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鹏同学课堂日报和老师点评
在二期班报名期间,就有老师对一些平时不太上课的网络游戏高手的报名表示担心,但是我们没有排斥这些同学,一个也没有排斥,只要报名就接受。王骏鹏同学是其中最有名气的同学之一,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他不被认为是一个“好生”。
在开课的第一天,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讲,听说你们中间有许多网络游戏高手,你们一定都是软件人才,为什么?因为你们能够顶着老师与家长巨大的压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明你们有主见,有主见就是有头脑,有头脑就是能思想,电脑是头脑的延伸,软件是思想的延伸,因此你们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软件人才。说真的,当时我只是出于气可鼓不可泄的动机说这一番话的,谁能想得到呢,我这一番话居然完全正确!
观察二期班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读二期班学生的课堂日报,他们在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确实表现出更有主见和更强的自由思想能力。如果他们在过去的课堂上考试分数不那么高,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笨,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想学!待您阅读了王骏鹏同学的课堂日报就会同意我的看法的。
本节是王骏鹏同学在课堂上写下的全部课堂日报和老师的点评,之所以把他的日报全部选编进来,因为几乎每篇都有可读性,读他的日报可以知道他的确是一个网络游戏的高手,但是,他是一个“差生”还是一个“好生”?他是一个“玩家”还是一个“人才”?相信您读了他的日报后自然会得出您自己的结论。
我听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和我说过,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每两个男生在一起必谈游戏,每两个女生在一起必谈网上电视剧。几乎所有的家长与老师都把网络游戏视为坑害孩子、危害学生的洪水猛兽,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把沉溺于网络游戏归咎于孩子不争气,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把沉溺于网络游戏归罪于学生不自觉。读了王骏鹏同学的课堂日报后或许您会彻底地改变看法,对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会有全新的认识。
读骏鹏同学和其他同学的日报,我发现网络游戏本身对学生不仅无害而且有益智作用,网络游戏的危害在于游玩时间上的过度。一个人做任何事过度都是害,包括吃饭、睡觉、读书,即所谓过犹不及。
读骏鹏同学和其他同学的日报,我发现网络游戏对学生的伤害不在网络游戏本身,而在于老师和家长给学生的压力与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行为之间的矛盾,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身、心分离,形成分裂型的人格特征——自信的丧失和人格的残缺,严重者即精神分裂。
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不在学生自身,而在中国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在于眼下学校的课堂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学生了。改变现有的课堂文化和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新的课堂,学生会自觉地从深陷其中的网络游戏的泥淖中走出来,走向课堂,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自有一杆区分是非、度量价值的秤。
在我们的新课堂上,一没有禁止网络游戏的规定,二没有对玩网络游戏行为的批评,但是在我们的新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玩网络游戏,无论是被称为“网虫”的骏鹏同学还是其他同学。
在改选班长时,骏鹏同学被全班同学推选为第二任班长。
在二期班学生的毕业典礼上,骏鹏同学的转变被写成话剧搬上了舞台,话剧的名称叫《网虫》,话剧的编写者是厦门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王志慧同学,志慧同学在采访骏鹏同学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出话剧,出演话剧主角的就是王骏鹏同学本人。
有一点说明,学生的课堂日报记录了全天的课堂学习内容,关于专业的知识点与技能的内容没有收录进来,只收录了日报里心得体会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是骏鹏同学在学习期间内心世界的写照,是骏鹏同学在学习期间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自画像,日报心得体会的部分和老师的点评足以勾勒出我们的新课堂与众不同的轮廓。
63位学生在我们课堂上的状态,63位学生写下的100多万字的课堂日报,让我自然而然地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是课堂不好妨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是学生留恋网络世界不愿出来,而是学校为他们提供的课堂他们实在不喜欢进去;中国的学生在随着科学的时代前进,中国学校的课堂还原地踏步在科举的年代。
1. 让每一个人都有走上讲台的机会——10月24日
对于今天的工作情况我作了以下几点总结:
对于今天问题的讨论,我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我很喜欢。不过相互之间的观点也经常出入很大,这就导致了我组完成任务的进度较其他组落后,主要原因是在于大家意见有出入时,作为组长的我,没能够很快地协调好大家的想法并最终落实大家的想法,这是我的不足,还望以后能够通过多次的锻炼弥补。
对于工作的安排,我个人是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走上讲台进行表演的机会,我想让组员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所以我组上台的人员是轮流的。
老师点评:
“我个人是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走上讲台进行表演的机会”,骏鹏同学,作为组长你是称职的,关心每一个组员;作为我们班上的学生,你是合格的,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是我们的课堂文化。
“相互之间的观点也经常出入很大”,骏鹏同学,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有不同才有相互学习的空间,有不同才可以驱动大脑运转锻炼“脑”力;有不同会让人心生不安,这正是学会包容不同观点、提升人“心”力的机会;一群不同的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就产生了组长岗位的需求。
“作为组长的我,没能够很快地协调好大家的想法并最终落实大家的想法,这是我的不足”,开课第二天就开始自我批评了,看来骏鹏同学文明的程度原本就不低呢!
自我批评在我们同学们的日报中是常见的。真的很有意思,没有哪一个老师要求或建议同学们这么做,自我批评竟然会成为同学们一种普遍的自觉的行为,无论是一期班的学生还是二期班的学生。看来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一旦有了自我意识,就能够看到自己,就能看清自己有什么不足,就会想着自我完善,自我批评是自我完善的极其有效的思想方法。
骏鹏同学作为组长,真的很称职,心中始终装着全体小组的每一个组员,方方面面考虑得都很周到。有谁能够想到,骏鹏同学在报名的时候,是被认为最有可能不认真学习的一个学生,实际上,骏鹏同学在课堂上是学习最认真的学生之一。
“对于今天问题的讨论,我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各抒己见”。能开动脑筋自由思想,能敞开心胸直抒己见,是软件人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请同学们密切关注这一点。不养成如此人文素质莫做软件人,否则,做人会很累,做事会很差。
2. 我们是世界的主宰——10月25日
今天工作和生活的情况,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好像我们的后劲不足,我这里所说的后劲不足不是说大家的热情不足。我大致感觉分为两点。第一点:大家可能对现在的课程的时间还不是很习惯,对上课的态度都在转变当中。突然由以前上课时候的散漫、偷懒、睡觉,到现在上课的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从以前分段的上课时间,到现在的全天制等因素,导致各个组员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精神疲惫。所以,在今天的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已经看不到前两天大家饱满的精神了。
第二点:随着课程的继续,我们上课涉及的内容越来越深入地涉及到了专业知识。在今天的讨论中,我自己深刻感觉到以前对课程学习的不足,这可能是因为以前上课都太散漫,没有认真对待吧。自己种下的苦果只有自己去吃、去体会,这也让我认识到之前自己的无知,让我认识到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了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的身上。
虽然每次小组讨论我都会带头发言,而当我发言后,我们小组的讨论就貌似结束了,没有人跟上来补充我所说的。所以,在今天的讨论当中,我不得不中途离开了小组的讨论,到别的小组去听他们讨论的内容,去取点经回来。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从过去的课堂想到现在的课堂,在这个属于骏鹏同学自己的课堂上,骏鹏同学的“心”是完全开放的、骏鹏同学的“脑”是全力开动的,一颗开放的“心”会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地成熟起来,一个开动的“脑”会一天天地强大起来。
