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言语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准确流畅1.准确准确既是教学言语的特点,也是对教师言语的基本要求。影响言语表达流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语流中掺杂口头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去掉“口头禅”、不必要的语气词。教师在进行授课前,一定要先将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这样才能自如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达到言语流畅的基本要求。教师言语规范首先就要坚持说普通话。

教师言语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言语作为一种职业用语,为了能够实现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功能,就必须符合响亮清晰、准确流畅、简洁规范、重点突出的基本要求。

(一)响亮清晰

1.响亮

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或者更多的学生来进行授课。封闭的空间和众多的听课对象要求教学言语的表达,必须具备合理的音量,才能让学生听得真切,听得明白。教师音量的确定首先应该根据教室面积的大小,学生数量的多少,有无扩音设备,周边环境是否安静等外部条件来灵活调整。教师在讲课时音量的大小,应该使后排的同学能够听得见为宜,不能让后排同学“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音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教师音量过大,会给前排学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使用扩音设备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合理把握声音的响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除了教学内容的变化外,还要依赖音量的变化。有经验的教师总在声音的高低上做文章,使课堂教学的声音有强有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声音加上优美标准的普通话,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

2.清晰

这里的清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发音的清晰,第二是内容的清晰。声音的清晰是指教师所用语言能够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懂、理解透。教学言语在运用中,讲究发音饱满,字正腔圆,要避免声音的弱化和虚化,注意不让声音飘忽不定,前高后低,正确使用重音。另外语速也与教师言语的清晰度有关。语速太快会使学生听不清教师所讲内容,因此教师说话的语速要适度。语速的节奏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要与学生对言语信息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一般来说,教师适中的语速以每分钟250个字左右为宜。内容清晰是指一堂课,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知识点怎么分布,要达到什么目的,有清晰的思路。“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这是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的一条标准。时至今日,尽管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口头表达能力,条理清楚仍然作为一条最基本的要求。

(二)准确流畅

1.准确

准确既是教学言语的特点,也是对教师言语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想清晰明了地传情达意,要想实现准确这一要求,教师的言语表达首先要能够恰当地把握词语的语体要求、感情色彩等。其次教师教学内容应做到准确无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触,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如果教师在学生接受知识的源头上就出现了错误,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最后,我们国家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此教师言语表达的思想倾向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宣传封建的、迷信的糟粕。

2.流畅

流畅就是教师言语的流利、顺畅、完整。流利顺畅,指音节与音节、句与句之间承接连贯,不吞吞吐吐,时断时续。影响言语表达流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语流中掺杂口头禅。如果每句话,甚至每个词的后面都带上一个“嗯”“啊”“这个这个”“然后”“是吧”等口头禅,是非常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个人形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去掉“口头禅”、不必要的语气词。其次,言语的不流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维的不流畅。教师在进行授课前,一定要先将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这样才能自如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达到言语流畅的基本要求。完整,是指教师在言语表达时说出的话应该是完整的一句话,而不是半句,也不要前言不搭后语。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要体现逻辑关系。

(三)规范简洁

1.规范

规范,是指教师教学言语要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要做到语音规范,力求每个字、每个词发音准确。教师言语规范首先就要坚持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教学用语。教师坚持说普通话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词汇的规范就是不用方言不在普通话中夹杂方言和外语,用词准确。语法规范就是语句的表达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2.简洁

简洁,是从教学的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说的。每堂课都有教学时间的定值性,也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定值时段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言语内容包含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充分发挥每句话时值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重复。有人问美国第二十八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你准备一份十分钟的讲稿,得花多长时间?”他回答说:“两星期。”又问:“准备一小时的讲稿呢?”回答说:“一星期。”再问:“两小时的讲稿呢?”他的回答是:“马上就可以。”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谈到教学言语时,才把言语表达简洁作为一个基本要求提出来。其实,简洁也是良好的教学言语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反映教师思维的逻辑性。

(四)重点突出

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经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教学言语在其时间上延续性差,不利于学生快速有效接收信息。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教师讲课在有条有理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在课堂上,教师对于课堂非重点内容或者是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的知识点应该少讲,或者不讲;重要的知识要多讲,讲透彻讲明白;特别重要的地方,还要采取一些特别强调的手段,如反复、提高声音、放慢语速,甚至一字一顿,再加板书。这样做,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加深印象,同时通过语音的高低起伏,强弱参差,轻重并举,显出了节奏,可以使课堂具备动静结合的流动感。

