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育服务入世后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教育服务入世后的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教育服务领域的比较优势。这事实上也限制了外国教育服务提供的“要素禀赋”优势。

中国教育服务入世后的比较优势分析

【作  者】覃壮才

【作者简介】覃壮才(1972—),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教育部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建立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任何国际服务贸易都是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而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教育服务领域的比较优势。作者指出,国内的教育服务提供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国外教育服务市场,迎接新的挑战,将比较优势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服务贸易实践中。

对于中国的教育服务业而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意味着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服务“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讲,世界贸易组织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各国的优势资源,通过公平的、非歧视性的竞争,实现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必要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WTO的基础世界贸易组织是基于开放贸易的思想,在达成多边协议的基础上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其经济学原理相当简单而且可靠,并为国际贸易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从经济学原理上看,WTO协议主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上。在经济学领域最早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是大卫·李嘉图。他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中首次阐明了这个问题,并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加以解释。后来,1919年和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又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影响比较优势的要素不仅包括劳动生产率,还有其他因素也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因此,他们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要素禀赋是决定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最重要原因。此后,在贸易模型研究方面也获得进展,扩展了要素禀赋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深度,并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古典经济模型。为制定多边开放贸易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促进各国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要素禀赋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才重新获得重大突破。“新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资源差异之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这种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完全市场竞争”的经典假设,确立了不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国际贸易模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更自由的贸易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所有的国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并从中获利。简单地说,“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获得繁荣首先是通过利用其可利用的资源,集中生产所能生产的最佳产品,然后通过这些产品与其他国家所能生产的产品做交易,如此,各国都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1]

那么,如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呢?经济学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他们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方面,也包括为供需双方提供的贸易机制的市场,市场存在着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两种结构,在市场中流通的产品和服务有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在同质产品的市场竞争中,供需双方的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要素禀赋和技术因素。在异质产品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同时考虑消费者偏好和供给面的因素。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还需要考虑政策面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一般来讲,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于理想状态中,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多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具体到教育服务业,与其他货物贸易相比,它具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服务贸易的市场结构几乎都是不完全竞争的,政策导向因素作用明显;二,教育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不像货物一样具有绝对的标准,即使有标准,也是相对的,因此,市场结构中的教育服务几乎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同质产品,例如清华大学的本科文凭和许多地方大学的本科文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等。所以,我们在分析教育服务的比较优势时,只能作描述性的比较。

由于教育服务业的“入世”不仅涉及到国际市场,也涉及到国内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市场进行分析,找出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我们讨论“机遇和挑战”的前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二、我国教育服务的比较优势分析——基于国内市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除了义务教育和特种教育服务之外,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将依据协议全面开放,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处于本土市场,我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具有先天的优势,具体而言,在国内市场,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

(一)、在消费者偏好方面

消费者偏好直接影响到近期教育服务市场的需求,一般来讲,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者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认同是分不开的。这种认同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联系,也与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市场营销策略紧密相连。可以说,消费者偏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就国内的教育服务现状而言,我们认为,国内教育服务提供者在教育消费者偏好上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比较优势1、升学教育

由于受消费能力和传统升学渠道的影响,在升学教育方面,我国多数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接受国内公立学校的教育。虽然国外教育服务提供者在外语教育等方面占有先天的优势,但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制度的准备。

首先,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为了体现其办学特色,需要引进外国的教育服务者,这将会导致教育成本的提高,从而带动其收费标准的提升,限制教育消费者的购买欲。而且,升学成本也是家长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包括为其子女出国深造准备的成本和因这些学校可能忽视升学教育而产生的成本。

其次,传统的升学渠道也限制了外国教育服务进入的积极性。我国存在着全国相对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外国举办的大多数学校参加全国性的考试是不可避免的。这事实上也限制了外国教育服务提供的“要素禀赋”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传统的考试训练机制是相当成功的,在以升学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中,优势明显。另外,我国公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比较符合父母的期望,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中国社会中,严格管教成为大多数父母的共识,且不论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仅从消费的偏好来讲,这种共识是有利于中国升学教育的发展的。

比较优势2、专业基础教育

由于我国的大学教育采用严格而系统的专业课程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考察方面相当严格,与国外的大学本科基础教育相比,我国优势明显,并获得广泛认同,因此,从消费者偏好上看,在国内接受专业基础教育是一个很理想的选择。实践证明,首先在国内大学接受基础阶段的教育之后再行出国深造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现在,许多高校正在尝试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对学生学习年限的限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这样,我国大学的专业基础教育将更富于个性化,也将更具有吸引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认同感也会继续获得巩固和提高。

(二)、在供给面方面

在供给面方面的比较优势,包括作为资源特性的“要素禀赋”,即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包括作为资源加工过程支配性的技术特性,即各个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经济规模的比较优势。在假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前提下,除了消费者偏好的影响之外,供给面的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从而影响教育服务市场的格局。在国际教育服务中,只有充分地理解自己在供给面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才能在服务贸易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对供给面各要素的分析和权衡,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教育服务业面向世界提供服务的基础。

