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中的许多海域,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沿岸浮游生物的相同或更高,但漂泳区整体的物种多样性比底栖区及陆上生物低许多,这是由于漂泳区海域之间的栖息环境相似,浮游生物较易扩展其分布,而漂泳区的生物主要为微藻且物种多样性较低。其实人们对漂泳区这些生物的多样性认知仍然较少。
在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的低纬度海域,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它与生产力的关系并不明显,有时甚至呈负相关。浮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在北纬20°附近最高,往赤道方向稍有降低,而往北则大幅下降。南极海域的物种多样性比北冰洋的高。这种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变化的规律适用于所有深度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14]。
在界定漂泳区生态系统轮廓的主要表层海流及深海中分布着许多鱼类,但大洋区域的物种数比沿岸区域的少,种群密度也较小。在已知的鱼类中,约50%为沿岸性,12%为深海性,大洋表层的仅占1%,其他的是淡水鱼类。(www.xing528.com)
当然,在所有海洋环境中都分布着相当数量的未知鱼类。漂泳性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并不低,但其分布范围广,因此整个分布区域中,单位体积的物种多样性较低。与之相对,底栖性鱼类的分布多为局域性,因此,在其分布区域中,单位体积的物种多样性较高[15]。
有些鱼类随海流可分布到距其出生地遥远的地方,但其中有无法适应当地环境的无效分布。比如夏季随对马暖流漂流到日本海沿岸的刺鲀的幼鱼,以及随黑潮从温暖的南方海域来到本州太平洋沿岸浅滩处的双斑光鳃鱼等就是实例,它们难以在北方度过水温较低的冬季。海流中的物种多样性通常较高,长期调查的结果显示,这并非源自海流的特性,而是反映了其上游海域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许多物种借助海流,洄游到适宜索饵或繁殖的地方,也有些是偶然被卷入环流或涡流中的。它们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或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而成为当地生物群落中的优势种,或难以适应而灭绝。另外,某些洄游鱼类,如鲑科鱼类或鳗鱼,能够穿越海洋与江河的界限,分别在大洋中、河口或江河中度过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