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产业,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萌芽和形成的过程,其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人类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产业形成的最基本动力。人类需要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变化趋势决定着产业的发生、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和变化趋势,而生产要素则是产业运动的最基本条件。
(一)旅游经济发展的一般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国际和国内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现象总结如下:
1.旅游经济发生发展于经济发达区域;
2.旅游产业组织发育,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集中;
3.旅游产业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吻合;
4.制度安排对旅游发展能起很大作用,与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于旅游市场,形成强大的推力和拉动力;
5.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等影响旅游需求;
6.消费者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层次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身经济文化环境差异而不同。
(二)从历史现象看旅游发展的相关因素
发展历程显示,旅游发源、发展于经济发达区域,其形成的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吻合。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影响旅游需求。从前文所述旅游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来判断,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较突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旅游经济发展与紧跟工业化的步伐;
2.旅游经济发展与文教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3.旅游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www.xing528.com)
6.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7.旅游经济发展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文化水平息息相关。
(三)旅游活动形成的一般条件
1.收入水平
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所以,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据统计数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4000~10000美元,将产生邻国旅游动机;超过10000美元,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
2.余暇时间
人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三大部分。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出外工作以赚取货币的时间。生活时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以及处理日常琐事等而花费的时间。余暇时间是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社交、消遣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余暇时间又有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之分。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从1999年开始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
3.旅游动机
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愿望,即旅游动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相应提高,加之城市化将人们与大自然远离,工作压力使人们精神疲惫,旅游成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和精神需要。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有旅游目的地国的社会条件、可进入性以及旅游者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