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胡东芳
【作者简介】胡东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课程共有”是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旨在寻求一种反映社会变革和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政策及其制定的新的方式、观念和模式,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指的是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等课程权力主体都能够拥有明确的课程权力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第二,指的是一种“超越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即超越“统一论”、“适应论”和“特色论”的课程政策价值观;第三,指的是课程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模式——共有模式,其形态是使各方面人员都能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参与的“水漏型”。(www.xing528.com)
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注: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49—53.)其本质是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其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注: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49—53.)对它开展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努力使课程政策的制定及制定出来的课程政策能够接近理想模式,这一模式反映的是对课程政策“应当怎样”的一种具有内在的理想主义成份的要求,它至少包括:(1)一种可能性,即现实中现在还未实现但应当实现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是指向未来的;(2)一种当然性或合理性,这是人们从经验归纳中所达到的对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或必然性的理解和把握;(3)一种正当性,即与不正当相对立的一种倾向。它主要是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从抽象的普遍原则得出有关特定的行为或事情的结论。因此,本文中所提出的作为课程政策理想模式的基本设想的“课程共有”,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概念,而是在研究已有的课程政策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创新、融合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课程政策理念,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课程权力的共有;二是指制定课程政策的一种全新的“超越论”价值观(注:胡东芳.课程政策的价值研究[J].教育科学.2002,(1).23—25.);三是指一种新的课程政策制定模式——课程共有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