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言语技能实践案例:如何准确表达化学概念

教师言语技能实践案例:如何准确表达化学概念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案例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摩尔”“原子”“离子”“氧原子”等词语都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只是用我们日常的言语告诉学生“但是”的意思,而没有做到准确性。

教师言语技能实践案例:如何准确表达化学概念

抛砖引玉

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不同学科的教师是怎样将课本上的书面语改造成教学口语的。

(1)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将课本中“手执烧杯上端”这句话改为“拿着烧杯的上部”;

几何课教师将“上面的事实是公认的真理,我们把它称作公理”改为“……,我们把它叫作公理”;

物理老师将课本中“将一块方糖磨成粉,再放入冷开水中……”的句子改为“把一块方糖磨成粉,再放进冷开水中……”;“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改为“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

上面这三位老师将课本上书面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了我们口语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如“手执”改为“拿着”、“称作”改为“叫作”。这几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教材的书面语加工成为以书面语为主的口语体。

(2)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把教材参考中有关诗经《氓》的介绍文字进行了改说。

原文:诗人在这首诗中系统地、具体地、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一个遭遇不幸的妇女与那个坏男人相识、恋爱、结婚以致后来被虐待、被遗弃的完整过程。

修改文:诗人在这里,叙述了一个遭遇不幸的妇女的故事。先写了她同那个坏男人相识、恋爱,接着写他们结婚成家,最后写她怎样被虐待,甚至被遗弃的故事。整个过程写得详细、具体、系统、完整。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参考上给出的是一个非常长的长句,而这位教师在进行内容介绍的时候,将其转换成了适合口语表达的三个短句。

2.看看下面这个教学案例片断,你能根据其中的言语对话,猜出这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案例片断吗?

师:(创设质疑情境)农科人员用1000粒为集体测量大米的千粒重,那么化学家又用什么微粒集体作为衡量微观粒子的量才合适呢?这个微观集体的具体个数是多少?这个微观集体的单位名称又是什么呢?

(在学生急待答案的情况下,引导看课本,然后回答)

【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生:选用12克12C所含原子数这个微粒集体作为衡量所有微粒的量的标准,12克12C标准集体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1)阿伏加德罗常数:12克12C所含的碳原子数,采用6.02×10 23这个近似的数值。

师:(强调)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个比较精确的很大的数值,6.02×1023只是它的近似值,不能说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师:这个标准微粒的集合就是物质的量。

【板书】(2)物质的量:用来衡量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

师:(强调)物质的量就本质而言,与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一样,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就适用范围来讲,它是研究微观粒子使用的物理量,并且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化和拆开。

【板书】(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投影】(1)使用摩尔必须指明量度的微粒的名称或化学式,通常是将微粒的名称写在摩尔后面,否则概念模糊且无意义。如1摩尔氧原子,不能说成1摩尔氧,也不能说成1摩尔原子氧。

(2)摩尔只能适用于微观微粒,不能用于宏观物体(举例说明)。

(3)微粒指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特定组合。(www.xing528.com)

师:(引导演绎推理,深化概念)由于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请同学们推理1摩尔碳原子,1摩尔氧分子,1摩尔氢离子等所含的微粒数各是多少?

在本案例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摩尔”“原子”“离子”“氧原子”等词语都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物质的量就本质而言,与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一样,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就适用范围来讲,它是研究微观粒子使用的物理量,并且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化和拆开”等语句的表述,都体现了教师口头言语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3.下面再来看一个反例,教学言语的不科学性带来了怎样的笑话。请阅读下面两个案例,请思考教师言语准确性的意义在哪里。

(1)一位小学生问老师:“老师,‘但是’是什么意思?”老师回答:“‘但是’就是拐弯的意思。”隔了几天,观摩课上老师让这位学生用“但是”造一个句子。这位小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校门往东一‘但是’,再往南一‘但是’,就到我家了。”听观摩课的老师和领导听了学生的造句笑得前仰后合,主讲教师却被弄得啼笑皆非。