骏鹏同学,开始激情高涨,随后稍显疲惫,一切正常,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学会休息。
同学们眼下身在其中的课堂环境确实和你们以前习惯的大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地翻覆,不是吗?在过去的课堂上同学们是“要我学”,在现在的课堂上同学们是“我要学”,这可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
在属于同学们自己的课堂上,自己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就是收获,知不足就知道应该学什么。
离开自己的座位,与其他的同学聊一聊;走出自己的小组,到其他小组取取经。聊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与他人聊起来的过程;取到什么样的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取经的意识与身体取经的行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有比较,就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你心中的智慧,可以激活你大脑的思想,也可以学到东西;这样的过程,可以增进友谊,可以开阔心胸以“育心”,可以养成人的主动精神,主动精神是软件人必需的人文素质。
3. 因材择学——10月28日
今天跟前几天一样不停地忙碌着,虽然对于需求规格我们不是很了解,在写需求规格的时候,我曾有很多次停住,大脑一片混沌,不知道该去写些什么。就在我大脑里面都是浆糊的时候,我选择了停止书写,出去洗个脸,然后跟同学说个笑话缓解下紧张的气氛,让大脑重新整顿,最终还是完成了我的任务。
在我用Word修改整个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框架时,以及在整合各个同学所发来的部分时,我发现了我的一个新的欠缺,就是对Word的操作使用不够熟练。
老师点评:
“就在我大脑里面都是浆糊的时候,我选择了停止书写,出去洗个脸,然后跟同学说个笑话缓解下紧张的气氛”。看你把握得多好,感觉糊涂的时候就是应该让大脑休息的时候。
骏鹏同学今天又有了新的自我发现,“我发现了我的一个新的欠缺,就是对Word的操作使用不够熟练。”什么不熟练就练什么。
现在中国的农村,农民种庄稼已经开始测土施肥了,氮、磷、钾肥,庄稼缺什么肥施什么肥。
现在中国的学校,“种人”还是粗放型的,老祖宗提倡的“因材施教”早已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的课堂,比“因材施教”更前进了一步,学生可以做到“因材择学”,缺什么学什么,以利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最好的自己”。
4. 盲人摸象的亲身体会——10月29日
今天晚上的需求评审,虽然上去演讲的就只有“追梦”一个组,可是在3个同学的发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我们自己需求规格中许多的不足,老师问我们对他们写的需求规格有什么不同意见,当时我的想法是,他们的不是挺全面了吗?就在我沉默之际,商老师一连串的问题打蒙了我。为什么在我们6个人几天的讨论以后,我们都认为几乎没什么问题的需求规格,在老师面前却是漏洞百出?我认识到,老师之所以能提出这么多问题,那是因为在她的眼里整个软件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在我们的眼里软件是由一个个功能模块拼凑起来的。这不正好是盲人摸象的一种新的实例吗?我们的全部注意力是在每一个具体模块上,而老师看的是全部。这也是我们所要锻炼的一种思想能力:如何让你看得比别人更全面。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今天的日报标题是,“盲人摸象的亲身体会”。日报的结束语是,“如何让你看得比别人更全面。”
骏鹏同学,你的认知力很强,你已经在考虑思想方法的问题。人的“思想”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个“方法”的问题,能够认知到这一点的人在中国人群体中是不多的,中国的软件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软件人才的根本原因正在此。软件产品就是用计算机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人的思想方法。
读你今天的日报,知道你在努力修正自己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在努力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力图看到树叶,看到树木,还能看到森林。思想方法停留在“盲人摸象”程度上的人充其量能当一个程序员,思想方法到达能看见树叶、能看见树木也能看见森林的人可以考虑选择软件架构师为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架构师是中国软件业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有朋友和我讲,合格的软件架构师全中国不超过50个,是不是有些夸张?
在一个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之中,一定潜藏着学习方法;在一个人试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一定潜藏着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是外来的哲学术语,用中国人通俗的话讲,就是“道”。把学习与思考的重点放在“方法”的层面是完全正确且十分必要的,读你的日报,看到你已经开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你智慧的显现。智慧人人都有,蕴藏于人的心中。智慧的释放需要一个个体能够自由自在地思想、群体能够平等地相互交融的环境。我们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不是吗?
5. 不自觉地往教学楼走去——10月30日
今天不知怎么的感觉非常的累,在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曾一度想吃完饭回宿舍去,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等我把饭吃完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往教学楼走去。为什么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轻易地放弃,轻易地逃课?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我还不知道的东西决定了我走向了教学楼。
老师点评:
今天是10月30日,二期班开课第8天,骏鹏同学,你仔细地回忆一下这8天是怎样度过的,8天中的每一天从早到晚是怎样的一天。读你这些天的日报就可以知道,在这些天里,你的身体、你的大脑还有你的心,全部投入到学习与思考之中。实际上,每一个同学都和你有着同样的感觉——很累。一期班的35位同学在开课的一周之后,也有过和你一样的感觉。我当时建议他们每天晚上的睡眠不得少于8小时,每天中午要午睡1个小时。也供你参考。
“为什么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轻易地放弃,轻易地逃课?我想这里面肯定有我还不知道的东西决定了我走向了教学楼。”骏鹏同学,过去只有宿舍是属于你的,现在这个课堂也属于你了。在这个课堂上,你不是学习的奴隶,不会有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强迫你学习;在这个课堂上,你是学习的主人,学与不学,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你自己说了算。骏鹏同学,我说的这些,是不是决定你不由自主地走向教学楼的那些“还不知道的东西”?
6. 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10月31日
在我进入这个课堂之前,在大学前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所掌握的只是些零散的知识,知识的断点实在太多。然而在这一个多星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从如何与客户进行需求沟通得到原始需求,到初步需求文档,到写需求分析说明书,再到现在的概要设计,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知识上形成了一个体系,我们更是在学习上形成了一种方法。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不知道怎么给组员分配任务,所以我大部分都是让3个女生做,然后我们3个男生站在后面发表意见。我本以为这样的分工很科学,因为基本上每个任务我们都是6个人一起参与的,而且还节约时间。可是这种做法被商老师否决掉了,通过跟商老师的交流我发现,我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也就是自己亲身去做与从旁参与是两回事。因为当你自己做的时候,你也必须思考,做的过程就是实现自己的想法的过程。要让“动手做”与“动脑想”同步起来,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对知识的思考已经不局限于“知识点”了,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到知识的“体系”了,了不得!这样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好好地想一想,我们中国学校课堂的教学,大家习惯的说法都是“知识点”,很少有人从“知识体系”思考知识的学习呢!
“要让‘动手做’与‘动脑想’同步起来,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多么有智慧的学生啊!“手”、“脑”并用,是极具效率、极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意思。钱学森在他的传记中提道,“美国人一生下来两只手就抓着干活的扳子。”美国人把“动手干”与“动脑想”是放在同等的位置来考虑的,而我们中国学校的教育既不重视学生动手干,也不能教会学生动脑想。
在学习中,“手”、“脑”并用,再把“心”也给用上,实乃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课堂不正是这样的课堂吗?我们的同学不正是在这样学习着吗?
