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能:讲授语的重要性及技巧

教师言语技能:讲授语的重要性及技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授语又叫阐释语、讲述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言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言语就是讲授语。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在教师讲授语的引导下,进行思考。讲授语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力求客观、准确但同时也要有感情。《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所使用的言语,是根据课文体裁进行选择的。

教师言语技能:讲授语的重要性及技巧

讲授语又叫阐释语、讲述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言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言语就是讲授语。

阅读下面几个案例,了解讲授语。请你总结一下教师在运用讲授语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抛砖引玉

(1)一位政治老师在讲授《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时所使用的教学言语。

一位教师在讲授《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时,有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这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体主义”,就满怀激情地朗诵当时流行的《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一只竹篙哟,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木船。一棵小树哟,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

在朗诵完歌词之后,教师乘兴点题:“这段歌词的寓意就在于揭示,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那么什么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前者、反对后者?”这样,在歌曲激起的情趣中,学生们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寓意。

教师通过朗诵歌词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教师慷慨激昂的吟诵,必然使学生沉浸在愉悦、欢快、热烈的氛围之中。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在教师讲授语的引导下,进行思考。

(2)有位语文教师在讲解《雨霖铃》课文时,用渲染情景、引起联想的办法,使学生渐入学习情境之中:

“词中的情节发生在东京城外植满垂柳的汴河码头,凄清冷落的深秋,一场骤雨刚刚下过,树梢上的寒蝉又如泣如诉地叫了起来。这寒蝉,咱们徐州方言叫‘伏凉’,体小、色青,飞得高,立秋以后,爬在高枝上叫。宋词中有‘高树寒蝉,说西风消息’的描写……”

“在长亭送别的人慢慢饮酒,细细地话别。一直挨到傍晚,雨停了,舟也催促,是启程的时候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 11世纪慢节奏的送别画卷……”

“词中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也未必如注释所说‘楚天’是‘泛指南方的天空’,咱们徐州在秦汉之际属于楚国,西楚霸王项羽不是在徐州建都吗?汴泗交流入运河南去,恰恰是经过徐淮一带大片楚地,这‘暮霭沉沉楚天阔’,也许是实指徐淮一带吧?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每当黄昏时分,我们伫立在古黄河岸向东南远眺,不是一片暮霭沉沉楚天阔吗……”

这位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把复杂的情境具体地描绘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威尼斯小艇》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新月”这一概念。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新月?

生:新月就是新的月亮。

师:是吗?月亮也分新与旧?

生:新月就是小小的月亮。

师:请大家读课文中的话:“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想想看,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

生:新月就是刚刚升起的月亮。

师:农历十五,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圆的,不是两头翘起的呀。

生:新月就是农历月初时的月亮!

师:对了,新月就是农历月初时候那轮弯弯的月亮,两头翘起,形状如钩。哪位同学能把新月的形状画出来?

(学生在黑板上画新月)

师:画得很像,这就是农历月初时的月亮,人们就叫它——

生:新月!

这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新月”这一概念时,使用“层层剥笋”法,使学生在一步步接近准确的概念。

讲授阶段是课堂的核心部分,是整节课最重要的组成,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都在这一阶段呈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精心准备讲授语。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败,并不都是教师知识贫乏或资历不足造成的,而是讲授缺乏应有的言语技能。

知识仓库

(一)讲授语的基本要求

1.语脉清晰,叙述条理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不论使用哪种类型的讲授言语,都要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内容来进行讲授。教师要达到“语脉清晰,叙述有条理”的要求,应该提前备课、精心讲练,把客观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在空间上的状态、位置,以及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因果性,清楚有条理地讲述出来。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调整授课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听得明白,听得清楚。

2.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讲授作为教师授课时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讲授语设计和使用一定要贴合学生的真实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少用晦涩词语,力求通俗易懂。另外教师应该一边讲授一边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讲授的用语和方式。

3.语速适中,情感丰富

讲授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所用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教师讲授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做到语速适中,吐字清楚,尤其要突出关键词的重音。讲授语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力求客观、准确但同时也要有感情。教师在讲授语的运用中,需注入情感,把复杂的情境具体地、情景交融地描绘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授语的基本类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语主要可以分为叙事性言语、说明性言语、描述性言语、论证性言语这四种类型。阅读下面的案例,你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讲授语的哪种类型吗?

