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能-提问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言语技能-提问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语是教师言语中常见的教学言语形式,它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设计好的课堂用语。该教师按照既定的程式连续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这种提问方式紧紧扣住学生的回答,巧妙地联系教学内容,寓讲解于问答之中。(三)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时,进行了一系列提问,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提问是有效的吗。只有这样的提问语,才能推动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有利于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教师言语技能-提问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问语是教师言语中常见的教学言语形式,它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设计好的课堂用语。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就提出:“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可见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引线,深入学习的阶梯,是觉悟的契机。

抛砖引玉

(一)这是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时,进行的一系列的问题设置: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

生:圆形。

师:为什么车轮要做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吗?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呢?

生:不能!

师:那就做成椭圆形,怎么样?

生: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师: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该教师按照既定的程式连续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这种提问方式紧紧扣住学生的回答,巧妙地联系教学内容,寓讲解于问答之中。

(二)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鲁迅小说《药》时,提出两个问题:

夏四奶奶明知儿子受了冤枉,为什么上坟时仍要“踌躇”和“羞愧”?华大妈在看到夏瑜坟上有花环时,为什么会“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又“不愿意根究”?

这位教师将这两个问题同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来思考问题,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时,进行了一系列提问,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提问是有效的吗。

老师问:“白求恩是哪个国家的人啊?”,哗——学生齐刷刷举手:“加拿大人。”因为文章第一句清楚地写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老师又说:“多大年纪了!”哗——又齐刷刷举手:“五十多岁了。”“到中国来干什么?”哗——举手:“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在哪里以身殉职?”“这是什么精神?”“毛主席号召谁要学习这种精神?”

教师只是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子依次“改造”成问题,整节课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毫无提问的价值。索然无味的言语让课堂平平淡淡、毫无光彩,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启迪。

知识仓库

(一)提问语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之前,要根据内容的难度、学生的水平,确定好提问的范围、广度、深度以及难易程度。在设计提问语时要通盘考虑,把握好提问时机,什么时间提问,先问什么,再问什么,应该心中有数。如果提问过早,学生的知识还没有达到那一个层次,必然不能回答;如果提问过晚,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就起不到促进思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使提问能如杠杆一样,轻松撬动学生思考的大门。

2.宽窄适度,循序渐进

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中学到知识。教师在提问时,所提问题不能太宽泛,这样就没有针对性,学生不好把握回答的范围,所提问题也不能太窄,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不能进行迁移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避免一味地追问、随意地发问,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问、拒问、怕问的消极心态。《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师要做到善问,就要做到宽窄适度。提问语之间还要能够体现出递进关系,要做到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只有这样的提问语,才能推动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有利于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3.因人而异,注意方式

教师在提问时,不能“一视同仁”,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因人而异,注意切合学生的实际回答能力,不可难为学生,逼问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可催促、不可没有耐心,要慢慢引导学生,可以借用表情语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另外,提问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提问之前应面对全班同学讲述提问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同学积极思维,不提倡先叫学生起来再提问的方式。

(二)提问语的基本类型

1.正向式提问(www.xing528.com)

正向式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顺着教学内容的思路或者学生思维的方向,让学生顺藤摸瓜,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这类提问方式的常用语是:“接下来该怎么做?”“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形是怎样的?”“你想到了什么方法?”“你的问题在哪里?”正向式提问应做到问题简洁,紧扣教学内容。

2.逆向式提问

逆向式提问是教师“反其道而行”,为了促进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从相反的角度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做出正确的判断。如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时,将“闹”字换掉,提问学生换掉“闹”字的句子表达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对比,就将“闹”字的好处显现了出来。逆向式提问要求所提问题具有思辨性。

3.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是一个大问题拆成几个相关的小问题,贯穿到授课当中。这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爬坡一样,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坡度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借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采用递进式提问时应做到所提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形成梯形结构。

沙场点兵

1.分析案例

请分析下面这个案例,教师所使用的提问语是什么类型,这种提问语的作用是什么?

师:中国近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师:对!再请同学们回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起了什么变化?

生:从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生: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师:那么,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生: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师:对。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变化,思想文化也必然要引起变化。

2.评论教学

评论下面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地理教师董发东教学片段中提问的作用和意义。

在初中地理课中,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是初一地理的一个难点。初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但是对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往往不理解。

董老师问:“同学们很喜欢看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当我们知道中国女子足球队将于澳大利亚东部时间9月18日下午3点在悉尼和美国女子足球队比赛时,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

多数同学都明白,如果在北京时间下午3时打开电视机的话,肯定看不到这场比赛。于是就产生了学习时区、换算悉尼和北京两地时区的兴趣。

在完成了悉尼时间和北京时间的区时换算之后,董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是奥运会不在悉尼举行,而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举行,我们又该在什么时候打开电视呢?”

3.设计问题

鲁迅《祝福》中对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的一段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这段话在语言运用和形象刻画上均有独到之处,请设计一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