比较优势1、在要素禀赋方面,我国拥有本地化教育服务的优势

应该说,中国的教育服务提供者是比较了解中国教育消费的需要的。从要素禀赋的角度看,中国国内的教育服务提供者能够更好地提供适合中国教育服务消费者的教育服务。这些优势都源于业已形成的本地化教育服务模式。简单地讲,本地化服务就是服务提供者能够依据本地的需求提供人们需要的服务。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点与很多发达国家很不相同。举个例子说,在东部发达地区,人们对专业培训需求很大,而且要求这种培训具有国际化的水准,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正在与世界接轨,至少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国际化的专业培训能够使他们谋求到更好的职业,获得更好的回报。而在西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专业培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因为那里的多数人还生活在传统的手工业或者种植业为主的就业环境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需要特别的培训。笔者曾经有机会到西部地区实地考察几个月,发现西部的一些地区对教育的需求与东部地区差异很大。比如大家都在搞素质教育,北京的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试验,尝试一种既能保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办法,比如增加活动课、增加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学习等等。而在西部的一些地区,人们还停留在搞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上,并没有深入去落实和解决问题。而且令人诧异的是,地方的教育当局还在考虑如何分留学生以提高升学率的问题,并不考虑如何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提高学生就学率的问题。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外国的教育服务提供者显然很难认识到,而我们的教育服务提供者却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服务。

比较优势2、在技术特性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普通教育规模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普通教育体系,并形成规模,某些阶段教育已经趋于饱和。今天我们虽然面临着开放的压力,但是从总体上看,外国的教育服务商的准入对我国普通教育并不会构成威胁,这些完全得益于我国已经建立的庞大的教育规模。且不论义务教育阶段,仅就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而言,不论在布局、数量、规模和教育服务人员配套、课程体系等方面,我们都存在着明显的规模优势。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庞大并趋于饱和的教育规模将会提高新的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成本,所以,在普通教育领域,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成本也会地增加,市场准入的门槛也会比较高,这就会大大地抑制他们准入提供服务的愿望。

三、我国教育服务的比较优势分析——基于国际市场

依据WTO的基本规则,我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为外国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一般来讲,这种服务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提供,一是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我国留学,二是通过在外国举办教育机构或者输出教育服务人员直接为外国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应该说,不论是在国内提供还是在国外提供,其比较优势存在着一致性。具体而言,我国教育服务业欲服务于国际市场,在如下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在消费者偏好方面

比较优势1、华语教育(www.xing528.com)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华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一个新亮点。这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的海外华侨为数众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机会接受一定的华语教育,保持中国的文化传统;二是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加入WTO之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贸易体制中,并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工厂”,世界各国有加强对中国了解的愿望和要求,尤其是与中国有重要贸易往来的国家和有意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的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如此,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接受华语教育的基础之上;三是中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明令世界各国学习者神往,要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文明,就必须熟悉华语,必须到中国来学习。我们知道,华语教育的最重要基地就是中国大陆,因此,从外国教育消费者倾向于接受来自中国大陆提供的华语教育,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大规模地接收外国留学生,并可以到国外去直接提供华语教育服务。

比较优势2、考试服务

这里所说的考试服务不仅仅是为外国接受华语教育的学生提供汉语水平考试,也包括利用我国传统的应试和升学教育经验为外国学生提供本土化的专业化应试服务。首先,在汉语水平考试方面,由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有必要扩展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规模和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华语教育的影响力,也可以带动一批教育服务机构扩大中国在国际教育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其次,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像发达国家一样可以实现升学无忧,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升学考试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些国家进行一些专业化的应试服务,或者通过参与举办学校,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应试资源为他们服务。可以认为,这个市场是相当广阔的。

比较优势3、面向第三世界国家的专业技术培训服务

应该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专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的升级势在必行,尽管我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开发国外市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仍然是我国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战略,与第三世界工业水平相比,我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而且第三世界国家相当承认我国的工业产品,欢迎我国到他们那里投资办厂,这样,利用当地人员为我国服务是必要的降低成本途径,并为我国在他们国家举办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第三世界国家庞大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市场,发挥我国的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资源禀赋优势,仍然很有潜力可挖。这种优势包括低廉的服务价格,有针对性的工业化方面的专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等等。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到,就是第三世界国家在开放教育服务方面很少做出承诺,或者拥有特别豁免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上述专业教育和培训服务的输出能力。这一点需要依赖政府间更详细的谈判。

(二)、在供给面方面

比较优势1、在要素禀赋方面,我国拥有相对廉价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供者

与其他领域一样,中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同样具有廉价而高质量的特点,而且数量巨大。与产品和货物贸易不同,教育服务主要依靠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其他的设施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服务的。不论在华语教育、考试服务还是在专业培训服务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最终都是教育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资源充足,并且具有明显的质量和数量的优势,因此,如果国内的教育服务提供商能够有效地开拓国外教育市场,在教育服务资源方面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何况,华语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所特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服务提供者是很难代替的。

比较优势2、庞大的教育规模为我国对外提供大规模的留学教育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有效地降低成本