骏鹏同学今天的日报很有价值:价值一,从体系的角度思考知识;价值二,手脑并举的学习方法。
7. 两个星期感受的总结——11月1日
现在我的小屋只是打了几个地基木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怎样才能将我的小屋盖好,让它能够给我温暖;如何去装饰我的小屋,让它能给我想要的荣耀,这一切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去不停地探索。我相信只要努力,我的小屋一定漂亮。
以下这些话是我用来警戒自己的:
(1) 从沈老师为一期班写的班训“好身体,好头脑,好良心”中认识到三点,分别是“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正如沈老师说的,“诚信乃立足之本”。
(2) 在课堂上,商老师讲她是如何对待上级的批评的。商老师每次遇到上级批评的时候,她都是虚心听取,专心记录,克制人体本能的不快。沈老师说过:“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当听到不好听的话时,人体本能的反应是不快,但是我们要懂得去控制,这就是文化,这就叫文明”。
(3) 记得在之前的日报中我也写道,因为我们小组工程完成的进度不快,自身感觉没有别的小组好,有一点点自卑感,然而老师回答我,我们不要去跟别人比,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停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对于这一切我的感受就是,“要谦虚学习,不耻下问;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4) 记得沈老师读过一则报道,其中提到一个观点,就是“犯错”跟“错误”的关系,沈老师说,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犯错是不可以避免的。他还讲了个笑话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这样会犯错,他就不会去做了呀,那么也就不会犯错了呀。”虽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什么有人就很少犯错误,而有的人就经常犯错误呢?我个人认为,虽然犯错误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少犯错误。为了少犯错误,就要寻找犯错误的根源。我个人认为也有三点,“① 放纵:放纵自己的行为;② 迁就:迁就自己的过错;③ 失度:失去做人的尺度”,这三点可能会导致我们去犯更多的错误。
以上是我在这两个星期里感受的总结。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有一颗开阔的心,有一个敏锐的脑,有一双看得远的眼睛,才学习两周就想着要搭建一个用于安放自己的“心”的文化的小木屋了。你的思想力是强的,你思想力作用的大方向完全正确,很值得同学们包括我们老师借鉴。
一期班的班训是“好身体,好头脑,好心肠”。你把其中的“好心肠”写成了“好良心”,不过我将给你打101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完全理解并接受了这一个班训,而且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了出来,你没有在背书。同样的,我的原话是“信用乃人生之根本”,你写成“诚信乃立足之本”,意思是一样的,你不只是在用脑子记这些道理的话语,你更是在用心感悟这些道理。
其实这些道理也确实不复杂。人是群居动物,是社会生物,一个人不讲诚信,别人如何与他交往?一个社会没有诚信,这个社会就很难正常运转。
人们筑路,为的是在交往时走动方便;人们讲诚信,同样是为了交往时的方便。
没有路,人们在交往时会很困难;没有诚信,人们在交往时会更困难。
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就像一个没有路可供人行走的穷乡僻壤一样,人们交往时就像行走在无路的荒野,很累。
一个有诚信的社会,就像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人们交往时会比较方便、轻松。
一个普遍讲诚信的社会,人们交往时就像行走在高速公路上。
骏鹏同学,我以上的比喻对吗?
“当听到不好听的话时,人体本能的反应是不快,但是我们要懂得去控制”。骏鹏同学,你知道吗,你说的这个“要懂得去控制”的过程,正是一个自然人被文化成文明人的过程。文化,是动词,是过程;文明,是名词,是结果。这是我对“文化”与“文明”的理解,你认为这样的理解有多少是对的?
骏鹏同学,你知道吗,你说的这个“要懂得去控制”听到不同意见就生气的本能,对一个想从事软件工作的人来说不可或缺!因为软件的生产过程,就是一群人在一起交换不同意见的过程,要想让自己成长为合格的软件人才,必须把自己文化成一个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的文明人。
“因为我们小组工程完成的进度不快,自身感觉没有别的小组好,有一点点自卑感”。骏鹏同学,与别的小组进行比较,在学习的方法上肯定是对的,只是在目的上,或者说在价值取向上建议你有所修正。与别人比较,是学习方法上的一条捷径,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之;发现别人的短处,借鉴之。与别人比较,绝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以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虚荣心。不过,这不是你的错。中国人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接受的文化教育使得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这样的价值取向——比官大官小,比钱多钱少,比职称高低。只有很少的读书人被教育得能够真正地对科学真理、艺术形式、技术诀窍、文化过程以及人类的文明感兴趣。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接受人人平等的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让自己变得更文明一些。
关于“犯错误”跟“错误”的关系,我是在《乔布斯》传上看到的。“犯错误”是行为模式,是动态的过程,是正在进行时;“错误”是不当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完成时。乔布斯要表达的意思和我们中国的“不二过”是一样的,莫要指望自己不犯错,但是可以指望自己莫要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莫要怕“犯错误”,没有“错”,就没有“对”;不“犯错误”学不到东西,得不到提高。人无完人,作为人想出来的软件产品也是需要不断地改进、修正的,我们的软件测试人才培训班正是因此而办的。
“我个人认为也有三点,‘① 放纵:放纵自己的行为;② 迁就:迁就自己的过错;③ 失度:失去做人的尺度’,这三点可能会导致我们去犯更多的错误。”骏鹏同学,你思考的范围已经远不止软件的测试了,你已经在思考人的测试了,而且找出了不止一个Bug,你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让自己变得更加文明上,可喜可贺,同学们和老师都应该向你学习。
骏鹏同学,读你的日报,很花时间,但是值。你思路开阔,思维缜密,思想深刻,有着从事软件工作的禀赋。你在哪儿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是什么让你喜欢上刨根究底的思维方法?是什么让你能够对抽象概念作如此细分的思考?曹老师对我说你的变化巨大,我看曹老师可能只说对了一半,你变化的只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你变化的只是兴趣所在,我看你沉浸在网络游戏里的专心与执著精神一点也没有变,你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设法打赢游戏的习惯没有变,我说得对吗?我现在完全能够理解你之前经常性的逃课行为,传统的课堂容不下你,传统课堂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你,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和你们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方法不相匹配。
8. 我很喜欢玩游戏——11月5日
