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筹办软件人才培训班期间,软件企业老总们希望我教会学生的不外乎三点:第一,态度;第二,说话;第三,合作。态度是人才的“魂”,说话是做事的“术”,合作是成事的“道”。
看眼下从中国学校的传统课堂走向社会的学生,一无端正的工作态度之“魂”,二无说话之“术”,三无合作共事之“道”。
传统课堂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育。学生长年地离群索居闭门读书,学校长期地脱离社会关门办学,严重妨碍了学生情感的发育,导致学生负成长。
人格的健全必定建立在情感充分发育的基础之上,没有情感的充分发育,必无健全人格。情感只能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发育成长,情感的成熟程度与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成正比。而且,人是群居动物,个体的人所具备的爱、智慧和感受幸福的功能以及思想功能等,都寓于人的群居属性之中,离开人与人的交往,离开人的社会生活,这些天生的只有人才有的功能就不可能被激发。不仅如此,人的精神世界、人类的文化现象本质上都是人的情感世界的显现,没有情感的充分发育,也就不会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就不会有多彩的文化现象。
情感的发育不良造成的心理幼稚,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不善合作,反而养成了学生“窝里斗”的秉性。
1. 竞争的课堂——“窝里斗”秉性的温床
在我们的新课堂上,在63位学生身上,在他们用心写就的课堂日报里,我发现,第一,“窝里斗”绝对不是中国人的天性。中国人“窝里斗”的秉性是后天不当的教育使然,没有合作、只有竞争的课堂是“窝里斗”秉性的温床。第二,学生们个个渴望友谊、期盼合作,没有人喜欢“窝里斗”。
请看我们班上王骏鹏同学10月23日的课堂日报。
团结友爱心连心 无须忐忑不安争第一
今天是我当小组长的第一天。在这精彩的一天里,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讨论,完成了许多任务。早晨的“新员工如何能够快速地融入公司”的讨论以及4个模块的制作,下午的辩论会,最后是我们小组的具体信息的设定。这整个过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当学生干部不是痛苦的,而是幸福快乐的。
在这里我要好好地感谢我的组员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比如说,今天早上课题讨论总结的发表,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说组长你上去总结吧,我说这不行,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在公众面前锻炼的机会,不能每次都是我呀!紧接着我就建议袁媛代表我们组上去发表总结。袁媛问我:确定让我去吗?我说当然,就算你没发言好,大不了我们小组上去唱个歌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他人都说,对呀,没事,你别怕,不就是一首歌吗,怕什么,我们都挺你。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让我们欣喜若狂,袁媛的表现是那样的出色,让我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我们组真是藏龙卧虎呀!
在后面的工作中,我们小组6个人都踊跃参加4个模块的设计。
我们一起各抒己见,
我们一起借鉴前人的成功,
我们一起制定我们的模块,
我们是那么的团结友爱,
我们是那么的和谐,
正如我们的口号一样——“我们在一起,神马都给力,团结友爱心连心,无须忐忑不安争第一。”
读以上骏鹏同学的日报,我们可以知道,骏鹏同学是多么地享受合作起来共同学习的过程带来的喜悦;我们也可以知道,骏鹏同学在以前传统课堂的环境之中,他的心一直处在“忐忑不安”之中。为什么?因为传统课堂的文化环境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的心整日处在“忐忑不安”之中。
首先,就教学模式而言,中国的学生从小到大就被迫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人只读眼前书,关门不与人交往,一心只想考得比同窗好。如此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文明素质,反而养成了学生与人对抗的恶习。
其次,就课堂文化而言,师生有尊卑之分,学生有“好生”(贵)与“差生”(贱)之别,师尊生卑是铁定的,学生贵贱的排列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这样的课堂文化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学生“窝里斗”的秉性。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伤害自己同寝室同学的事件,以及南京某大学发生的大三女同学为第一、第二名之争而跳楼的事件,都是典型的“窝里斗”实例。无论是事件中的肇事方还是受害方,都是不当教育的受害者。可怜的学生!
离群索居、闭门读书的学习过程,脱离社会、关门办学的教学方式,养成了学生一颗幼稚、狭隘、自闭的心;考试分数高的“好生”贵、考试分数低的“差生”贱的课堂文化环境,养成了学生一颗相互攀比、彼此嫉恨的心。
中国学校现行的课堂文化与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目的,一不是为了获取大自然的知识,二不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三不是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而是为了打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争第一”,而“争第一”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的“心”始终处于“忐忑不安”之中。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处于“忐忑不安”之中的那一颗“心”,会长成一颗什么样的“心”?