资料超链接

教师教学言语的误区

1.言而不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应该避免表达含糊,吐字不清的情形。在教学中,教师课堂言语的清晰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如果表达清楚、明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吐字清晰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勤于做笔记的习惯。否则,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腻烦听课,导致学生开小差,甚至会因教师课堂教学言语的含糊、不清晰而影响课堂纪律。

2.少而不精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学言语出现言辞短、效应低、无话可讲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致为:一是知识储备不足,只能照本宣科地讲读或者书面知识的照移;二是对教材的钻研不透彻,把握不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三是由于新教师经验不足或是不够重视。

3.多而不当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记得更牢、听得更懂,就什么东西都讲、抠住字眼颠三倒四地讲。那是不是学生就能多掌握知识呢?其实不然,教师讲得多、重复得多,学生并非能学到更多知识。教师课堂教学如果超出课标所指定的内容,讲得太多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个话痨,听得腻烦,学生也不愿学、不易记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遵守课程标准安排的知识范围进行教学,教学言语做到精细、清晰、有含量,不让学生出现消极心理和想法。

4.快无节奏

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应该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即便是快速的教学言语,也应该酣畅淋漓。教师语言缺乏节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授课语言快,教师教学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顾自个儿讲解;二是教学进度安排不当,前面安排的教学内容多而使教学言语快,导致整个学期的教学出现前紧后松的情况。所以,教师需精心恰当地安排学期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言语上势必调整速度,做到教学言语富有节奏感。

5.慢无要领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时,放慢语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是合理的。但有的教师,教学语言该慢的时候不慢,该快的时候又不快,这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目的无法完美达成。如果教师的教学言语长期缓慢就将意味着占用学期教学的时间,最后导致前松后紧。教师担心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就只能一掠而过,教学内容不分轻重,学生学习不得要领。

6.乱而无序

有的教师在黑板上虽然写上了题目,心里也有教学目标,但抓不住教学的中心,理不出头绪。一讲起来信口开河、语无伦次,看起来振振有词,实际上却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学生听完课,雾里看花,不解其意。像这样的教师大多是欠缺教学经验的新教师,他们在不熟悉教材的情况下,没有解读教材就进行教学,加上内心的紧张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言语乱而无序。

7.淡而无味

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应具有趣味性,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言语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一副面孔、一种腔调、一种表情,不但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而且也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无论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切记不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语单一,而要追求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沙场点兵

对于教学言语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在“抛砖引玉”和“知识仓库”两个模块中我们已经讲解,不知道你对于教师言语的特点和要求有没有理解呢?下面我们将通过案例来巩固大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结合教学言语的特点和基本要求,讨论评析下面几位教师的教学言语是否存在问题?你能试着帮这几位老师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吗?

(一)教学语句练习。

(1)十九世纪末期,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参加义和团的主要是贫苦农民,还有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大批的青年和妇女

——历史课《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的教学用语

(2)作者鼓励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写文章,认为这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人家,还可以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者同时也鼓励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写文章,认为这可以检查自己的成果,逐步使自己达到最好的水平。

——语文课《关于写文章》的教学用语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为了侦察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军事情况,就派出潜艇大西洋进入直布罗陀海峡,最后到达地中海。潜艇在进入地中海的时候,为了防止对方的军队不发现自己,就关闭了发动机。那么潜艇是凭借什么动力进入地中海的呢?这就涉及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洋流

——一堂地理课的导语

(4)本单元的课文,基本上全部是散文。有的指物写景,有的是叙事记人,还有的是发论抒情。(www.xing528.com)

——一堂语文课的结束语

(二)教学片段言语练习。

(1)下面是历史课上一段教学用语: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继续同清军作战。他率军一度打到上海附近,在青浦大破“洋枪队”,取得了青浦大捷。1862年初,他又率军再次进攻上海,连连获胜。

(2)下面是旅游专业课的一段教学用语:

我们在迎接客人时,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比如我们接待三个旅行团的客人,如果其中一个是男士,不管年龄多大,我们可称呼“先生”;另一个是结过婚的女士,我们可称她为“太太”或“夫人”;第三个是未婚的年轻女子,我们就称她为“小姐”,如果不知道她的年龄大小,婚姻状况,可以称“小姐”。

(3)一位语文老师在教《说谦虚》这篇课文时,有下面一段话:

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谦受益,满招损”。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受到启示。毛泽东也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在我们班里,个别同学谁都看不起,这就是骄傲自满的表现。谦虚是正确可贵的,骄傲自满是错误、恶劣的。

(4)下面是一位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短语知识。短语,就是词和词组合起来成为短语。短语的构成方式,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是完全一致的。例如“花草”是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花草与树木”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并列短语。由此可见,只要掌握了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才能理解各种短语的构成。另外从形式上看,短语,顾名思义,都比句子短。

(5)请看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由此,我们这个命题的结论就得到了证明。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圆的知识中一条重要性质,我提一个同学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垂直于弦的直径,它有什么特点?

