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 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围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只能训练出会使用科技手段从事生产的人才,只有同时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能够发现新的科学知识、发明新的技术并且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人才。
2. 课程结构方面,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应当是设计课程结构时的指导思想。
3. 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知识是工具,工具永远都是死的,只有人是活的。尤其是书上写的、教室里教的知识都是别人的、过去的,都是“死”的知识,只有人的思想方法可以是活的,人学习知识的思想方法可以是活的,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可以是活的。满堂灌地教、死记硬背地学,是“死”的学习知识的思想方法;学生走向讲台、师生教学相长、同学一起讨论,就是“活”的学习知识的思想方法。守株待兔式的经验主义、刻舟求剑式的教条主义等,就是“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等,就是运用知识工具解决问题的“活”的思想方法。
4. 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www.xing528.com)
在“要我学”状态下学习的孩子永远是孩子,心智不会成熟、思想永远幼稚。在“要我学”状态下学习的学生只能学成一个工匠。对一个人来说,学成一个工匠没有什么不好;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只能让学生学成工匠就很悲哀。学生只有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才可以学成一个有独立人格、能自由思想的现代文明人。
5. 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甄别与选拔从来就不是目的,永远只是手段。
6. 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一统天下的从来只能是教学大“纲”,不能是“目”,课程与教材是“目”。
(摘自《扬子晚报》2011年11月5日A7版,楷体字部分为笔者所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