经过百年的建设,我国教育已经形成完整的学制体系,并形成规模。在教育服务领域逐渐开放的环境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招收外国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教育产业化的升级。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把留学教育的开放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把开发国外教育服务市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功经验证实了这一点。我国传统的经验认为对外开放教育会带来很大的政治风险,今天,世界一体化的进程需要我们认真重新定位留学教育。事实上,经验证明,开放的教育不仅能够吸引众多外国留学的学生,招回华侨子弟,也扩大了我们对外的宣传力度,使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中国,展现了古老文明的魅力。从效益成本来看,我国庞大的教育规模完全可以适应招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教育成本,并不会增加我们的教育负担。从社会效益来看,除了上述的宣传效应之外,大量留学生的引进也从侧面推动我国教育的优化,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扩展了我国国内学校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利用“外脑”的水平。

四、我国教育服务业的比较劣势——尚须努力

尽管我们在国际教育服务业中存在着很多比较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中,也体现在尚未开拓的国际市场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业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消费者偏好方面

比较劣势1、专业教育

尽管我国大学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相当突出,但是,在面向市场的专业教育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应变能力还不足以为市场所认同。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具有外国专业背景的人才更容易被接受。这不仅因为外国的专业教育更接近市场,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是因为我国正面临着世界经济的各种挑战,而国内的大多数专业教育并没有能够教会学生世界通行的市场规则,在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也还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专业教育的理念并没有很好地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中,教学科研条件也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归结起来,我们的专业教育多数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实现专业教育的“专业性”,而这些正是未来中国市场上最为需要的。因此,从消费者的偏好角度来看,专业教育将是我们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也是外国教育服务提供商最大的商机所在。

比较劣势2、职业培训教育

我们国家法律规定,职业培训是获得上岗证的必要前提,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来讲,在岗培训也是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职业培训教育是营利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必争之地。而我国目前缺乏对培训教育的完善管理,缺乏知名的培训教育机构,许多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脱离实际,缺乏市场适应性。国外发达的培训教育正在不断地进入我国的市场,其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课程日益为受训人员和公司所认同。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步落实到位,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影响力将会日益增加,对我国传统的培训教育造成冲击也会更大。

比较劣势3、国际认同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虽然拥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准,但是却很难获得国际的认同,因此,国外对我国教育服务服务提供商的认同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许多学校试图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来获得进入国际教育服务领域的通行证,但是这种认证的有效性仍然有待实践证实。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开放,我们相信,我国的教育服务将会逐步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这将会大大促进我国教育服务的出口。

(二)、在供给面方面

比较劣势1、在要素禀赋上,许多教育理念仍显陈旧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教育理念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在普通教育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的贫乏和创业、就业环境的不乐观,我国基础教育仍然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成为很难根除的教育障碍。而西方教育已经走出了应试教育的阴影,这主要得益于他们良好的就业形势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有益实践。在高等教育等领域,由于历史的积淀,他们更强调市场的导向,更接近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与我国的政府导向、计划导向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认为,外围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成为他们在中国境内提供教育的重要优势。这也正是我们在教育服务领域的劣势之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很短,国内的教育服务提供者无论在观念、经验,还是人才的储备方面都明显不足。在多数人看来,加入WTO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挑战,很少人会考虑到这里还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且不说中小学,就是重点大学也很少把吸引外国留学生作为重点发展战略来抓,政府部门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我国教育服务业的开放,国外的大学和中小学都纷纷登陆中国,寻找新的商机,以各种方式吸引我国的学生到他们学校就读,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大学。所以我们认为,尽管在教育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仍然缺乏管理人才和经验,但是,我们国家拥有大量的出国留学生资源,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市场。

比较劣势2、我们的专业教育领域运营尚待提高

专业教育领域一直是我们的弱项,具体表现在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我国的班级制和学年制不同,西方国家的专业教育多采用弹性学习的模式,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课程,自主地组合课程模式,并采用“宽进严出”的专业教育模式。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使“学有所用”,又能从制度上保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选择。而我国学生是在一种被安排的环境中学习的,在毕业和学位授予方面,采用严进宽出的方法,学生在专业教育中的淘汰率很小。由于缺乏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的机制,学生专业差异并不明显,适应能力受到抑制。另外,我国专业教育也缺乏协作机制,各个高校之间,高校与中学、职业学校之间也没有建立协作关系,资源利用率很低,并导致高校与中学、职业学校关系紧张,缺乏信任。高校与高校之间一味地攀比专业数量、学生数量、发表论文数量,高校内部近亲繁殖严重,结果是强调急功近利,缺乏特色,限制人才流动,造成恶性竞争。

比较劣势3、内外有别的教育管理模式也是我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重要障碍

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我国教育模式多数采用内外有别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外国留学生进入我国学习的积极性,也背离了效率成本的基本规律,增加了教育成本。如果我国能够改进外国留学生的管理模式,相信不仅会大量降低留学生的教育成本,也会直接降低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学校学习的费用,扩大留学生的份额,从而提高我国教育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能力。当然,为了使对外教育服务更有序,我们也应该加强管理,包括制定相应的规范,规定一定的入学标准和学业标准。对于到国外提供服务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政府应该提供信息和外交方面的方便,并提供相应的认证制度,使就读于由中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举办的外国学校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到中国深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