生: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生:(有的)不对!

师:这个同学的解释,有的同学说不对,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三)下面这段教学用语在逻辑上至少有五处问题,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根据教学言语的特点和要求,试着将这段教学用语重新改写。

同学们,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我们也是要笑孔乙己的。孔乙己给小孩分豆,眼看孩子们仍然不散,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还摇着头直说“多乎哉,不多也”,我们都为他的迂腐而感到好笑。但是,我们的笑声与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的笑声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一个青少年,我们笑孔乙己是并无恶意的。笑过之后反而更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更深刻地认识到是孔孟之道把孔乙己毒害成一个“废人”的。小说中的人们完全把孔乙己作为取笑的对象,对孔乙己的悲剧根本不寄予任何同情,反映出以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与残忍。

分析了这篇小说后,孔乙己这个人物,对于我们是比较了解了,小说对孔乙己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虽然比较简单,却都是性格化了的,具有特征性的。这正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将为大家呈现三个比较好的案例,看一看这三个案例中教师的言语表达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这是某位教师对《春》这篇散文的分析摘录

这篇散文以“盼春”(第一段)开头,以“赞春”(最后三段)结束,中间“绘春”是重点部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拟人的方法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林木抽芽,山草变绿,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萎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了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画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春草图”着力写春草勃发的景象。第一句从“点”上描绘。第二句从“面”上描绘。第三句用孩子们嬉戏衬春草的可爱。第四句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春花图”着力写春花竞发的景象。“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手法描绘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像火”、“像霞”、“像雪”三个比喻,描绘花色的艳、美。最后写野草,“遍地是”表现数量多,“杂样儿”写种类丰富,“像眼睛”、“像星星”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春风图”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煦。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声响。作者把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声、有情。

“春雨图”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美景。“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春雨之多。“可别恼”一句是向写雨中美景的过渡。

第五幅图画是“迎春图”。人是画面的主体,人也充满了春意。写出春天给人们带来活力。

这五幅画面,描绘了春意,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结尾三段文字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2.新闻《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教学用语

同学们知道,新闻报道通常都有一个导语。这个导语,要能够概括全文的报道中心,概括全文的报道事实。现在我们来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导语包含了哪些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一句话写出了人数之多;“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出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表现攻势之猛;“横渡长江”,正是浩浩荡荡渡过长江。同学们可以想象,在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我们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场面的壮阔和气势的磅礴!这么短短的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记者在这里做到了叙事的简洁。这就是新闻报道的特点之一:语言必须简洁。

新闻报道总是反映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或者是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报道的是发生的事情,这就要求真实。它不像小说,可以虚构。这就是它的第二个特点:必须真实。真实,就是要求用事实说话。当然,有些新闻,中间也可以有报道人自己的议论,或者对这个事件稍加分析,发表一点看法,但是,主要还是要靠事实本身来说明问题。透过它的叙述语言,在它的字里行间,表现作者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总之,要靠事实说话,不能虚构,也不能夸张。

3.讲授实录

下面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讲授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几段实录:

(1)在讲完第一部分,即关于百草园的描写之后,老师说:

这一段把鲁迅先生热爱自由生活的情景都写出来了,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边讲边板书)这幅画面,给人一种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感觉(板书),而且鲁迅先生幼年的形象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正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

(2)讲完三味书屋的陈设之后,老师又说:

陈设古旧,气氛沉闷,冷清(板书)。这样一个环境,正好和百草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是写三味书屋陈设古旧、气氛沉闷,越是突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十分单调无味的,但鲁迅先生还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快乐,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和反抗。

(3)全文讲完之后,老师最后说:

现在我们再回到题目上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们看了题目,想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现在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知道全文分两大部分,而写百草园的部分和写三味书屋的部分正好形成了——

(学生齐答:鲜明的对比。)

对,鲜明的对比。鲁迅先生正是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封建教育的憎恨和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