在昨天的日报中,我只是提到我从游戏中体会到的精神。还记得有一次商老师跟我聊天,我跟她说,我很喜欢玩游戏,不过我玩游戏可能与别人有点不同,我更喜欢以一个游戏开发者的身份去玩一款游戏。今天我想说说玩家跟网游开发公司或者运营公司的关系。因为现在中国国内的现状是,大型3D游戏基本都是国外引进过来的,玩家人数多、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即经久不衰的游戏基本也都是国外的。随着国内网游10年左右的发展,相关游戏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虽然在3D的制作方面一直有很大的问题,但导致国内网游得不到大众的喜爱、不能打出国门的真正原因在于游戏开发公司的心态。对于国产网游最贴切的评价就是商家的捞钱,是大捞特捞。我把玩家跟网游公司的利益关系用一个最简单的图表示出来(如下图),虽然这个图很简单,可能谁都能画出来,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是一幅很简单的两者关系图,而网游就是联系这两者的桥梁。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图的内容:① A公司通过开发或者代理,推出自己的网游,让其为自己公司谋利。② B玩家玩游戏是为了娱乐,为了得到现实社会中不能给他的成就感和自由度。③ B玩家是玩了A公司推出的网游后,才会跟A公司有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B玩家需要向A公司交服务费。所以,经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网游的好坏决定了A与B的关系是否固定。可是在国内很多大型网游公司的领导人有这样一个想法,网游玩家是所有消费类型中最不忠诚的顾客,例如B玩家此时在玩A的某个游戏,下一秒可能他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了,就换一个游戏了,就不再玩A的游戏了,那么B玩家跟A公司就没有关系了,那么A公司就再也不能从B那里赚到那么多的金钱。所以国内网游公司的高层领导就认为,既然网游顾客是那么的不确定,那么当他玩我的游戏的时候,跟我建立短时间的关系时间里面,我应该去想尽一切办法从玩家身上赚到金钱,以此来满足我的利益。所以就出现了国内很多网游,如征途、天龙八部、诛仙等一系列网游中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你在这个游戏才花了几千人民币,你千万不要到外面去炫耀你是人民币玩家,因为你会被人笑话的。花了几千人民币都不能说自己是人民币玩家,那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花的钱是以万为单位的。首先我们不拿花钱多的人说,就是最基本的几千人民币的玩家。现在网游玩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无业社会青年。就先拿这两大部分人来说吧。我们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1000人民币,那么几千就差不多是一个学期的全部生活费,那要我们每天怎样省吃俭用再花上多少时间才能存够这几千人民币呢?然后当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每天的省吃俭用,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一个游戏里面花够了几千人民币,等到那个时候,游戏的版本又变了,那个时候你又落伍了,到最后你每天的节约还是白花了。所以,这种种的困难,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这部分玩家选择放弃你的游戏。由于篇幅过长,今天就到此,明天继续,嘿嘿。
老师点评:
啊哈,骏鹏同学遨游网络游戏世界的经历之丰富果然名不虚传,读你今天的日报,发现你真的是在用当初遨游网络游戏世界的态度对待眼前的学习。无论从事哪一样工作,无论是做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似你这样用心去做,用脑去想,把身体全部沉进去,就可以在技能上达到娴熟的程度,在道理上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看你的分析,网络游戏是魔鬼还是神仙并不在网络游戏本身,而在游玩者的态度。看来对学生们钟情的网络游戏不能全盘否定,有一个引导和指导的问题。“在昨天的日报中,我只是提到我从游戏中体会到的精神。”能对“精神”有独立的清晰的认知,多么强的抽象认知力。人与动物的差别也就在精神的有和无,一个自然人是否被文化成文明的人,也就在于是否有独立的精神世界。
所有科学、艺术和技术都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创造物。
9. 全身心投入以后的神奇——11月6日
今天由于写了一天的代码,太累,就不继续写关于游戏的个人观点了,有机会再继续。
虽然昨天编写的过程很痛苦,可是我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了。
全身心投入的神奇就在今天发生了,我今天早上7:45到教室开始编写,大脑对自己所要编写的内容思路清晰。原来,全身心地投入,可以帮你克服之前的恐惧,而且还能让自己感觉到这个过程是很快乐的,这个感觉真的很神奇。
老师点评:
我原本在期待着你对网络游戏进一步精彩的叙述,没有想到你今天改变了话题。你教会了我懂得一个道理,对年轻人沉溺在网络游戏世界的行为模式采取形象上妖魔化、行动上围追堵截的方式不是办法,还是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机会。
“全身心投入以后的神奇”,这个标题起得好,一点也不夸张。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能够把自己的身心聚焦于一点,真的可以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力量。这是你的亲身体验,这也是真理。
10. 我的前方不再黑暗——11月7日
今天也不知道去写点什么,貌似词穷了。可又感觉内心中有说不完的话,有说不完的感悟,有无尽的冲动,想让我去把我内心中如何发展网游,如何制作一款好的网游的想法告诉国内的网游界巨头。
心中还有无尽的青春之火在蓬勃燃烧,熄灭了快三年的青春之火重新在我心中燃烧,此时的我感觉内心十分的温暖,似乎把我带回到了高中时代那充满斗志的我。
在没有进这个班之前的三年大学生活,貌似过得很安逸很舒适,想去上课就去上课,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可是就在这三年的消弭生活中,我已经失去了自己,不再是高中时代充满斗志的自己,而似乎变成了一个颓废的老人。在那过去的三年时光里面,我不断地用谎言充斥着自己的内心,常常会跟自己说,我下个星期就会认真学习,可是这个“下个星期”却过了三年之后才到来,跟着软测培训班一起到来。在那三年里面我不断地欺骗父母,每当他们问我最近学习累吗,有认真学吗,虽然我每次回答的声音很大,但是我内心的底气不足,每次打完电话都会陷入无限的沉默之中,然后再一次用谎言欺骗自己说,下个星期就努力学习。就这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三年的时光悄悄地从我身边流过。在这三年里面,有时候吃饭我都不敢弄得太好,因为吃太好了心里面有愧。父母在外面辛苦赚钱,自己在学校却每天浑浑噩噩。现在的我非常幸福,虽然很累。基本上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意志锻炼。
每天中午、晚上吃完饭就到教室,这让我能够把心思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上来。在这里每天辛苦地学习,让我的内心感觉非常的充实,心中的青春之火熊熊燃烧。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的前方不再黑暗。感谢老师,感谢同学。
老师点评:
读骏鹏同学今天的日报,让人动容!让人痛心!让人震撼!发人深思!
“在这三年里面,有时候吃饭我都不敢弄得太好,因为吃太好了心里面有愧。父母在外面辛苦赚钱,自己在学校却每天浑浑噩噩。”这是发自骏鹏同学内心世界真实的声音。内心里面有一个声音叫他莫要去玩游戏,内心之外的身子却不由自主地走进游戏世界,深深的自责由此产生。一个人的身、心似这样长期被分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长期处在自责之中,他的“心”只会越来越自闭而不会越来越开朗,他的“心”只会越来越自卑而不会越来越自信,他的“心”只会萎缩弱化而不会长大变强。久而久之,轻者,行为孤独自闭,人格猥琐;重者,精神分裂。长期处于这样心态的学生不是个别,不在少数。骏鹏同学在前天的日报中写道:“现在网游玩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学生”。
“在没有进这个班之前的三年大学生活,貌似过得很安逸很舒适,想去上课就去上课,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可是就在这三年的消弭生活中,我已经失去了自己”。哀莫大于心死。心死者,行尸走肉也。遑论成人成才?!看了你今天的日报,才理解了常如龙同学在日报中写下的那一句话:“大学四年,只有这些天才真正活过来了。”
读骏鹏同学今天的日报,让人高兴,令人深思,给人信心!