抛砖引玉

(1)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的片段。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一句话在整个小节里面,起个什么作用啊?——总结归纳作用。这里的这个总结,就是把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整个发展归纳一下:云像天气的“招牌”。又用了一个比喻,点明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看云能够识天气,就因为云像天气的“招牌”。这样,这一节作为开头,就很完整地使我们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个总的轮廓。(www.xing528.com)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所使用的言语,是根据课文体裁进行选择的。

(2)一位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时,将成语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

传说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找不到水喝,当时正值中午烈日当头,太阳像一盆火,烤得士兵嗓子都冒烟了,行军速度慢了下来。这时曹操骑在一匹大白马上,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清清嗓子,大声说道:“大家都听着,我很熟悉这一带地形,前面不远处有一片梅树林,每年这个时候,梅子挂满枝头,又甜又酸,好吃得很。大家快点走,我们采梅子吃好解渴!”士兵们信以为真,顿时嘴上酸溜溜的,都有了口水,浑身也有劲了,一下子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找到了水源。这就是“望梅止渴”成语的由来。

这段讲授语声情并茂地叙述了“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

(3)一位教师在讲授杜甫的《绝句》时,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几句话进行了这样的加工:

初春时候,草堂周围多柳,刚抽嫩芽的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片生机勃勃,一派愉悦景象。向远处看去,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蓝天飞翔,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更远处,西岭积雪终年不化,这千秋的皑皑白雪,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此时诗人将视线收回到门外,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原本常见,但这些船只却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这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被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万里。而此时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行万里而来的船只。想到这些船即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诗人似乎看到了自己也可以“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

这位教师将简单的四句诗变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4)一位数学老师在讲解“点的轨迹”时,就扬起手中的白色粉笔头,放低声音,轻轻地说: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只刚从墨水瓶里爬出来的小虫子。现在我让这只小虫子在距离定点A 30厘米处爬行,它蠕动着身体爬呀爬呀,身后留下了点点墨迹,它向前缓缓爬动着,这点点墨迹便又连成了一串。你们看呀,这小虫子运动留下的串串轨迹,就是它的运动轨迹。那么什么叫点的轨迹呢?就是书上写的:具有某种性质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称为具有这种性质的点的轨迹。也就是:一个点按照一定规律运动时所留下的痕迹,就称为具有这种性质的点的轨迹。”

听了这段言语,学生都笑了,因为书上那句绕口令式的定义让他们难于理解,而经过老师几句具体形象的描述,他们不仅理解了这个定义,而且还将其深深地印入脑海。

知识仓库

1.叙述性言语

叙述性言语是指教师运用叙述、描述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叙述性语可以把客观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在空间上的状态、位置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清楚而从容地表达出来。叙述性言语较多地运用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讲授中,如政治课历史课、工艺课等。在运用叙述性言语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符合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性,并且要做到详略得当,通俗简练。

2.说明性言语

说明性言语是教师在教学中解释概念、事物或者某项知识时用说明的方法所构成的教学用语,以此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等。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中,如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教师常用说明性言语。在这些学科当中,教师需要阐述定义、公理、概念,为了能够准确、清晰、简明、生动地讲解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言语的表述多用列提纲、举数字、引材料、画图表等手段进行解说。说明性言语可以让讲授语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在使用说明性言语时应做到语言清晰、流畅、准确,要安排好说明的次序,避免出现主次不分和前后颠倒的问题。

3.描述性言语

描述是显现事物的形状、再现某种场景的语言形式。描述性言语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人物、景物、事物的形象、情形、状态、形状等具体特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对被描述对象产生鲜明印象和真实感受。描述性言语常用口语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拟人、借代等,加上语调、节奏的变化。描述性言语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可以把情感融入形象语言的描述中,引起学生的同感、共鸣,加深对生活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认识和感受。描述性言语要求真实准确,形象鲜明,优美生动。