不难想象,在一个人人都“忐忑不安争第一”的课堂上,他人的排名在前,必然意味着自己的排名在后;他人的成功,必然意味着自己的失败;他人贵,必然意味着自己贱。所以,他人的排名在后,则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他人的失败,则成为自己所乐见的。久而久之,对他人的落后,心中窃喜;对他人的痛苦,幸灾乐祸,一颗冷漠的“心”就这样被浸泡出来了。
不难想象,在一个人人都“忐忑不安争第一”的课堂上,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因其“贵”而自傲,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因其“贱”而自卑。自傲,让人生厌;自卑,让人鄙视,都不是健康的人格特质。学生们不健全的人格就这样养成了。
导致每一个人都“忐忑不安争第一”的课堂,还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知识不被看做是完善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知识已经异化成为人们炫耀自己身份的标牌。自我炫耀的行为必然激发他人的嫉妒,合作就成了问题;喜欢炫耀一旦成为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良好的社会合作就不复存在,“窝里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之,合作就成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人渴望的稀罕之物。没有良好的合作,工作起来十分困难,成本会很高,效率会很低,品质会很差。人人都明白这一点,人人却都不去想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其实就出在传统的课堂、过时的教育。
在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课堂日报里都可以看到,一旦改变了课堂文化,师生不分尊卑、学生不分贵贱,人人一律平等;一旦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起来相互学习,学生们不用再去“忐忑不安争第一”,而是个个可以“做唯一”,人人可以做“最好的自己”,良好的合作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窝里斗”的秉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环境影响人,制度造就人,什么样的课堂环境培育什么样的学生。
渴望友谊、期盼合作是人的天性,中国人“窝里斗”的秉性是后天不当教育养成的。这是我在我们课堂63位学生的身上,在63位学生流淌在他们课堂日报的心声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2. 合作的课堂——感受幸福的课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不同,社会有分工,分工需要各不相同、各有所长的人才。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关门读书闭门作业,学生们合作起来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好生”和“差生”之分,学生们各按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所长、尽显自己的所能,相互取长补短。
在我们的课堂上,人人是老师,个个是学生,人人有提高,天天在进步。人性中嫉恨的弱点因为没有了攀比的抓手而失去了表现的环境,人性中对爱的渴望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我们的课堂上,独生子女不再孤独,好同学一帮,好朋友一群,激发了情感,催熟了心智。“忐忑不安争第一”的心态不复存在,每个学生都在信心十足地争取“做唯一”,滋生“窝里斗”的文化土壤被老师和学生们铲除得一干二净。
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在合作起来互帮互学的过程中,释放着心中的爱与智慧,感受着伴随爱与智慧释放而来的幸福,曾经缺失的人格饱满起来了。学生们把他们在合作起来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爱、释放出来的智慧,还有感受到的满满的幸福,都存储在了他们的课堂日报之中。
(1) 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孙晨桄同学10月23日
今天是正式开班上课的第一天。从早上8:30大家到教室开始,每个人的热情都很高涨,大家都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前些天合唱的排练使我们彼此熟悉,交流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隔阂,这是我们这个团队走得更远的前提,我们做到了。
今天最大的收获还是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所有的东西都是经过我们讨论最终敲定的,老师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指导。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迸发出更大的团队力量,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只能说非常棒!
