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污染问题: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污染问题: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多环芳香烃其实并不是人工合成化合物,而是森林火灾的产物,但如今各种工业及火力发电厂产量已超过天然生成量。今天的地球环境受到了太多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威胁。有机氯化合物通过生物富集及残留对生物健康产生的危害逐渐被关注,人类又大量生产了其他有机磷及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有学者认为,每天流入海洋的无数合成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复合污染,既损害了海洋生物的健康,也是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衰退的原因之一。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的工业产品,或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伴生的各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人类目前共合成了8万多种化合物,其中约3 000种占全部生产量的90%。另外,每年还有200~1 000种的新化合物上市。其中一大类是石化产品的碳氢化合物;还有一类是具有很强毒性的有机卤化合物,主要是有机氯化合物[25]

许多有毒洗涤剂及石化产品污染了江河与沿岸海域,沿岸沉积物中比较常见的还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工业副产品——多环芳香烃(PAHs)。最初多环芳香烃其实并不是人工合成化合物,而是森林火灾的产物,但如今各种工业及火力发电厂产量已超过天然生成量。这类化合物可诱发基因突变及癌症。

污染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几乎都是有机氯化合物,其中包括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氯丹等恶名昭彰的杀虫剂,工业用的多氯联苯(PCBs),氯化工业、垃圾处理场产生的二img英和呋喃等。这些化学物质多具长期残留性,经海水长距离输送,往往出现在距其最初污染源很远的海洋生态系统中。

近年在北极圈内发现了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类人类合成的污染物从低纬度的陆上或大气进入海洋,经过反复挥发和浓缩随海流向极地方向扩散,特别是北极方向,并通过北极海水、沉积物及食物链在海鸟、肉食性动物及人类的体内高浓度富集,对极地区域的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有证据显示,由于与脂肪亲和力很高,有机氯化合物在位于食物链最上层、寿命较长的条纹原海豚体内的蓄积浓度是海水中浓度的100万~1 000万倍,其中4%~9%经胎盘传到胚胎,70%~91%又通过乳汁传给幼海豚[26]。(www.xing528.com)

几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与生物畸形、癌症、生殖及行为异常等疾病有关。一些化合物即使少量进入体内也会改变动物的激素平衡,引起生殖系统的疾患。这些扰乱内分泌的物质相当于环境激素,与雌激素(促卵泡激素)的作用相似,导致鱼类及贝类受精能力减退或性转换。今天的地球环境受到了太多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威胁。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极具冲击性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以及其后Colborn T等所著的震撼人心的《失窃的未来》,都揭露了环境激素的危害[27]

有机氯化合物通过生物富集及残留对生物健康产生的危害逐渐被关注,人类又大量生产了其他有机磷及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诸如此类易分解的合成化学物质对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可因其残留性低而被认为对生物没有影响。当然也有短时间表现出很高毒性的情况。例如,在得克萨斯州沿岸发生的海豚大量死亡事件就是由氨基甲酸盐类杀虫剂引起的。虽然这些化学物质降解速度较快,但对其降解后的影响我们还知之甚少。

有毒污染物及其浓缩后的产物,不仅对海洋生物个体,也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有学者认为,每天流入海洋的无数合成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复合污染,既损害了海洋生物的健康,也是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衰退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