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势能是文化力的基础,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能源所在。文化势能由特定文化的生命力、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圈(文化共同体)的大小共同决定。也就是说,某种文化的生命力越强,历史积淀越深厚,文化圈越大,文化势能就越大,反之文化势能越小。文化势能越大,改变其状况所需的外力就越大。
首先,我们分析体育文化的生命力。由于体育是人类社会中少有的主客体融一的文化,其终极目标是关乎人性的文化,因此,我们认为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人类诞生以来,体育始终是人类的忠实伙伴,一刻也没有远离人类。
进入近现代后,人类更加珍重体育,这一点可从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极大丰富得以证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体育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肢体活动,而被人类赋予了丰富内容—构建余暇文化的内涵。余暇文化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虽然古代人也具备余暇,但是他们尚未将余暇的时光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生存形态。“leisure”在古代的希腊以及中国就已被认识,不过其概念有其局限性,后经人们的发展,到现代才具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我国有一些学者将“leisure”一词翻译成“余暇”或“闲暇”,还有一些学者将其译成“休闲”。罗林分析认为:从词源分析上说,在《说文解字》和《词源》中“余”指多余、剩余;“暇”指空闲,也指无事之时;“闲”是指安静无事;“休”是一个意会字,意为在大树的庇护下,顾养活动得以进行并得到精神的休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余暇”和“闲暇”都是两个基本意思相同的字组合起来的同义复合词组,表示“多余”“剩余”和“安静无事”的意思;而“休闲”一词是动词“休”与名词“闲”组合起来的动宾词组,它表示的是我们如何度过表面看起来是多余的和安静无事的空闲时光。我们认为,“余暇”是一种主要指时间上的概念,只有当在一定的富裕时间的保证下,才能谈得上如何善度余暇的问题,才能将人类的文化活动充实其中,使之构成一种文化,即余暇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包含着除体育之外的许多人类活动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余暇文化。其中休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在余暇时间内进行,它隶属于余暇文化。对此我们强调“余暇文化”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它是构成生活方式的主要时空结构。
休闲体育是余暇文化的组成部分。余暇文化中的休闲体育是一种轻体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方式中时刻能够随意从事的“轻松”“快乐”的社会体育。由于它从竞技体育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对严谨、高难体育运动技术进行了淡化,对严格、规范的竞赛规则施加了弱化;从学校体育中获取了基本的技能,将统一、普及的体育活动内容生活化,使人们能够因地制宜、随心所欲地进行社会化层面的活动,极大地融入生活方式中,因此具有可盈缩的休闲体育运动方式极其丰富,技术和体能要求可高可低,可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灵活参与,较好地保证了愉悦的心态,有效地完成了娱乐、健身、充实生活、善度余暇等任务。余暇文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收集具备文化属性的内容,逐步提炼出具有健康、合理、卫生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其主要的结构体系,将不断地剔出非人性、不健康的内容和形式,以求保持文化的相对纯洁性。(www.xing528.com)
无论是东方体育文化,还是西方体育文化,或是近现代以来体育文化的变化趋势,以人为价值中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且以提高人生存质量的体育演变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领域。
体育文化的历史积淀始终伴随着人类,自从人猿揖别以来,体育就蕴含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之后逐渐剥离出来形成独立体系,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体育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人类对体育文化的历史受到两个主要方面的影响,一是来自百姓,二是统治集团,归根到底是百姓促进着体育文化的历史积淀。体育文化由普通百姓发明和创造,流行于民间的体育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但是在人类社会处于严格分层的阶段,这些由百姓发明的体育活动却被少数统治集团所占有,成为他们生活中特权享受,使部分体育活动远离了百姓。
经过了不同的历史积淀,体育活动产生了分野,体育活动出现了更加丰富的分化,完善了体育文化结构。虽然统治集团在历史积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民众的力量,他们才是文化财富的继承者,是历史积淀的践行者,是体育文化的主体。最终,体育活动还是从宫廷走向了民间,成为人们普遍可以享用的文化活动。当社会发展到现代,人人成了体育文化的享有者,已经很少了社会分层的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