包括自己精神世界的富有。物质的富有,富不过三代;精神的富有,可以长久;物质与精神都有,财富与幸福可代代相传。
见物不见人,见人不见心,难有真正的人的教育。没有真正的人的教育,莫想培养真正的人才。
物质的人都是相同的,人的不同在精神。开发人神性的一半、提升人的精神,是真正的人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