老师点评:
“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迸发出更大的团队力量,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只能说非常棒!”晨桄同学在合作起来一道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中亲身体验到了合作起来可以放大个人力量的效应,他是多么的喜欢这种合作起来共同学习的模式!晨桄同学今天的日报里流露出来的心情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由衷地喜欢合作,也能够友好地合作,看不出来一丁点他喜欢“窝里斗”的迹象。
(2) 我们不孤独,我们很幸福——李萌同学10月24日
一天又快要结束了,感觉过得很快,也许是因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问题吧。以前我在宿舍里总觉得一天过得很漫长,可是又没有什么收获,现在则完全不一样,学习虽然并不轻松,但我并没有感觉到辛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交流着,我们不孤独,我们很幸福。
交流在给我们学习帮助的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在这样的气氛中不仅学得快,而且具有很高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也高了很多。
现在对着电脑,让我又想起了以前窝宿舍的时候,同样是对着电脑,那时的我却总是很茫然,不知道该干嘛。现在不一样了,总有着干不完的事情。
也许生活就应该这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这样我们也不会虚度在大学的每一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不让大家失望。
老师点评:
敞开心胸的交流不只是提升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率,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满足了人的内心对爱与被爱的渴望。一颗被浸泡在嫉恨的氛围里的“心”和一颗被浸润在爱的氛围里的“心”,前者自然冷漠,后者自然炽热。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的人,能爱人,自然也会被人爱,久而久之,会不自觉地养成互敬互爱的文明素养,形成勇敢、开朗、自信的人格特质;怀揣着一颗冷漠的心的人,不可能爱人,也就不可能被人爱,久而久之,会不自觉地养成懦弱、嫉恨、狭隘、自闭的性格。
学生之间敞开心胸的交流,只能出现在没有“好生”与“差生”之分的平等的学习环境里;有“好生”与“差生”之分,心胸必然不能敞开,心胸不能敞开地交流只能增加相互间的猜忌,不能增进相互间的友谊。
师生之间的交流,只能出现在没有师道尊严、只有师生平等的环境中,尊卑之间是不会有真正有效的交流的。
“我们不孤独,我们很幸福。”可见,孤独会让人痛苦,合作能给人幸福。
(3) 团结的温暖,信任的开心——杨笑宇同学10月28日
我想说,我们都是好样的。在晨会中,面对三个连贯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讨论,我们组的结果不错,嘿嘿。正如老师所说,在教室中,我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温暖,一种叫团结的温暖;一种开心,一种叫做信任的开心。
在写需求规格的时候,我们能相互讨论,为以后更好地实现自己所想的程序作准备。多说,多做,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
老师点评:
人和人贴在一起,可以互相温暖身体;把自己融入群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可以温暖心灵;心灵温暖,心眼开窍。抽象的科学道理,肉眼看不见,心眼看得见;软件搭建的虚拟世界,肉眼看不见,心眼看得见。人们口头语中的“心眼”,就是慧眼,指心中释放出来的智慧。科学是人的智慧的升华,软件是人智慧的记录。让人温暖地合作是科学人才、软件人才迅速成长之道。
“多说,多做”,真的言简意赅,实乃成才之要领。“多说”,“心”必多跳,“脑”必多动;“多做”,“身体”必多体验,“心”必多感受,“脑”必多思想。凡知识,不经历身体的体验、心的感受、脑的思考这样一个连贯的全程,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不属于自己的知识,可以用于应付卷面考试,别无他用。
“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任何一个群体在任何时间都会接纳一个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事的诚实的你。
(4) 团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郭祥峰同学10月28日
刚开始进入这个班之前,听着从早上8:30到晚上8:30是有点骇人,可是当自己经历这些时才发现原来早8:30到晚8:30也不是很难的事。这些天突然明白了:有一些事情听上去很难,可是当自己融入到这件事当中,你才会发现没什么难度,只是需要一颗想做事的心。
在进入到这个班后,我才发现团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许自己在考虑问题时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方面,而团队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许是现在的感悟不深或是太深,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用语言来表达了,我能够做的是学会团结、更好地去融入到一个新的班级,展开自己新的篇章。
包小玉同学点评: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帮助我们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或解决个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开群体,否则就会脱离社会的中心,被社会边缘化。团队合作能大大提高做事效率,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及时让别人知道,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5) 四周超过四年——徐倩同学11月25日
在过去的四周中,我感觉收获比我的大学四年还要丰富。
在这个班上,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你会觉得你每天都有所收获。
今天的你永远比昨天的你要成熟、要充实,你会感觉到你每天的变化。
通过这个班的学习,我们更是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对于未来不再迷茫。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与方向,每天都会离我们的目标更加接近。(www.xing528.com)
老师点评:
是不是三十几个脑袋相连如同三十几台电脑联机一样的效果?徐倩同学的感觉告诉我们,合作起来学习的效率之高难以想象,四周的学习比四年的收获还要多。即便只是一种感觉也不得了!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学生手牵着手、心连着心、脑连着脑共同学习一道前进。四周相当于四年,如果大学四年都是这样学习,那意味着什么!
(6) 这种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陈岳云同学12月4日
转眼间我在这个新班级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同学之间也非常熟悉了解了。刚开班那会儿很多同学都很内向,不善于开口跟别人交流,但是这一个半月下来,大家已经是畅所欲言了!
这种成长的速度真的是惊人的!我想这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小组制度。每次成立一个小组,用不了几天就会很团结,小组内就像一家人。然后再次分组,我们又能很快跟新的小组成员打成一团!