“熄灭了快三年的青春之火重新在我心中燃烧”。骏鹏同学重新燃烧起来的青春之火不是被我们老师点燃的,是自燃。我们老师从一开始就没有敢奢望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只能改变作为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我们老师不可能改变课程的内容,数理化公式等我们改不了,我们只能改变课堂文化和教学模式;我们老师也不敢教学生,在互联网遍布全球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比老师少,我们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老师对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的行为更没有一句指责的话语,远离网络游戏、专心致志于课程的学习完全是同学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开口说话、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由思想的新课堂。
课堂环境变了,生态改善了,学生也就变了,心中的青春之火也就自燃了。看来,传统的课堂,让学生心中的生命之火熄灭;新课堂,让学生心中的生命之火重新燃起。真的是制度造就人,环境改造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课堂塑造什么样的人。难怪刘丽媛同学在她的日报中写道:“这个课堂让我获得重生。”
“现在的我非常幸福,虽然很累。”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于身心的一致,人根本的痛苦感来自于身心的分离。身心分离的痛苦会湮没一个人心中的智慧,身心一致的幸福可以点燃一个人心中智慧的火花。
“我的前方不再黑暗”。乐莫大于希望。
让学生自己走路,他们会自己找到希望所在。
谢谢你,骏鹏同学,你的日报让我认识了真正的90后大学生,你的日报让我认识了真正的网络游戏爱好者,你的激情传染了我,你的思想启发了我,你自觉的转变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去尝试推动教育的进步。
商老师点评:
每次读骏鹏同学的日报都被他的热情感染了,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有抱负,有理想,才叫年轻人!看到大家逐渐都恢复了久违的热情和活力,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多好的年轻人,我们并不想每天浑浑噩噩,更不想白花父母的血汗钱,我们希望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11. 如何将个人情绪与工作分开——11月12日
今天早上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一点人生道理。老师提道,当人受到打击后,会把自己与外界交流的门给关闭起来,来达到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以前血泪的经历,所以今天我就很冲动地跟老师说,我们为什么在受到打击后,要把自己与外界隔绝?为什么我们不能勇敢地面对,越战越勇?虽然有时候遇到的困难我们当时没能力解决,可是不代表我们只能把自己封闭。我们可以先默默地忍着,等机会来临时,就去彻底解决。想到这些,我大脑就不停地想到自己过去的悲惨遭遇,这一想就让我从早上颓废到了现在,对于小组讨论也没有兴趣参加,就像又再次颓废了一样。虽然我今天已经听了一天的佛音大悲咒,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不少的平静,可由于今天的情绪低落,极大地影响了我今天的学习。虽然我表面上没有影响到别人,我没有因为自己不开心而跟别人发生矛盾,可是今天却有很多同学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装沉默啦,我都快受不了了,太不习惯了!而我也只能对他们微微一笑……
我想我以后要学会在工作的时候管理好自己个人的情绪,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www.xing528.com)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想过情绪是什么吗?情绪是人的本能,本能就是自然,自然不可以用好与坏去度量,是人都会有情绪发作的时候。情绪不可避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任情绪发作而不加以控制,对情绪的控制与管理则属于自然人被文化成文明人的过程。
情绪与情感都发自于人的“心”,“心”里的情绪多,情感就少;反之,情感多,情绪就少。情绪在人际关系中与利己的情结相关,情感在人际关系中与利他的情结相关。所以,情绪不利于人们相处,情感有利于人们合作。一颗满是情绪的心和一颗充满情感的心,会引导人的思想力作用于完全相反的方向。
我们的常识都可以告诉我们,情绪与一个人心智的成熟成反比,情感与一个人心智的成熟成正比。同样一个人,幼年时,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情绪也多一些;成年时,也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情感会多一些。情绪和情感来自于同一个身体、同一颗心,“育心”就是为了能够少一些杂乱的情绪,多一些有序的情感。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以前血泪的经历”,原来你经历丰富而且“血泪”斑斑,难怪你思想活跃,日报内容特别丰富,由此看来经历一些磨难不一定是坏事。人的“心”,就是在“血泪”与笑声的反复交错之中跳过来、跳过去,跳得多了,情绪就会逐渐地少起来,情感就会逐渐地多起来。心跳得多,想得也会多,想多了,思想力就强了。情绪少了,情感多了,心智成熟了,思想方法也就不会那么偏激而趋向中庸。心智成熟,思想方法端正,看问题就能客观,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能简洁而精准,用代码把方案写出来就会是一款优秀的软件产品。
你在今天的日报里深深地反思自己,反思的内容是一回事,反思行为本身又是一回事,反思人生是总结经验、提升自我的一种文化现象。动物不会反思自我吧?所以我是把反思作为人的文化过程来认识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经常反思人生、回味生活、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丰富的人适合从事软件职业。
“我今天已经听了一天的佛音大悲咒,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不少的平静”,了不得,能听懂佛音了,而且是用心在听。所以我说现在的90后学生我们教师已经不敢教了,只能在你们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服务。
想过宗教是什么吗?宗教是最先看到人的“心”的存在、率先觉悟起来的人创造的,用来唤醒更多人觉悟的一种手段,是人类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化现象。用今天最时髦的话语来表述,宗教也可以被认为是一款“操作系统”软件,传教的过程就是在人的头脑里安装“操作系统”软件的过程。当然,你可能对宗教有和我不同的看法,咱们不妨择日专题讨论。能讨论宗教的学生,有可能成为软件架构师。
12. 大脑只会用来装书本里没有的方法——11月13日
今天是我第一次发邮件给沈老师,我一开始真的不知道怎么写,很紧张。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才知道,虽然沈老师写给我的信中内容不是很多,可是简短的话语中却包含了许多人生道理,看完后真是受益匪浅。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我的大脑只会用来装书本里面没有的方法,能够通过查看字典知道的基本知识我是不会去记的”。现在想来的确如此,一个人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怎样让有限的大脑记下更有价值的东西呢?那就是去记下那些如何学习的方法,那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方法。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你说得太对了,大脑资源是有限的,脑细胞用在存储信息上多了,用在信息的处理上就会少。在我们的课堂上,之所以没有考试,是因为我们不想把学生的学习导向知识点的记忆上,我们希望把学生的学习导向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以促使学生更多的脑细胞转换为类似电脑CPU功能的细胞。尤其是当下互联网工具的普遍使用,让我们有条件把尽可能少的脑细胞用于已知知识的记忆存储,而把尽可能多的脑细胞用于新的知识的发现和创造上。
看了你引用的爱因斯坦的话,我才明白为什么经常提醒学生“把常识放在大脑里,其他的知识统统放在图书馆里”的是德国的教授们。
13. 工作的目的——11月15日
在这一个阶段的学习里,我知道了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工作是做给上司看的,所以每次工作不管是大任务还是小任务都应该尽量弄点成果物来,这样就有东西给你的上司看,就能得到他的赏识。现在,我已经不那么看了。我认识到我们工作不完全是做给上司看的,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工作就是自己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去想如何能将自己手上工作的效率最大化,让公司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之中个人也可以得到提高,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而不是去做给某一个人看。
以上是我最近体会到的,不过现在还只是处于认识的阶段,还没有被吸收融化在自己的行动中。继续努力。
老师点评:
“在这一个阶段的学习里,我知道了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太好了,能思考工作的目的,也是一种人生的清醒。“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工作是做给上司看的”,骏鹏同学,持有如此心态工作的人不只是你一个,可以说,中国人大抵如此。大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成绩给家长和老师看;延伸到职场,工作干出一个好的成绩是为了给上司看。
“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自己,工作就是自己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好了!骏鹏同学觉悟了。工作怎么可以只是为了赚取上司的眼球呢?工作确实应该是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文明人才会持有的工作态度,可惜的是,中国学校的课堂教学没能让学生对工作持有正确的态度;让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可以在我们新课堂里自己悟出这一个道理。
