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是学习的社会情境,是创造和分享知识的地方。好的共同体会鼓励成员分享知识、交换思想,提出引起争论的问题[49]。气候报道记者是一个在日常新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其实不限于新闻组织及其记者,还应将他们采访的科学家也视为这一实践共同体的重要成员。正是在双方的互动中,记者们从科学家那里学习到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面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不断地学习才能把握这一报道领域的关键问题,跟踪它的最新进展。因此,无论是此前有过相关教育背景的记者,还是未曾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在工作场域中的学习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过程。
根据受访者们的描述,他们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与同行的交往。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当面对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域时,向同行请教是一种了解情况的快捷方式。M2的经验是当进入一个不太了解的领域时就会请教同行,“他们会告诉我谁比较权威,然后我自己再去了解,如果这些专家的观点比较公允,我就会去和他们聊”。他也会关注像《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这些国内公认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他们的视角我会去关注”。
第二种是专门的培训。很多受访者都高度评价了培训对于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正面作用。M4就把对记者的培训当作一种重要手段,“培训既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也能够得到很多资源”,“由于培训缺乏,很多记者对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前沿问题不了解”。可见,他也把培训看作一种了解专业知识和前沿问题的重要途径。M1则以他的亲身经历证明培训的价值。他曾参加过一次由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台湾地区的NGO合作的培训。“在这个培训中我迅速地了解了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比如潘家华(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讲的内容。”M10认为,对记者进行科学培训的价值主要就是“开展和科学家交流活动,跟业内人交流活动”。F11参加过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定期培训,她表示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国外同行的经验或者分享一些数据。M10真正意识到气候变化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2007年年初他第一次参加英国领事馆的相关活动。不过,很多受访者也提到了现有培训的不足。“一些机构应该主动承当起记者培训的工作。不要小看这样一些培训,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它们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一些报道习惯。”(M4)(www.xing528.com)
第三种途径是与科学家的交往。正如M10所言,由于科学家是最具权威性的知识群体,在各种类型的培训中,担当授课责任的也是这个群体,培训只是提供了一种与科学家进行接触的正式渠道。这其实就是记者获取专业知识的第三种主要途径,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即通过与科学家的交往来学习专业知识。F5就表示:“我觉得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去专家那儿请教。这些专家都是最顶尖的,你越找大专家,学得越快。那些大学者,只要你虚心求教,没有不告诉你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专业学习,就是采访。”M8也坦承:“气候变化这个方面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不是太多,主要就是跟科学家聊天。”在气候报道中,专家学者是最主要的采访对象,他们提供记者所需的信息,或是表达观点,或是予以确认。要求证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当面找科学家(M7)。
除了这种直接的接触,受访者还十分强调另一种向科学家学习的方式,即通过阅读科学论文来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作为一个文科背景出身而从事科学报道工作的记者,M6的体会是要好好读论文,“大概有那么两年的时间,为了报道读了大量的论文,几乎是在那一段时间每一个涉及科学的题材都是从论文开始,而且不止一篇论文,导致自己对科学的运作方式、思考方式和读论文的技巧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据他对国际科学新闻界的了解,阅读科学论文也是国外同行进行训练的一种方式。阅读科学论文的好处是,当他“开始重点进行气候变化报道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科学的基本的方法论方面有了相当的基础,让我可能比中国的绝大多数的一般记者有了先机”。M4同样认为,要保证气候报道的专业性,“第一就是记者要多看专家的论文,尤其是气候变化领域专家的论文”。M6认为,阅读论文的好处有三个:“第一,你从论文中能找到最准确的表述方法;第二,从论文中能找到这个科学家的联系方式;第三,通过读论文的方式,你能找到它的学术脉络,这就意味着你能知道他这个观点,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他这个观点怎么来的,他同意哪些人、不同意哪些人。”
无论是采访科学家,还是阅读科学论文,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要跟踪前沿科学研究,多与科学家对话,要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在哪里”[50]。根据受访者们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出他们与科学家进行沟通的目的:第一,传递信息和知识。气候变化是一个具有高度知识含量的科学分支领域,科学家对气候问题的看法、观点和知识要通过媒体传递给大众,帮助他们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现状。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做到科学家的观点通过记者传出去的时候不误导读者,不偏颇地表达科学家的观点,不断章取义”(M4)。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多阅读气候变化领域专家的论文。此外,“一定要和科学家有一个反馈机制,因为你不是科学家,你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写的,万一你理解错了怎么办,这样的话一是误导了读者,二是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三是失去了专家的信任”(M4)。第二,利用科学家的专业知识进行把关。M7的经验是要求证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值得信赖的科学家当面求证,“有时候逼得人家没办法了,这种情况都有。如果他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你又要逼他回答,一般就把他的姓名隐去,不能说是谁说的,只能说是某个领域的科学家说了什么事情”。第三,从科学家那里学习专业知识。第四,与科学家建立联系。在M3看来,专业文章写完之后一定要给科学家看,这样可以避免出错。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很容易跟科学家联系,“跟一部分科学家建立联系之后,你就能跟另外一些不熟悉的科学家建立联系,科学家也会给你推荐,很多障碍就扫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