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吟诵基础知识:识字、依字行腔

吟诵基础知识:识字、依字行腔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识字识字为吟诵的第一要务。(二)用字1.依字行腔所谓依字行腔,即要求吟诵者按照诗文字词的本音,以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方式,还原诗文的音节。吟诵旋律的生发,也是由于字词固有音节的平仄组合,加上节奏与词义所致。吟诵时若能做到“腔圆”,则其音节亦必然浑厚饱满,有韵味。所谓文言,即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不同于口语白话。因此,按照传统文读的方法加以吟诵,格外高雅动听,被称为诵读。

吟诵基础知识:识字、依字行腔

(一)识字

识字为吟诵的第一要务。这里所说的识字,并不是蒙童的“初识文字”,而是从音节上认识其音乐属性,即辨别平仄、掌握韵字;从文义上和吟诵规矩上了解古今音异,即辨别古音、掌握破读等等。

1.平仄

字音有声调变化是汉语的特征之一,现代汉语是这样的,古代汉语(至少是中古汉语)也是这样。古人把汉字高低长短的语音特点,概括为平、上、去、入“四声”。此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存在入声。汉语古今语音变化很大,由于古代的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已经派入了阴平声、阳平声了,所以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入声这样一个声调了。如果不分辨入声字,仅以普通话规定的读音来吟诵古代诗词,则诗词中很多仄声的音节就变成了平声字,就破坏了诗词原有的音律和谐之美。以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后四句为例: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其中的“白”、“日”“作”“即”“峡”是入声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一句的平仄格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是非常严整的律句,若用普通话标准音来读,则成了“平平平平平平平”的全平句,这对律诗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音节上也十分难听。

那么入声到底应该怎样读呢?《康熙字典》的卷首,录有明代真空和尚《玉钥匙门法》,也就是区分四声法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

据统计,派入普通话平声的入声字有四百多个,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掌握这些入声字的规律。

(1)判断是入声字:

①b、d、ɡ、j、zh、z六个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古入声字。如白、泊、鼻、答、碟、各、国、及、节、决、直、炸、哲、杂、泽、昨等都是古入声字。

②fɑ、fo音的字,不论属于哪一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如伐、阀、罚、法、佛。

③d、t、z、c、s与韵母e相拼,不论是哪一个声调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得、德、忑、特、乐、勒、侧、策、塞、啬、色等。

④zh、ch、sh、r和韵母uo相拼,不论哪一声调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如卓、桌、酌、戳、绰、说、硕、若、弱等。

⑤b、p、m、d、t、n、l与韵母ie相拼,不论是哪一声调的字,都是古入声字(爹除外),如憋、别、瘪、撇、灭、蔑、跌、碟、叠、帖、铁、捏、聂、烈、列、裂等。

⑥韵母为ue的汉字,除了“磋juē”、“瘸qu锓靴xuē”外,都是古入声字。如虐、略、掠、绝、爵、缺、阙、缺、薛、雪、血、越、乐、月等。

⑦ɡ、k、h、z、s、d与韵母ei相拼,不论哪个声调的汉字,都是古入声字。如给、克、黑、贼、塞、得等。

(2)判断不是古入声字:

①普通话中凡带-n、-nɡ韵尾的字,都不是古入声字。

②z、c、s,与韵母i相拼,都不是古入声字。

③以er为韵母者,都不是古入声字。

④以uei为韵母者,都不是古入声字。(www.xing528.com)

⑤鼻音m、n,边音l、r,这四个声母的阴平、阳平、上声字,不是古入声字。

2.韵字

韵是指一个汉字的音节线性序列中除声母以外的部分。押韵是中国诗词形式上的一个特色。也就是让同韵母的字有规律地出现在诗词的每句、或隔句(甚至相隔数句)指定位置(一般在尾部),吟诵时产生回环往复和前后呼应的音乐之美。如明代张煌言的《将入武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

诗中“之”“师”“祠”“枝”“夷”都是押韵的。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叶音,也称为叶韵,是古代的一种特殊音注,是关于字韵的问题,对诗歌吟诵很重要。六朝时,有些学者因按照当时的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脚不谐,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须改读,成为叶音。我们以杜牧的《山行》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斜”若依普通话读音是“xié”,则与“家”、“花”不押韵,则须依传统叶读为“xiá”。

那么,当我们在吟诵时,如何判断哪个字该叶读呢?具体的判断方法是没有的,需要多多吟诵,在实践中积累。

3.破读

破读又称异读、读破或勾破。有的汉字除了常见的音节之外,还有一种甚至多种读音。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都在用破读的方法写作和吟诵诗文、传承文脉。如《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中的“告”在这里不读常音ɡào,而读作ɡù,这就是所谓的破读。此处“告”字破读,则有了请求的意思。外出必先向父母请示,这才符合礼的要求,而不同于一般知照的“相告”。

古诗之破读,无规律可循。只要多加记诵,用心查阅,自然融会贯通,日积月累,即可了然于胸。

(二)用字

1.依字行腔

所谓依字行腔,即要求吟诵者按照诗文字词的本音,以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方式,还原诗文的音节。吟诵旋律生发,也是由于字词固有音节的平仄组合,加上节奏与词义所致。换句话说,即字词是“母”,旋律是“子”。不能以字音去服从特定的音律,颠倒母子关系。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字正,是指在行腔时,不能为了行腔的需要,将字的本音随预先设定的声调旋律进行。如此以致所发出的音调根本不是字词原有的音节,听者无法知道吟诵和唱歌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俗称的“倒字”。腔圆,即吟诵字词时,必须利用反切方法,将诗文字词的字头和字尾完全唱出。吟诵时若能做到“腔圆”,则其音节亦必然浑厚饱满,有韵味。要想把每个字唱得字正腔圆,达到“累累乎端如贯珠”的妙境,就得照顾到每个字的头、腹、尾,使这三个部分似断还连,融为一体。

2.文读

古典诗词文赋都是文言作品。所谓文言,即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不同于口语白话。文言的特点一是简洁,二是严谨,三是规范,四是美化。因此,按照传统文读的方法加以吟诵,格外高雅动听,被称为诵读。文读不仅讲究平仄音节,多用古音,强调节奏,还必须在行腔时“拿腔作调”。传统吟诵受语言因素制约,各地呈现不同的面貌,即使是旋律性较差的吟诵,在讲求格调上也一点不含糊,因为它是文人高雅的行事之一。但凡好的吟诵,必努力追求高古之气,而“文读”恰能体现冲和典雅的气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