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虽然昭陵妃园寝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其隐藏在历史尘埃里的神秘色彩依旧存在。根据研究和实地调查,昭陵妃园寝存在着以下六个谜团。
(一)妃园寝的始建日期不详
由于档案的欠缺或者记载上的遗漏,昭陵妃园寝的始建日期一直没有发现相关记载;而且谁是第一个入葬这座妃园寝的,目前也不知道;还有,昭陵妃园寝的建筑规制是怎样的,尚不清楚。
(二)妃园寝内的墓葬为何都是土丘
既然这里葬有皇太极的三个名妃,她们生前有身份、有地位,也很得宠,但令人奇怪的是她们的坟丘都是土堆形式。皇太极的昭陵宝顶这时已经发展进步到了夯筑宝顶的形式,为什么这座妃园寝内的宝顶却还是土堆形式呢?如果说昭陵宝顶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之后,在时间上属于比较晚的,那么,昭陵妃园寝的一些墓主人也有死在昭陵宝顶建成之后的,为什么没有将这些人的土丘改建成新式的夯筑宝顶呢?目前,这也是一个谜。
(三)妃园寝内葬有何人
目前,已知为皇太极生育过子女的妃嫔有15人,没有生育过子女的或者生育过子女但没有记载的妃嫔有多少,仍不知晓。
妃园寝,顾名思义,就是皇太极的妃嫔集中埋葬的墓地。然而,就已经知道的皇太极妃嫔的15人中,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两人及两名被休弃的妃子没有埋葬在昭陵妃园寝。按理说皇太极至少应该有11个妃嫔葬入昭陵妃园寝,恰巧昭陵妃园寝内正好有11座坟丘。那么,这11人中,除了已知的宸妃、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3人外,是否其他8人也都葬入了妃园寝内,目前也不知晓。
(四)妃园寝名称的改变
在历史上,昭陵妃园寝曾有过一次名称上的改变。乾隆朝称此园寝为“宸妃、懿靖大贵妃园寝”,到了嘉庆朝,此园寝名称则变成“懿靖大贵妃园寝”。为什么将宸妃的名字从园寝的名称中去掉呢?
据沈阳的李凤民、陆海英两位老师分析,这很可能出于两个原因:
1.懿靖大贵妃生有子嗣,其子博穆博果尔还被封为襄亲王;而宸妃没有子嗣。
2.懿靖大贵妃比宸妃更尊贵。其理由是,懿靖大贵妃是顺治帝加封的徽号,死后徽号又成为谥号;而宸妃只是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有封号和谥号,此后并没有再加谥号。(www.xing528.com)
由于档案的欠缺,具体改名原因为何,目前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五)宸妃何时葬入妃园寝
据记载,宸妃死后的第二天,即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十九日,其棺椁就被安葬在城北地载门外五里的殡所,三天后火化。皇太极每次城北狩猎回来,途经宸妃墓时,总是下马祭奠哭诉一番。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初十日正式葬入地宫。之后,到了乾隆年间,发现《清实录》上记载的祭奠宸妃地点已经是在昭陵妃园寝了,而且当时其尊贵地位是昭陵妃园寝的首位。于是,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宸妃是什么时候改葬到昭陵妃园寝的?对此,目前也没有合适的说法。
(六)妃园寝内的墓葬位置
昭陵妃园寝的坟丘排列很有规律和特点:中间为4个,分为前后两排,每排2个;左右两侧为南北顺序排列,东侧是3个,西侧是4个。
根据坟丘位置的尊卑关系分析,中间4个坟丘的主人中应该包括该园寝身份地位最高的懿靖大贵妃、宸妃和康惠淑妃。其他的则是地位稍低的侧妃、庶妃等。由于档案的欠缺,具体这些坟丘都是哪些妃子的,目前一切都只是推测,这些人在妃园寝内的墓葬位置是如何排列的,亦尚不知晓。
【注释】
[1]囊囊,是汉语“娘娘”的音译字。
[2]据《清初国史院满文档译编》(上册)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十八日归属皇太极。当时林丹汗属下寨桑衮出斯僧格娶斯琴图大福晋,皇太极知道后,以“衮出斯僧格叛其主后,又擅娶其主之福晋,非臣子之义”为由,于当日令其离婚。
[3]据《清初国史院满文档译编》(上册)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十八日归属皇太极。当时林丹汗属下寨桑衮出斯僧格娶芭德玛瑙伯奇福晋,皇太极知道后,以“衮出斯僧格叛其主后,又擅娶其主之福晋,非臣子之义”为由,于当日令其离婚。
[4]斡耳朵,蒙古语“ordo”的音译,汉语译为宫帐或宫殿,这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蒙元和后来的北元、后金及蒙古汗王、福晋、王子乃至公主等管理的部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