14. 如何建立起自己广阔的人脉——11月18日
(1) 健谈。交流是人与人交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很好的通道。健谈的人能够快速地认识很多人,能够快速地与很多人建立友谊,因为在他们的交谈当中,他们在不停地交换个人信息,表达友好的情谊。而不善交谈的人,信息的自我封锁使得别人想进入你的世界比较困难,所以与人建立友谊则比较困难。
(2) 善意。善意即善心,与人交往之前一定要抱着一颗友谊、友善之心。这样在与人初步交往当中,容易表露出你的善意,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你。当与人关系很好,成为朋友时更要心存善意,这样才能很好地保存住你们之间的友谊。
(3) 诚信。沈老师说过,诚信乃立足之本,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有诚信。如果一个人对待他人没有诚信,那么其他人就会慢慢地远离他,因为他无法给人一种安全感。
(4) 待人态度。我认为待人态度既体现自身文明素养,也表现对他人是否尊重。如果你待人态度不好,不尊重对方,那么对方也不会尊重你。
(5) 如何解决双方矛盾?当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双方矛盾呢?是去想办法打击报复对方,还是满足对方让自己吃亏呢?经过今天的讨论,我知道了当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化矛盾为利益,去尝试双赢。
老师点评:
(1) 关于健谈。说话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经过大脑的思维整理,利用语言工具,经过嘴巴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这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 善意。善意即爱心。爱一定是相互的。养狗的人都知道,人对狗好,狗也对人好。何况人呢?学会善待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学会善待别人,朋友一定多,朋友多,感受幸福的机会就多,事情也好办得多。
(3) 诚信。个体之间的链接,只有靠诚信。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结合成群体,必须有诚信支撑。诚信是一个自然人被文化后表现出来的文明素质,没有诚信莫谈文明,不能文明莫谈人才。
(4) 待人态度。在中国,人们熟悉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方,社会广为流传的是被称为康德黄金律的格言,“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要尊重别人。”
(5) “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化矛盾为利益,去尝试双赢。”这样的思路完全正确,矛盾是万物存在的形态,包括生命体,自然也包括人生。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生命。面对矛盾时,首先要想到一切正常,其次想办法去解决,解决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矛”,也要想到“盾”。埋怨矛盾,回避矛盾,有害无益;勇敢面对,积极化解,化矛盾为利益是可能的,利益本来就是善于化解矛盾结出的果实,利益不会是从天上自己掉下来的。什么叫人才?人才也可以被广义地定义为能够解决矛盾之人。所以,正确地认识矛盾,对矛盾持有科学的积极的态度是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的文明素养。
骏鹏同学,受你的启发也写了以上五点与你交换看法。
15. 读《活出全新的自己》的体会——11月19日
在张德芬写的《活出全新的自己》中,首先教我们的是如何去认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灵体。而在灵体外面包裹着的则是意识产物。也就是我们每天的感官感受,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想。从灵体的角度往外看,他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你的喜怒哀乐,似乎独立于你的意识,可他也是真实的你,所以他也完全溶于你的意识。所以,当你笑的时候,你是你自己;而当你悲伤的时候,你真实的自己作为旁观者,他没有变化,他在看着你悲伤。但他却也同时在经历着这一切。由于我们真实的自我被意识产物所包裹,所以我们从外面向里面看,就像天空乌云密布,我们看不见太阳一样。意识产物是虚拟的、不存在的实物,可它却实实在在地遮住了你看清自己的视线,让我们无法认清自己。至于我们要怎样才能冲破意识产物,然后看见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还有待我继续看下去,今天就写这些感悟吧。
同学点评:
骏鹏同学,首先,我想说的是你思考这个问题的层次很深,对于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很少能够有人思考得这么深。其次,我想负责任地说,我很认真地看了三遍你的日报,但是遗憾的是可能我理解的层次没有你那么深,我没有完全明白。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被我们的情绪以及思想等意识形态所左右了。不知理解得是否准确,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今天日报里的话是心里话,同学点评写下的话也是心里的大实话。同学点评里写的,“我的理解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被我们的情绪以及思想等意识形态所左右了。”能有这样的理解已经了不得啦!这就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开端。真正的能够有所创新的人才,多半是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心灵开窍之人。心灵被遮蔽、自己看不清自己、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人才呢?看来创造条件让同学们互帮互学是对的,让同学们互相点评各自的日报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好办法。
我的耳朵里听到的关于你的说法只有一个,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课堂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今天才知道你还有阅读的习惯。一个人有了阅读的习惯,就可以被评定为文明人,课堂去与不去真的不重要了。文明的民族、发达的国家,它们之所以文明、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们人才济济,它们之所以人才济济是因为它们的人民普遍有终生阅读的习惯。在我们的国家有终生阅读习惯的人很少,那是因为中国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让学生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而是恰恰相反,让几乎所有的学生厌学。
如果一个学校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这个学校就办成功了。
如果一个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就可以毕业了。
如果一个学校教育学生十几年,都没能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这个学校就应该被关闭。
希望骏鹏同学让阅读伴随终生,相信你能够做到,因为能读懂《活出全新的自己》一书的人一定有灵气,心灵开启的人阅读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需求。依我个人之见,劳动、阅读、运动、交友加上自由思想实乃人的五大文明要素,一个真正的现代人才必有这五个文明素质的支撑。不仅如此,养成了这五个文明习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在岗或者退休,人的一生,肚子不会饿着,脑子不会空着,内心不会虚着,其一生将充实快乐。
你读的书里所说的“灵体”就是我们讨论时喜欢提到的“心”、“心灵”或灵魂。
人头脑里意识形态的存在,相当于电脑里“操作系统”软件的存在。电脑里的“操作系统”软件是被人安装的,人脑里的“意识形态”是在后天成长的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浸润而成的。你今天的感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能“冲破意识产物”,不突破意识形态的障碍,我们将无法成长为现代文明人。读了你的日报,让我对同学们自我突破意识形态的障碍、成长为现代文明人充满信心。
“至于我们要怎样才能冲破意识产物,然后看见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还有待我继续看下去”,期待着你与我以及同学们分享你的“灵体”或者说“心灵”探索之旅的新发现。
16. 过程与结果——11月22日
在这两个星期的工作中,我又再一次遇到了我一直逃避的问题,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在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中,我们习惯了去看“结果”,不是我们想要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周围所有的人都在跟我要“结果”,所以我不得不什么事都看“结果”,因为只有“结果”才能给其他人一个交代,才能去证明这段时间自己的付出。
到底“过程”重不重要,我真的很迷糊。从小到大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根本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努力学习,他们衡量你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近期的考试成绩,考得好就认为你最近学习努力了,考得不好就是一顿臭骂,说你最近大脑到底在想什么。
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高考失利跳楼?之所以出现这个状况,那是因为父母、社会、国家,都只是通过短暂的几天时间的考试,来评定你12年的学习成果,在这12年里面你的付出、你的艰辛又有谁去给你肯定,给你鼓舞。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你高考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费。
