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社会的实践方式:民族体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人类社会的实践方式:民族体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类思维方式的指导下,社会实践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具体的社会实践依靠人们生活的空间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广泛的共性成分、共性结构、共性规律,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格局。这些资料说明,在生产过程中人类采取何种方式不仅受到人种的影响,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这些特征被不断地改变、强化。古代奥运会与其说是祭祀神灵的仪式,是检阅教育质量的方法,不如说是检阅军事实力的阅兵式。

人类社会的实践方式:民族体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人类思维方式的指导下,社会实践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具体的社会实践依靠人们生活的空间和时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广泛的共性成分、共性结构、共性规律,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民族体育在形成过程中绝对离不开以下几个共性因素的综合制约:

(一)生产

人类的生存是其享受和发展的前提,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人们必须进行必要的生产,生产劳动的方式随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发生了地域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东方的农业生产、西方的工业生产,以及其他地域的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和商业生产等形态。

生产不仅与人类的科学、技术关系密切,与人类的身体活动更有直接联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的技术和科学手段落后,生产效率取决于人们的体能和技巧,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的体能成为人们关注生产的主体,身体的活动成为生产主要制约因素。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们想方设法地加强体能训练,不断提高身体活动灵活程度,以期提高生产技巧。在生产效率的促进下,人们的体能不断得到发展,技巧也逐渐提高,由此形成了身体活动的一些基本方式和方法,为后续的体育活动提供丰富的身体活动原模特质。由于人们从事的生产具有地域差异,由此生成的体育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不同。比如投掷动作,在投掷的方法上就存在差异,有上手投掷的,有下手投掷的;使用的器具也有石头、棍叉、绳索之别。再如跑步,不同地域的人们采用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人类整体而言,身体移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匍匐、爬行、蹒跚、步行、踱步、曳行、急走、奔跑、慢跑、疾跑、踏行、踏步、鹅步、跳跃、蹦跳、边走边跳、攀爬、悬荡、特技移动、游泳等。这些人类身体移动的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域存在密切关系,就跑步而言,非洲人的跑步因地面炽热,赤脚不宜久着地面,步伐必须富有弹性;因纽特人受衣着臃肿、行动不便、地面终年积雪的影响,跑步具有滑行的成分,这两者在体育比赛中必然存在运动的差异。长期地从事某一种生产会对人体产生器质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发生生物学的变异,会对下一代产生遗传。在高原地域从事牧业生产的民族与低海拔地域从事牧业生产的民族,他们的心肺功能产生机能特化,进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应地发生特化,如高原登山和草原摔跤,对人体的运动机能要求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卢元镇从体质人类学角度分析认为:“可以发现凡凶猛的肉食动物沿矢状轴(向前)运动的本能性运动能力极强,而沿额状轴向两侧(向左右)运动的本领极差,这与动物的四肢关节和形态有关。白人与黑人也具备这样的生物特点。”还有学者认为,大凡眼睛长在额前者均比分布于两侧的动物凶猛,且以食肉为主,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这些资料说明,在生产过程中人类采取何种方式不仅受到人种的影响,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这些特征被不断地改变、强化。

同时,不断改进生产工具,不断使用新的材料制造生产工具使人类对自然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不同,因而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在文化系统中,其三个文化亚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各自对人类社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技术系统是由于物质、机械、物理、化学等手段连同运用它们的技能共同构成的。人类借助该系统与自然界进行沟通,从而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系统是文化系统中最基本的亚系统,也是其他亚系统发展的基本动力源。发达的技术系统可以提供给人们相对先进的设备供人际的互动,如交通工具通信手段等,有了先进的工具,人们才会摆脱封闭的环境,萌生开放的思想。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生产方式)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人是生产的生力军,这是出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对自然和社会进行的征服和改造。客观物质是劳动对象,它是通过狩猎、牧业、农耕等各种物质生产方式使人类能够更充分地满足生活需要。生产作为基本手段,是生产者自身力量作用于客观物质生产的一项活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很多情况下两者难分泾渭。民族体育文化正是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体育成分,从而派生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体育文化。同时民族体育格外注重感性生活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各民族浓厚的生活气息。狩猎游牧、农渔耕作是民族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自然成为民族体育项目最主要的成因之一。在技术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下,各地的民族体育出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如牧区的马上项目、雪域的冰雪运动、水乡的水上项目、高原的耐力运动、海洋的航海运动、农区的徒手项目等等,这一切均与生产工具的使用密切关联,使之带有强烈的地域生产工具特色。

(二)战争

体育文化在多元生成过程中,最初与军事战争的关系最为密切。军事战争是体育的一个重要源头,体育又是军事战争依赖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冷兵器时期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如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产儿,它来自战争,又服务战争。古代奥运会最初的每一个比赛项目都是冷兵器时代必须掌握的战争技能,这些项目是希腊人教育主体内容。古代奥运会与其说是祭祀神灵的仪式,是检阅教育质量的方法,不如说是检阅军事实力的阅兵式。中国的武术也是对古代军事战争直接的技术性总结,只要是作战的方式和方法都是武术归纳的内容,皆为百姓农闲必须习练的内容。至今东方的武术依然以技击性为项目运动的基本特征。“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教育内容同样注重体育,“序者,射也”,与体育有关的教育内容占“六艺”中的四项。同时,以孟子为代表的中国人更认为军事战争是维护道德规范的途径之一,“仁义之师”方能取得战争真正的胜利,民众“三时务农,一时习武”,习武不仅是用于战争,更多的是为了弘扬正义,因而,尚武之风弥漫于早期的中原大地。