就像我们小组的王志慧同学,刚入班的时候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内向,很害羞,但是跟我分到一个新的小组后,我明显感觉到她现在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很开朗,很奔放,搞怪可爱!还有我们现在的新班长王骏鹏同学,刚开班的时候感觉这个人好啰嗦好烦,虽然现在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过他做事真的是很负责很认真的。班长做到让同学们有一种依赖的感觉他就成功了,王骏鹏,这个班长你做成功了!
还有太多太多可爱的同学以及我们牛X的商老师!我想这段相处的快乐时光,不管以后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能让我的嘴角微微上扬一下吧!有你们真好!
老师点评:
“刚开班那会儿很多同学都很内向,不善于开口跟别人交流,但是这一个半月下来,大家已经是畅所欲言了!”同一个学生,不再闭门读书了,不再单打独斗地学习了,而是夹着书本走入群体和同学们一道学习。成长的环境变了,心态也就变了;心态变了,人的行为模式也随之而变。可以说,在相互融合的群体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在由内向、羞涩变得开朗而大方,难以想象,可都是真实的存在,一点也不夸张。看来,人的情感一旦相互激励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具有放大效应的震荡反馈的磁场,一颗颗年轻的心就在这个磁场中迅速成熟起来。
“班长做到让同学们有一种依赖的感觉他就成功了,王骏鹏,这个班长你做成功了!”这句话可以成为度量每一个承担领导责任的企业管理者或者政府官员是否称职的标准。了不起的90后!
岳云同学是一位很优秀的小伙子,曾经获得省青年健美冠军,我也曾向他请教过关于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他很认真地给我开了一张运动食谱。岳云同学完全符合我们的班训,有着“好身体,好头脑,好心肠”。在课程结束时,他很想去北京实习,我推荐他去了北京,他所在的实习单位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
(7) 非常的舍不得!——李飞同学12月6日
这个星期发生了好多事,第一天上课老师就把写简历放上了工作日程,听说这个月底大家可能就要走上工作的岗位了,心里有丝丝的酸楚。每个星期总觉得时间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过了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有一起学习工作时的开心,有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的郁闷,有大家遇到矛盾时的主动沟通,还有分组时大家的依依不舍,这样一来,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就经历了酸、甜、苦、辣,而且还拥有我们班特有的三宝——“团队意识、主动、日报”,这样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非常的舍不得!
老师点评:
“窝里斗”是我们中国人的秉性吗?我相信任何一个人读了我们同学们的日报,都会了解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内心世界——渴望爱与被爱。
多么可爱的学生,把他们训练成相互嫉妒的人是何等的残忍!他们的爱心一旦被激发,该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聪明!
3. 合作的课堂——激发智慧、激活思想的课堂
唯有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
唯有合作能够激发人心中的爱与智慧,同时让人在爱与智慧的释放过程中感受到幸福。
唯有合作能够激活人脑思想的功能,放大个人的智慧和思想力。
唯有学会合作、养成合作习惯,才能算有文化的文明人。
教会学生合作、养成学生合作的习惯,才能够算真正人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
读以下收录的学生们的课堂日报,您自己就可以判断日报中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同学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的还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同学们从网络上借来的?学生们课堂日报中显现出来的满满的情感和丰富的智慧,都是在合作起来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都是被学生们用“脑”的思想力从他们的“心”中搬运到日报中去的。
(1) 要动脑子锻炼思考,不要练耳朵——朱风月同学7月19日
同学们从开始的紧张,到今天的从容不迫,感觉大家的进步都蛮大的,而自己的勇气似乎不够,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好好加油,勇敢面对。
这个课堂教学的特点,更多的是让我们自己思考问题,所以要经常动脑子锻炼思考,而不是磨练自己的耳朵!我想,我们要多思考问题的答案,更要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锻炼自己的大脑。
老师点评:
多么聪明的头脑!刚刚上课一周就能清晰地区分“问题”与“提问题”的不同了。
(2) 交流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董文渊同学8月8日
下午的时候专心做自己的模块,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感觉非常棒。中间最大的感受就是——交流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你会感觉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和组员,甚至是别组的外援都能帮助你,让你尽量少走弯路,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合作与交流,就算你是弱者,只要你有这两点,早晚会变强的。
老师点评:
“交流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文渊同学心中的智慧开启了,看到了群体的存在,看到了群体的力量所在。
“就算你是弱者,只要你有这两点,早晚会变强的。”文渊同学太厉害了,你与我们分享了你在课堂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只要学会交流与合作,弱者也会变强!多么智慧的话语,多么清醒的头脑!