我有时候也会拿“过程”这事来欺骗自己,当自己失败的时候,会告诉自己,自己努力了。可这总是让人感觉在自欺欺人,因为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认为你努力了,而其他人都不这么认为。而当你胜利了,不用你说,其他人都会认为你努力了,都会肯定你的“过程”。其实历史评价一个人也经常是这样的,他成功了他就有价值,他失败了他就没有价值。就历史人物而言,我看到的是这个人失败的性格特点,是人的缺点,而这一点有时候恰巧是另一个成功人士的性格特点,那人们就会评价这点是优点。所以,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我真的很迷惑。
老师点评:
你的父母“衡量你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近期的考试成绩,考得好就认为你最近学习努力了,考得不好就是一顿臭骂”。莫要埋怨你的父母,中国的家庭大抵如此,挨一顿臭骂还稍显文明,为考试成绩不好挨一顿暴打的孩子也不少,因为你的父母从小也是在他们父母的呵斥下长大的。在几乎所有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是他们拥有完全处置权的私有财物,很少有中国父母视孩子为一个应当平等对待的独立的人。中国教育沿袭科举制的评价方式,也影响了中国人教育子女的思维方式。中国的父母压根就不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会大伤其“心”。古人言,“哀莫大于心死”。中国的父母压根就不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只能把孩子训练成专制政体的受体,而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现代社会的公民;中国的父母压根就不知道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充其量只能把孩子训练成有一技之长的苦力,压根就不可能培养孩子成长为有文化的、文明素养比较高的人才。如果他们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们一定会改变的。只是希望你将来为人父时莫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莫要像你的父母一样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物来看待,而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注意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平等地对待你的孩子,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落后的文化习惯从你这一代开始断掉,不使其再延续下去,让你的孩子成长为现代文明人。
“在这两个星期的工作中,我又再一次遇到了我一直逃避的问题,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骏鹏同学,这一次我们不逃避,让我们共同面对这个问题——“过程”与“结果”。
就事论事,“过程”是线,“结果”是点;“过程”充斥于属于自己的时空的全部,“结果”只是最后的一瞬间。
就人论事,“过程”是自己主观努力的全部,“结果”则是最后一刻与他人的比较。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把这句格言改一下,“过程”在人,“结果”在天。以成败论英雄是心理幼稚的人的看法,从“结果”看“过程”是认知力低下的结果。“不以成败论英雄”,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智慧。
从大处看人生,每一个人不同的是“过程”,相同的是“结果”,无论是英雄还是麻雀,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人生的千姿万态就是“过程”的差异,社会的丰富多彩是不同的人的“过程”的交织。
我们对待“结果”取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有益的、科学的——“过程”尽心尽力,“结果”顺其自然。只要“过程”尽心尽力,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任何结果。
年轻人在“过程”中成长,“过程”不可少,“结果”都有益,失败的“结果”刺激根部的生长,胜利的“结果”有利于枝繁叶茂。
“在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中,我们习惯了去看‘结果’”。骏鹏同学,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塑造着千千万万学生的灵魂、影响其思想方法的大问题,即教学评价制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学校教育里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制度营造什么样的课堂文化环境,什么样的课堂文化环境塑造成学生什么样的心态——自信或者自卑,什么样的课堂文化环境养成学生什么样的人格——高尚或者猥琐。
可以肯定地讲,只用一个标准去度量所有学生的“结果”,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负面远大于正面。遗憾的是,至今很少有中国人意识到这一点。当然,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错,是千百年来科举精神的延续,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去改变,尤其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有义务去改变、去创新。我们中国学校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不改变,培养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
改变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抛弃只用一个标准去度量所有学生的“削人适履”、让人痛苦的愚蠢的办法,学习让人快乐、人皆可以成才的局面立马就会出现。我们的课堂不正是这样一个局面吗——同学们学得自在、想得自由,学得废寝忘食、想得天花乱坠,个个在进步、天天在成长。我们没有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追求达成目标的“结果”,我们更在意“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标志着“结果”的目标的设置,是激励学习“过程”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是在“过程”中成长。
考100分的在“过程”中成长,考70分的在“过程”中成长,考50分的也在“过程”中成长。社会上,在学校里考100分的给在学校里考50分的打工的现象也不少见。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次参加母校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考A的学生很好,考C的学生也很好,还可以当总统。他自己在学校里的成绩是C。
17. 作为辩论赛主持人的感受——11月25日
记得以前的老师经常会在课上说这么一句话:你们不要太夸张哈,你们在下面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的我还在想,我在下面做小动作你会知道就怪了。今天我算是明白了,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
今天站在讲台上主持辩论赛有以下一些感受:
(1) 我能很快进入我所在的角色,而不像以前那样紧张。我感觉我心态成熟了很多。
(2) 我感觉我所思考的层面要稍微高一点了。当我置身辩论之外,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看同学们提出的观点,有时候我会感觉不太扣题,有时候我会感觉这个观点说得不够深入,如果再深入点可能效果更好。
(3) 交谈的重要性。在今天的辩论赛中,有一段时间双方辩手跑题了,可是我并没有终止他们,我知道我们辩论赛的目的并不是真要拼出一个胜负,而是让大家能够突破心理障碍,做到有想法能够勇敢地说出来,而不是放在心里面不敢说。
(4) 以前我个人认为,只要是比赛之类的事情,就一定要有个结果,要拼出个胜负。在我今天决定不打断他们的跑题时,我突然明白不一定每次都要有个胜负,有时候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5) 要有质疑权威的胆量与自信。今天在讨论的时候,虽然周苏园可能没有理解辩论的目的,没有明确他的立场,但是他能够对题目本身提出疑问,那就是一份胆量,就是一种自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们几乎没有胆量去质疑科学家的理论,学生很少会去质疑老师所讲的知识等,这一切的过程都需要胆量与自信,胆量与自信是人类前进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作为主持人的一点感受吧。说句实话,同学们的进步真的很大,今天在讲台上的我都看在了眼里。
老师点评:
(1) “今天我算是明白了,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体验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讲台的体验,骏鹏同学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
(2) “我能很快进入我所在的角色,而不像以前那样紧张。”看来心力的提升只能靠实践,上讲台的次数越多,面对众人讲的话越多,心的力量会越强,心理素质会越好。反之,面对着“活动的人”的机会越少,面对着“静物的书本”的机会越多,和别人面对面互动说话的时间越短,和书本单独为伴的时间越长,心的力量越弱,心理素质越差。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一定强度的心力,也能算人才?
(3) “我感觉我所思考的层面要稍微高一点了。”骏鹏同学谦虚了,主持人可是最高领导了,站得高,自然就看得高。看来上下左右经常换换岗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认识。
(4) “辩论赛的目的并不是真要拼出一个胜负,而是让大家能够突破心理障碍,做到有想法能够勇敢地说出来”。头脑多么清醒的主持人。
(5) “在我今天决定不打断他们的跑题时,我突然明白不一定每次都要有个胜负,有时候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英明!
“胆量与自信是人类前进必不可少的。”智慧!
