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闻职业告别话语研究:报纸停刊宣言和仪式意义

中国新闻职业告别话语研究:报纸停刊宣言和仪式意义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停刊宣言本质上是一种告别话语,大都发布在报纸的最后一期上,而最后一期又被认为有着特殊的仪式意义[26]。中国报纸很少在停刊时制作专门的告别特刊,大多数停刊的报纸只是在头版以休刊词或致读者等形式发布公告,以停刊宣言的形式解释停刊的原因,并表达对未来的一些看法。虽然是一种告别叙事,但停刊宣言几乎都是从报纸创立谈起。

中国新闻职业告别话语研究:报纸停刊宣言和仪式意义

报纸的关闭已经成为新闻业出现危机的一个最直观的信号。自2014年以来,每年1月1日都有一批报纸停刊。虽然在名义上都是停刊,但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报纸是彻底地告别市场,人员解散,刊号回收,报纸不复存在,如《新闻晚报》和《上海商报》;另一类报纸则是停止出版纸质版,彻底转向新媒体平台,如《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报纸的停刊意味着即将离开人们的视线,停刊宣言则是报纸离去前留下的一种话语,这些话语既可能刊发在报纸上,也可能发布在微信、微博上。这些停刊宣言不再是模式化的停刊公告,而是具有了更多的丰富内涵。停刊宣言本质上是一种告别话语,大都发布在报纸的最后一期上,而最后一期又被认为有着特殊的仪式意义[26]。西方报纸会在这一天制作纪念特刊,比如重新刊登以往报纸的头版、回顾报纸刊发过的重要报道、集纳各界对报纸的纪念等。中国报纸很少在停刊时制作专门的告别特刊,大多数停刊的报纸只是在头版以休刊词或致读者等形式发布公告,以停刊宣言的形式解释停刊的原因,并表达对未来的一些看法。

虽然是一种告别叙事,但停刊宣言几乎都是从报纸创立谈起。《新闻晚报》自称诞生于“上海报业改革的大潮中”,目标是为这座城市做“最有用的新闻,最好看的报纸”(6)[27]。《今日早报》创刊于2000年10月8日,“从那一天开始,每一个早晨,一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会准时放在报箱中”(2)。在告别之际,这些报纸也为自己的短暂历程进行盖棺式的自评,“记录”、“见证”、“真相”等彰显新闻业社会价值和功能的词汇不断出现。“13年里,《东方早报》与上海这座城市相行相伴,忠实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和进步。”(1)《竞报》宣称:“十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我们没有缺席;十年来的社会民生话题里,也有我们的关切。”(8)《上海商报》自称:“这30年来,我们见证了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最激动人心的过程。”(12)而《京华时报》诞生后,“一篇篇关注民生、担当道义、传播真相的新闻报道,连接了千家万户”(4)。这些话语毫无例外地描述着报纸与城市、公众乃至国家的紧密关系,意在强调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关键位置。

互联网时代,中国当前的新闻社群话语体系中存在着一组经典的核心话语——“理想”与“新媒体”[28]。前者代表着新闻业对责任的坚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对社会地位的追求,而后者正是指技术变革对新闻业带来的巨大的现实压力。在技术的冲击下,几乎所有的停刊宣言都承认了这场危机的存在,新闻业处于“纸媒最为艰难的时代”(9),“必须直面传统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无法避免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巨大冲击”(8),堪称“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不改革、无前途,不调整、无发展”(6)。既然是历史大势,停刊行为自然就是一种因应潮流的明智之举。“变革大潮浩浩荡荡,顺势而为,尽早转型,是明智之举”(4),停刊也是“顺应市场,主动选择”(3)而已。因此,12家停刊报纸中的多数在停刊宣言中强调,它们并没有真正地离去,停刊只是换了一种传播方式,“从油墨飘香的报纸,全面转型为网络传播”(1),新闻人将要“转赴媒体融合的新战场”(2)。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报纸的人员组成和核心内涵并未发生变化(1)(10),对于新闻理想的追求也不会因纸质版的停发而泯灭(2),“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新方式和你约会”(10)。(www.xing528.com)

尽管停刊宣言的总体基调试图把停刊塑造为顺应大势的理性之举,但还是在不经意中流露出诸多伤感和不舍,尤其体现在对理想和青春的论述中。新闻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职业,新闻工作遵行的是一种“太阳一出,我们上路”(9)的节奏,“但对于新闻人,这样的栉风沐雨,这样的披星戴月,仿佛一生”(5)。新闻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流在了报业的“黄金时代”,然而“爆炸性的时代更替挑战着我们应变和成长的能力”(9)。报纸的“黄金时代”与记者个体的青春勾连在一起,当报纸的“黄金时代”不再时,青春也已经不在[29]。报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社会地位风光不再,在残酷的现实下,报纸工作反而成为一种“为理想付出的代价”(9)。一面是“理想在潮流的挟裹下四分五裂”(9);另一面却又强调对理想的坚守,“新闻理想不灭,专业精神长存”(4),理想“依然闪烁着星星一般高贵迷人的光芒”(9)。云南昆明的一份都市报《生活新报》在最后一期上,刊登着“没想到的灾难”这样的话语。该报一度传出欠薪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在被外界认为是停刊宣言、实则为广告的话语中,写下了“缘分曲终人散 新闻圣徒散落天涯”、“再见 亦或不见”、“报人风骨犹存 无冕之王坚挺脊梁”(11)这样气势磅礴的告别话语,只是这样的话语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对于“黄金时代”的追忆和现实的感伤成为那些彻底停刊的报纸的主要叙事策略,而转向新媒体平台的报纸则在停刊宣言中更多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处境不同决定了它们叙事基调不同。此时,新闻理想变成了停刊宣言最为突出的“正当化”策略,停刊并不代表理想的破灭。在迎接新媒体的挑战时,它会变成一种可资利用的专业意识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