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势的变化及应用与实践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势的变化及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1983年,该河段先后开展了以航道整治为目的的一期至四期整治工程。至1979年,瓯江实施了一期至三期航道整治工程,深泓线在安澜亭以上河段基本得到控制,然而在杨府山河段还有一定的摆动幅度。1986年以后,一期至四期整治工程均发挥作用,深泓线得到完全控制,不再大幅度横向摆动。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势的变化及应用与实践

江心屿河段是温州港一、二期工程整治段。1970~1983年,该河段先后开展了以航道整治为目的的一期至四期整治工程。工程包括:①1970年一期工程:抛筑上村丁顺坝;②1973年二期工程:建龟山双丁坝及南汊挖槽引流等工程措施;③1978~1982年实施的三期工程与四期工程,分别建老虎岩丁坝与灰桥丁顺坝。一、二期工程完成后,人为地改变了水流方向,促使瓯江主流从新涂和江心屿北汊迅速、单向地转向南汊,上村边滩的移动得到控制,北汊迅速淤积,南汊不断刷深,改变了南北汊道的分流比与分沙比,使落潮主流通过丁顺坝逼入南汊道,使接近淤死的朔门港区运行条件得到改善,码头前沿水深从理论基准面下0~1m逐步加深到5m多。三、四期工程实施后,进一步控导了水流流向,使江心屿南汊水流出海坦山后受灰桥丁顺坝约束,控制水流贴近南侧进入杨府山沿岸深槽,最后在老虎岩丁坝的导流下主流进入七都岛北汊主航道。由于这些控制性整治工程的建成,改变了河道的边界条件,从而改变了水流流向,使流路固定归槽,主槽深泓线基本稳定,结束了历史上河段主航道南北摆动不定的局面。

从20世纪70年代前的江心屿河段河道面貌来看,造成江心屿南北汊主流向改变的原因,主要是瓯江上游径流的作用,如20世纪60年代在连续丰水年后,三条江上游的鱼旗山至塔山一段的水道主流向改变,而使鱼旗山的挑流作用加强,主流挑离三条江河弯的凸岸,从江心屿北边通过,主流冲向江北岸温西一带。由此促使深水道附近的沙洲向下移位,把已趋淤积的江心屿西的沙洲淤高以致断流,从而招致江心屿南边落潮流速减缓,泥沙淤积也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滩涂在下移运动过程中,对主流线的摆动影响较大,造成历史上主流线(或主支汊)南、北更替。历年来主槽的变迁很大,摆幅为1km左右,同河道的宽度相当,摆动的频度是15年一次。(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以前,瓯江河口过渡段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没有实施整治工程,故深泓线从新涂和江心屿的北汊下行折向东门后,又转向梅园深槽,曲折迂回下行进入七都北汊。至1979年,瓯江实施了一期至三期航道整治工程,深泓线在安澜亭以上河段基本得到控制,然而在杨府山河段还有一定的摆动幅度。1986年以后,一期至四期整治工程均发挥作用,深泓线得到完全控制,不再大幅度横向摆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