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民歌《海棠花》是我国民歌宝库中一朵闪光的小花。它不仅深受新化人民的喜爱,也受到我省文艺工作者的长久青睐。早在20世纪50年代,湖南省著名的音乐家朱之屏、白诚仁等同志就将它收集整理,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进而很快在我省广泛流传,成为当时专业、业余舞台上经常演唱的保留节目,多次作为优秀节目参加地、省、中央一级的会演。
《海棠花》(曲谱见P91)是由一男一女演唱的歌曲。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上由四个旋律性较强的抒情段落和四个散板式的口语化段落交替进行,再加上一个尾声所构成,是一种回旋曲式,即A+B+A+B2+A+B3+A+B4+尾声的结构。这在我国民歌中,即使是在叙事性的民歌中也极为罕见的。它的抒情段落在用词上跟口语化段落截然不同,常用上了大量的虚词、衬词来衬托和渲染那绵绵的恋情。它的数板式口语化段落极富中国民间山歌的随意性特点,因而其伸缩性也极大。四个口语化段落字句是不等的。B1段九句,B2段八句,B3段十句,B4段十二句,但它们又在行腔、句式的对衬及排比等方面求得了统一。
《海棠花》在词曲结构上的另一特点,就是它的四个大段落的歌词和曲调像连环一样紧扣。就歌词结构来讲,用顶真的手法,即前段的尾句和后段的首句是重叠的。这样,既凝聚了前段的情感,又把情丝撒进了后段,营造成一种情依依、意切切、波澜迭起的格调。
我们再仔细推敲《海棠花》的曲调,其段落之间连接得也很自然、很严谨,而且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其曲调的抒情段落是从歌词前段的最后一句起至歌词后段的开始二句,紧接的是口语化的数板性段落。这种奇妙的结构手法,是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创造力的典型体现,很值得我们专业、业余词曲作者学习和借鉴。
《海棠花》曲调的旋法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口语化段落用的是的四声音阶,而抒情性段落用的是的五声音阶。特别是一到抒情段落,的进入就给曲调增加了无穷的特色,其旋律性和抒情性也因之而加强了。一种发自肺腑的切切情意,飘然而出,它好像一缕缠绵的情线系着两颗真诚、炽热的心;又好像一股涓涓的暖流汩汩地渗进了情爱者的全身。而音的减去,进入口语化段落后,却饱含纯朴、憨厚、诚挚之情,激越奔放。(www.xing528.com)
《海棠花》在旋法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旋律进行有种独特的同音重复。如:等,这是由于新化方言的特殊风格所决定的。
不难看出,《海棠花》这首民歌同其他民歌一样,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精雕细刻,才成为今日的珍品,叫人爱不释手。
(作者张贻灿,此论文于1995年收入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编的《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论文选集》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