照文渊同学揭示的道理,如果强者也学会交流与合作,会强大到何等地步?都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教会学生们交流与合作,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不就很容易实现吗?
(3) 我再次被团队力量之强大而震撼——张海萍同学8月10日
总是担心完成不了任务,但是我对我们小组还是很有信心的。看到大家团结一致的情形,我再次被团队力量之强大而震撼,最后大家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海达项目只是一个敲门砖,门开了,路还是要自己走的,不能总是在原地踏步。这次项目经验告诉我,多思考、多提问、多总结,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有价值,对未来的帮助才会越大。只有思想力,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老师点评:
震撼的体验是不会轻易被丢掉的,海萍同学的团队意识今天又得以提升,合作的能力今天又得以提高。
亲身经历,开口提问,动脑思想,总结经验,如此得来的知识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更高的价值就在这里。
(4) 人与人的差距在哪里——秦杰同学8月12日
最近不在工作状态,总觉得老师现在提的问题越来越抽象了,让人头昏目眩,抓不住问题的重点。假想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上司,我们该怎样去面对这个问题?
我觉得要想得比别人多,你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发散。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思想方法的不同和见识的多寡,仅此而已。
老师点评:
“要想得比别人多,你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发散。”你这句话能不能这样理解,经常自由思想,思路会更加的开阔。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思想方法的不同和见识的多寡,仅此而已。”这段话出自一个90后学生之笔端,不可思议。智慧啊!人的智慧原本心中就有,此结论看来千真万确。
一个人的思想方法取决于这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取决于这个人在他生活、工作其中的群体里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状态。走进人群,学会爱人,学会相处,心态会好,心智会成熟。心智成熟的人,思想方法不会幼稚。拥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大脑的思想力,也就是拥有了自由思想的能力。
一个人见识的多寡,在于他见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走了多少路,读了多少书。所以啊,年轻人,有事就去做,有人就去见,有路就去走,有书就去读,包你成为人才!
(5) 三个学会——李文晴同学8月22日
中午,面试环节中,我上台有些紧张,我们要好好锻炼说话的技能,提升勇气,提高沟通能力,说话要有重点。
学习中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相互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进步,体现了很强的团队精神。
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老师点评:
你上台时虽然看上去有些紧张,但还有同学比你更紧张,看得出来文晴同学的勇气一直在提升之中。从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你思考问题比较缜密、知识面也比较广。我发现你每一篇日报里都会有“集思广益”这四个字,是呀,集思广益确实很重要。
4. 龙与虫
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和中国相关的无论什么指标,只要按人口总量一平均立马就成了低指标。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一个指标例外,即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均智慧的程度并不比美国人差,即个体的中国人拥有的智慧不比个体的美国人少,而中国人相加起来的群体的智慧比群体的美国人少很多。所以,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人们都说我们中国人眼下处在世界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中国制造是低端产品,我看这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聪明,更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勤劳,而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良好的横向合作共事的习惯。
而根本原因在文化。习惯是在后天成长其中的文化环境里熏陶出来的。
在纵向的人分尊卑的文化中,人与人之间能有效展开横向的合作吗?只有互相拆台才合乎情理。请问,尊与卑能相容吗?只能对立。
在事分贵贱的环境里,人与人能在一起平等地共事吗?分工的过程互相掣肘才合乎常规,配合默契不合情理。请问,贵与贱能镶嵌吗?只能分离。
纵向的人分尊卑、事分贵贱的文化,使得我们中国人很难展开横向平等的合作,社会分工也难以公平有效地展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被不能展开横向平等的合作对冲掉了,中国人无与伦比的勤奋被不能进行有效的分工抵消掉了。这就是“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校从来都应该是创造新文化、宣传先进文化的主阵地,从改变传统课堂文化环境开始,提倡师生平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合作起来相互学习,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师生平等、同学友好的课堂文化环境,只要一代人的工夫,一切皆可以改变。我在我们课堂上的63位学生身上发现,100%的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友谊、期盼合作,这样的改变合乎人心。
一个真正被文化了的文明人,一定是接受人人平等文化的人,一定不会表现出“窝里斗”的幼稚和愚蠢,一定懂得相互排斥会降低个体力量的效用,一定懂得互相合作才会放大个体力量的效用。我们课堂上的同学们个个懂得这个道理,人人养成了合作的习惯。
中国人一旦普遍接受横向的人人平等的文化,养成合作共事的习惯,蕴藏在十几亿中国人心中的智慧将因此得以释放,十几亿中国人大脑固有的思想将因此得以激活,这对中国、对世界将意味着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