4.论证性言语

论证性言语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形式进行说理,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性说理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变化多端。数学课中公理的证明、几何题的论证等就需要教师使用论证性言语。在教学中,运用论证性言语要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沙场点兵

(一)下面是关于《苏州园林》一课两位教师在讲授时的案例,对比两位教师的言语,看一看哪位老师的讲解更明白,哪位老师的讲授语存在问题。

(1)甲老师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向甲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甲老师想了一下,说:“因为‘艺术’包含着‘技术’,‘艺术’追求的层次比‘技术’更高。文章的意思是说:假山的堆叠,不是简单地放置或黏合,而是要让人觉得有艺术性。联系下文的‘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我们就知道假山堆叠的艺术追求的是让人觉得是真真正正的山。”

(2)乙老师在教《苏州园林》时,一位学生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能互换位置吗?”

面对学生的提问,乙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位同学很注意思考,能发现这一问题实在难能可贵。为什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呢?”

学生听了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相互小声讨论。乙教师不动声色地看着学生讨论,片刻后,开始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查了字典,‘技术’是指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而‘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艺术是以技术为基础的。”

句子中的‘不仅’表明技术和艺术是递进的关系。”

这时乙教师给出了一点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大家再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假山是怎样堆叠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听了教师的提示后想了想说:“两个‘或者’句告诉我们,如果单讲究技术的话,假山堆叠的时候就会杂乱无章,也不会用竹子花木等配合,就难以让人产生真实的山的感受,而讲究艺术则恰恰相反。”

(二)说一说下面讲授语属于什么类型。

(1)《红楼梦》第三回说贾雨村送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贾府已接到金陵来信,知道薛蟠闹出了人命,要投奔贾府;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正跟王子腾派来的人讨论怎样处理这件事。贾雨村在京城待了一段时间,才靠贾府的帮助,授了应天知府,走马上任。

(2)对于镜面反射漫反射我们必须明确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光的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反射定律。不同的是发生这两种反射的条件不同。发生镜面反射的条件是表面光滑,发生漫反射的条件是表面粗糙不平;反射的情况也不同,当平行光入射时,镜面反射的光也平行,而漫反射的反射光是不平行的。

(3)为什么地主阶级中部分知识分子的代表在当时会产生进步的思想?这要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加以分析。鸦片战争开始,在资本主义侵略者直接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情况下,当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地位。正是在挽救民族危亡这一点上,地主阶级部分知识分子代表的思想和人民的利益表现了暂时的一致性。从这一点上讲,魏源的思想反映了历史前进的趋势,是一种进步思想。

(4)诗歌文学之母。在早期的文学史里,诗占了主要地位。唐以前的文学史,可以说基本是诗歌史。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是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文学的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与青春携手同行。今天的青年人应该更具有诗心、诗情和诗的追求。

(5)一位音乐教师在讲授《梁祝》一课时,用诗一般的语言为学生讲述了“梁祝”的故事,然后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这位老师说道:“和风里,春光里,两只美丽的蝴蝶翩然飞舞于花丛中。看,前面的那只时而轻轻飞去,时而回头观望,深情款款,那就是祝英台吧!它每个回头的姿势都会让人想起徐志摩的那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梁山伯、祝英台,因为有了你们,中国的蝴蝶才会显得如此的多情和缠绵……正是‘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一位历史教师教学斯巴达克起义最后决战时说了这样一段描述语,请将这段描述性言语改为抒情性言语。

最后的决战前,战友们把黑色的战马牵到斯巴达克的身边。他在沉思中抚摸着马头,像有千言万语要对这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战马诉说,然而,他又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头靠近了战马的眼睛,依贴在战马嘴边。突然,斯巴达克怒目炯炯,一跃上马,拔出利剑,果断地对战马说:“如果我胜利了,我可以从克拉苏那里夺得更多的战马。要是我牺牲了,我决不能让你成为俘虏!”斯巴达克一剑向战马的尾部猛刺,战马在嘶鸣中向前冲奔。

(四)根据讲授语的分类,运用论述性言语为下面这段文字设计讲授语,并进行试教和互评。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藏了用之不尽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