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式中,有称雄于世的希腊步兵方阵,他们作战的特点是强调个人的勇敢和精湛的战斗技巧,两军相接时,步兵先是用标枪进行密集的远距离投射,然后进行短兵格斗。中国古战场上,步兵布阵对垒,以弓箭手射箭封杀对方阵脚,在主将的搏杀后,再进行步兵的大规模的搏杀。古代最令人生畏的是起源于中亚草原上的骑兵,该兵种的出现很快突破和超越了草原的空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了“胡服骑射”,将这种先进的兵种引入中原,西亚和欧洲的骑兵随之出现在战场上,但是他们的重甲骑兵与草原上的轻骑相比,作战的灵活性逊色许多。

(三)教育

每一代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自然从上一代那里继承传统文化,又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注入新的文化内容,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部分。因此说文化既是一份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传承、积累和扬弃的过程,民族体育文化亦是如此。民族体育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各个中介手段中,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不断传承与创造出新内涵的文化。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性与创造性是其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文化被界定为“由共识符号荷载的社会信息及其生成和发展”,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恰恰是社会信息借文化变迁规律进行生成和发展的,这种传承是对社会信息的积累,而创造是对社会信息的生成。有了“积累”和“生成”,民族体育文化就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发展与完善,正是在这种相传相续中,民族体育文化找到了得以发展延续的内在动力。

民族体育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非理性的继承过程。身体活动由感性运动快感激励人们的深入、持久地活动,这种活动可能不需要过多的理性引导。然而在选择性地进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时刻,特别是进行民族体育的创造过程中,理性的因素显现出来了。(www.xing528.com)

人类对维持自身发展有益文化的理性传承手段主要是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身体机能的提高,“六艺”中直接和间接的体育教育因素占据四项。在西方古希腊教育中更为重视身体教育,斯巴达教育几乎就是体育教育。这种传统被人们继承和发扬,在如今的教育中体育已成为全面塑造、发展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教育作为人类智慧和技能传播的载体,能够系统地、高效地将人类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教育更是一种人类文化更新、创造的基地和手段,教育可有效地促进人类文化的进化。

体育不是一个提供机体适应性的过程,恰恰是一种强制性地对有机体进行改造的过程。如果任凭有机体任意地适应,那么人类现在的肢体活动能力早已消失殆尽,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因为有了教育,并且是包容体育在内的教育,人类强制性或自主性地对自身进行着改造,以求避免退化,并以体育手段提高有机体机能水平来维持人类的支配能力。

由于教育是伴随人类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体育在独立成自身体系前在教育中能够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并在其中得到系统的发展。

(四)娱乐

和谐是文化最理想的一极,悲剧性则是最现实的一极,和谐使人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悲剧性却把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展示给人们。现实社会在和谐和悲剧交织的两极中不停地摆动,人们在两极中不断地克服着各种悲剧的发生,追寻着和谐。悲剧的出现与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存在一定关联,当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尚未有足够认识和应对能力时,悲剧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每当人们战胜了悲剧,超越了悲剧,达到了某种和谐时,欣悦之情油然而生,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手舞足蹈”是人们表示欣悦心情的最佳方式。

运用肢体活动方式表达欣悦之情时,人们是根据韵律翩翩起舞,手舞足蹈的。韵律是人类独特的,对和谐、对美的生理和心理感应。最初人们体会到的韵律是脚步的节奏,人类走路时脚步的轻重、快慢与体质和情绪有直接的关系,人类脚步的节奏虽然没有动物的韵律强,但是人类可以通过脚步的节奏创造韵律。现今在许多民族舞蹈中,如踢踏舞、俄罗斯民族舞等都是运用脚步节奏的典范。

在体育活动中,脚步同样十分重要,如运球上篮的动作节奏、跳远的助跑节奏。之后,人们开始将足部的节奏与整个肢体的活动更加充分地协作,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肢体艺术,在这些富有韵律的活动中,体育是一种以刚为主、刚柔并济的肢体艺术,是人们从古至今惯用的心态表达方式,如体育舞蹈艺术体操、水上芭蕾、花样滑冰、武术套路等。在集体性的体育比赛中进攻和防守的节奏,同样要按照一定的韵律,一旦失去节奏,则会产生集体间的配合失控。可见,大千世界是极富韵律的世界,世间万物均与韵律息息相关,生物节律、生活节奏、文化两级波动运行、社会螺旋进程等都是具有一定的、独特的韵律。体育活动是人类活动中一种外显的肢体韵律,韵律造就了体育,体育呈现着韵律。

游戏是人们娱乐的一种形式,席勒的“游戏说”大体认为人类具有游戏的潜在欲望。在游戏中,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人类经常从事的游戏主要有运动游戏、眩晕游戏、角力游戏、爱抚游戏、手工游戏、化妆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的一个共性特点是悦心、益群。游戏只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带来更广泛、更持久的娱乐,才能产生长远的影响。在游戏中人们发明了体育,发展了体育,今后娱乐仍将会进一步伴随体育。喜悦的情绪,亢奋的激情,超越的实现、悲愤等人类的各种情绪的宣泄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表露,获得了完全的释放,使人的娱乐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因此,人类需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场合和机会,即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的本能欲求—娱乐。同时,体育催化、升华了游戏,使成人游戏合理化、合法化。

上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认为是一种中介,是一种体育产生和发展的中介,体育正是通过这些中介,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发展,并逐渐从多元的中介中剥离,最终独立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