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产力的高低与物种多样性的高低有关。通常,中等程度的可持续生产力可提高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功能群多样性的关系相较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更加密切[4]。
种间竞争对物种多样性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取决于竞争的频率以及竞争对手的数量。种间竞争当然不利于较弱的一方,但其他竞争者或理化因素对竞争中较强一方的不利影响也可改变竞争的结果。种间竞争对捕食-被捕食关系影响较大,甚至能决定在食物网中共存的物种数量。
捕食可从多方面影响生物多样性。通常,个体数较多的生物比个体数较少的物种更容易被捕食,因此捕食降低了饵料生物的种间竞争。另外,个体较大的物种更容易被捕获,因而捕食也影响了饵料生物的大小构成,决定了有限空间中能生存的物种数。
相互影响的两个物种如能共同进化,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随之增加,多样性得以提高。但如果其中一方消失,另一方也会因此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随之降低。
共生等互利关系有利于相关物种的生存,因此,在共生关系较多的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较高。在海洋中,我们经常能观察到互利关系,比如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共生。造礁珊瑚及其体内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就是一例,虫黄藻生活在珊瑚虫的细胞间或细胞内,与珊瑚虫相互供给营养。(www.xing528.com)
食物链的长度及食物网的复杂性与物种多样性有关。通常,相较食物链较短的生态系统,食物链较长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在食物网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即使较短,物种多样性也较高。
物种分布不均匀、大范围存在差异的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
在空间较大的具有若干特化环境的生态系统中,特化物种数较多,物种多样性高。在特化环境为较小的空间时,物种多样性容易变化,原因在于分布与生殖范围较局限的物种在环境发生巨变时容易灭绝。
人类活动可干扰生态系统,导致物种数减少。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因素间的平衡有重大影响,在陆地和海洋中都可见到日益明显的人类活动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