18. 保持一颗平静的心——11月27日
为什么今天我会提到这样的一颗心呢?那是因为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大约10点多我开始了第一个图的制作,很快就把第一个图画完了。请老师过来一看,老师就说:你这样画显然不行呀,没有对文件的输入情况进行判断呀。听完老师的评价后,我就修改,然后又叫老师过来看,老师说图画得不够美观。我中午吃过饭后继续修改,画了很大的一张图,看上去很复杂。谁知道给老师一看,老师又说图不够简化,当时我就崩溃了,我一个中午画的就白费了,那个时候心其实就有点浮躁了。还好自己的头脑还没有糊涂,自我提醒要冷静,要有耐心。我又开始修改,最终满足了老师的要求。
我今天感悟到,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只要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能克服困难。其实不光是学习,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有这么一颗平静的心,这样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老师点评:
“其实不光是学习,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有这么一颗平静的心,这样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骏鹏同学在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的同时,也在留意自己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在关注自己的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心”力,养育好的心态。
看来,只要学生想学,只要课堂环境适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向教育部提倡的三维目标靠近,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可能不是全面的。
19. 当班长的第一天感受——11月28日
今天是我当班长的第一天,今天同学们在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不清楚,都过来问我,然后我就尽我所能给他们解答。休息时间,我还要跟蓉婧、吴淞同学讨论元旦晚会的事,然后去给其他同学做思想动员,希望能够更多地发挥同学们的特长,让我们二期班的元旦晚会更有特色。而在作为班长的同时,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也有跟其他人一样沉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虽然我知道我今天自己的学习硬任务只做了一点,可是我并没有着急,因为我在给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惑的时候也是学习,而且学到的更多。
同学们选择了我当班长,就说明同学们相信我,那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为大家服务,权利多的时候义务也就多了,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当选班长了,可喜可贺!戒掉多年喜爱并沉溺其中的网络游戏谈何容易,你做到了,你的转变让同学和老师都钦佩不已,也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你在课堂上充分释放出来的才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你为同学们捧出的一颗热心,为班级工作付出的一片热情,获得了同学们的回报。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不对等,最终一定是对等的。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习是学生们自己的事,管理也是学生们自己的事。班长由学生们轮流干,经全班学生选举产生,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感受当家做主的过程。没有人不想做自己的主人,一个人有了主人翁的感受,责任感才会充分显现;一个人有了主人翁的感受,才会尽情释放自己的才智。
“我在给同学们解答他们的疑惑的时候也是学习,而且学到的更多”,这句话是真理!
“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来为大家服务,权利多的时候义务也就多了”。90后的大学生觉悟高着呢!服务众人的意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意识,这些都属于人类的先进文化,都是构成现代人灵魂的观念点,都是成为现代文明人的基本人文素质。
20. 我们现在在学什么——12月2日
我们现在在学什么?是在学习测试工具,还是在学习测试的流程?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学习如何学习,在学习如何思想。在这段时间里我有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我思考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还有就是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
比如,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每次画的图在老师的眼里都是不够全面的,很多东西我们想都没想到,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考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画图的逻辑就是错的,这就是思考的方向错了,或者说是思考得不够全面。老师是如何想到这些的?除了她的经验比我们足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学点评:
讲得太对了,测试的知识、工具都是学不完的。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思考。我们往往都会体会到为什么老师会考虑到这么多、这么全面呢?仅仅是积累经验的结果吗?我觉得应该还有思考的方法方式等,工具好学,看得见摸得着,不容易学的就是如何思考,以及方法,希望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老师点评:
“我们现在主要是在学习如何学习,在学习如何思想。”骏鹏同学,学习到这个层面就走上了正道,学习到这个层面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了,学习到这个层面离合格的软件人才就不远了,学习到这个层面也可以成为不受某一个专业限制的复合型人才了。
思想得是否全面、深刻以及思想的方向是否正确?能向自己连续发出这样的三个问题的人,难得的人才!能向自己连续发出这样的三个问题的人就是有文化的文明人。
黑格尔说,人与动物的差别就是人能思想。骏鹏同学尤其能思想,在哪儿学的?网络游戏?我们中国的学校课堂教育从来都做不到涉及人的思想,因为能认识到人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人太少了。可是,不涉及人的思想,不能算人的教育,培养不出人才,只能算训练工匠的职业培训。所以,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加工厂,却很难成为世界办公室。
判断一个学生能否胜任软件工作,只须看他是否能思会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追求,让学生们自由地思想起来。我们的课堂实践证明,中国的学生是完全可以自由地思想起来的,只须激活一下。
“学什么”是一回事,“怎样学”是一回事,“想不想学”又是一回事。比较而言,“学什么”不重要,学起来就好;“怎样学”比较重要,要好好地想一想;“想不想学”最重要,不想学,一切莫谈。
“想什么”是一回事,“怎样想”是一回事,“是不是在想”又是一回事。比较而言,“想什么”不重要,“怎样想”比较重要,“想起来”最重要。
只要学起来,学的过程中知识就会慢慢地积累;只要想起来,想的过程中思想力就会不断增强,想的过程中思想方法就会不断得到修正。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的是有利于提升体力、心力与脑力而不是考试分数。我们的班训就是“好身体,好心肠,好头脑。”有了这“三好”,不只是成人成才,还会有幸福的一生、好的下一代。
我在一期班开课的第一天就和同学们讲了,我们这个班是软件人才培训班,也是教育改革的实验班,期待着和同学们一道进行这一项实验,没有想到我们的实验因为全体同学全部“身”与“心”的参与而获得成功。一切想改变教育的尝试,没有广大学生的参与都将是徒劳的;一切想改变教育的尝试,只要有广大学生的参与一定会成功。
21. 严格执行流程是好还是坏——12月9日
在今天借学术报告厅的过程中,领导叫我按照流程来借,可是当我跑了一天按照流程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基本上就借不到。虽然审批的老师们也没有错,他们也是按照规章制度来的,可是我就在想,是不是一定按照规章制度来,就一定能把事物利用到最大化,办事效率就一定最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这样绝对不会犯错,能够应付突发情况,可是就让人感觉整个过程很死板,不灵活。这是坐以待毙的一种方法,其实我们可以灵活地来面对突发情况,比如说我们这边申请了就让我们先用,如果学校要用我们就让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面对突发情况,而且也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到这个资源。
老师点评:
我记得你当面和我提过你在借用学术报告厅的过程之中遇到的麻烦,你遇到的麻烦我可以想象得出来。一个学生,一个以前在老师们眼里只知道玩游戏、常常旷课的“差生”,做这样的事不麻烦是不可能的。何况学校的学术报告厅在学校里被认为是高贵的场所,一期班有同学告诉我,很少有学生能够进入学术报告厅。我当时没有给你提出什么具体的建议,只是希望你把这件事当做一门实训课来上,把与之打交道的人当做一本书来读,小云同学在她的日报里写道,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可读之书。借学术报告厅的过程,也正是训练自己说服力的大好机会,继续努力不断尝试,对你而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虽然你把“结果”视为目标。
另外,按章办事一定是对的,从大处讲“章”就是法;规则意识不可少,规则意识即法的精神。按章办事的习惯,不是人的本能,是人的文化;规则意识不是人先天就有的,是被文化的自然人后天养成的文明素质。章程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可以修改,但是有章程就得遵守;不按章办事,不按规则出牌,就会从根子上乱起。根子一乱,损害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21. 骏鹏同学在工作岗位给老师的一封信
商老师,您好!
商老师,您知道吗,我4月9日就要去北京开始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差了,我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我第一次去北京,去祖国的首都;紧张是因为在这次出差后,我就要一个人去天津等地给客户解决问题,还真不知道这次的北京行能不能让我学到足够的知识去应付后面的挑战。
虽然我紧张但是我并不害怕,因为我记得商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不要太去在乎外界对你的评价,只要去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人生的价值。
还记得商老师跟我说过,要学会去点亮自己让自己发光,不要等着别人来点亮你,机会不会主动上门,只有自己去争取。这些我都谨记在心中,努力地工作着,不为别的,只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感谢商老师在我人生黑暗的时候,给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真诚地感谢您,商老师。我相信有一天您会因为有我这个学生而感到骄傲。
老师点评:
骏鹏同学去新模式公司实习应该是春节后的2月20日,被公司派出去独立开展工作时实习期还未满两个月,可见,从我们的课堂上走出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看着商老师给我转来的骏鹏同学写给她的邮件,我很高兴,也很感慨。同一个学生,传统课堂让他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我们的新课堂让他尽显智慧本色、重新焕发青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