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种课程编制模式及学习观对比

二种课程编制模式及学习观对比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阶梯型”课程编制是以个人主义、个人竞争的学习心理学为前提的。“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是以杜威的“经验”说、维果茨基的“活动”概念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这种“有意义的经验”正是课程应当加以组织的学习经验。应当说,“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学习观的二元对立: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的分割。

二种课程编制模式及学习观对比

“阶梯型”课程编制是以个人主义、个人竞争的学习心理学为前提的。它把“学习”单纯地视为“反应的习得”或是“知识的习得”;视为一种线性式的个人知识的积累,轻视了相互学习的社会互动的过程。“阶梯型”课程的程序越是精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越是精细的、系统的组织,那么,就越是促进学习的个人主义化和学习结果的序列化。事实上,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依然起主导作用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越是“普及化”,“应试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便越是“精致化”。这也许是造成今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局面的技术层面的原因。“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是以杜威的“经验”说、维果茨基(L.S.Vygotsky)的“活动”概念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不同于华生(J.B.Watson)、桑戴克(E.L.Thorndike)以动物实验为模型的行为主义“学习”,它意味着学习主体对于环境的积极对话,从而提出了以“反省性思维”为基础的“探究”学习的概念。因此,这种“学习”既是建构主体与环境之关系的认知性经验,也是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经验。这种“有意义的经验”(meaningful experience)正是课程应当加以组织的学习经验。作为“建构意义与关系”的“活动”概念乃是维果茨基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从这个概念出发,认为“学习”并不是内蕴于知识之中的,而是通过“活动”社会地构成,又通过“内化”心理地构成的。因此,他所强调的“活动性学习”是以语言、逻辑、符号、概念之类的“工具”为媒介的社会交往活动。应当说,“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学习观的二元对立: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概念、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的分割。它强调“学习”乃是“学习者同客观事物的对话;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同自身的对话”。学习者就是借助“学习”的这三种“对话性实践”——建构世界(认知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社会性实践)、建构自身(伦理性实践)——加以实现的。(注:佐藤学.学习的快乐[M].日本横滨:世织书房,1999.177—183,59小学馆,2000.135.)这种“学习观”向教师提出了实践课堂教学转型的三个课题:第一课题,实现同“事物、人物、事件”的沟通与对话的“活动型学习”;第二课题,实现同他人对话的“合作型学习”;第三课题,摆脱“知识、技能的灌输”,实现“表达并共享知识、技能”的“反思型学习”。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根据《纲要》精神展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切入,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悟自我成长,可以说,就是这种“三位一体”论的典型案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