这位小学生闹笑话的原因其实在于教师言语的不科学、不严谨。教师只是用我们日常的言语告诉学生“但是”的意思,而没有做到准确性。而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并不能理解老师所说的“拐弯”和他理解的“拐弯”并不是一个意思,因此闹了笑话。

(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小学优秀教师须红霞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前,先对“周长”的概念进行了复习。她问学生:“课桌面的周长是哪个部分?课桌面是哪个部分?”结果学生都去摸桌面。

这让须老师很不满意,但她很快意识到了是自己的提问用词不够准确,让学生产生了误解。于是,她马上改问:“课桌面的周长是哪几条边的和?课桌面是哪个部分?”学生马上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迅速地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至此,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就集中在了“几条边”这个要点上,明白了课桌面的周长和课桌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引导了学生的思维,从“周长”的概念延伸到对“面积”的认知。

须老师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言语表达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考方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4.教师的课堂言语跟日常生活中的言语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教师的教学言语是为传授知识服务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言语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案例,你能找出这个特点吗?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破釜沉舟”时,他是这样说的:“‘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就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就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做“使动词”。同是做饭的炊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样的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教师的教学言语其主要目的就是准确、高效地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言语跟日常言语相比,具有高含量的知识内容,信息量更大。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短短的一段话,包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

通过“抛砖引玉”模块的案例以及分析,你现在可以试着总结一下教学言语的特点了吗?

知识仓库

教学言语是教师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最常用的言语表达形式。教学言语是一般口语专业化的具体表现,教学言语除了一般口头言语应有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个性特征。

(一)书面言语的口语化

书面语与口语在语言学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依赖文字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反复推敲、揣摩,因此表述一般较严谨、较正式。后者依赖声音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稍纵即逝,因此比较有跳跃性。教学言语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言语。与日常口语相比,教师言语的特殊性表现在表述内容上,主要是讲授知识、阐明道理、阐释概念,其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要相对正式一些。这是由于教学言语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受书面语的影响,教学言语带有明显的书面语特色,一般会更凝练、精确、规范。但是,教学言语又不纯粹是书面言语的口语化形式,因为教师并不是照着书面言语将其念出来,而是以书面言语为蓝本,进行加工改造,然后表达出来。那么,为了便于讲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对教材用语进行加工。在进行言语加工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语体——书面言语口语化;(2)词语——近义词替换法;(3)句式——长句简化为短句;(4)解释——运用形象化言语。

(二)科学性

教师在讲授各学科的专有名词、术语、定义、定律时,务必准确、精当,字斟句酌。教学言语应符合本学科的特点,不能用一般日常词汇去代替科学术语。如当物理教师讲授“光的反射”定义时就需要注意:光被物体表面反射时,只有一部分光被反射,还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在阳光照射下的平面镜温度会升高就是吸收阳光的缘故。这里的“物体”“反射”“平面镜”就不能说成是“东西”“反光”“平的镜子”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日常用语更容易理解,但它却脱离了物理学的专有术语系统,脱离了物理教学特殊的语言环境。数学教师对于“整除”与“除尽”,“位数”与“数位”,不可混为一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一些平时习惯性的说法要格外注意甄别,不能用于教学中。另外对于学生出现的违反科学性的错误要着意纠正。教学言语一定要有依据,它的依据就是科学性。

(三)正确性

教师言语的正确性包括语音的准确、内容的正确和思想倾向的正确。语音的准确就是教师的发音应该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要求,不能说方言。内容的正确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言语内容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特别是数理化等措辞要求严谨的科目,教师要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从而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概念;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 ’”之类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表达不准确。思想倾向的正确性是指教师言语表达的思想应该符合社会主流思想,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倾向。

(四)知识性

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学言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学生讲授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高效接受人类几千年来的知识积累。所以教师的教学言语与日常的口头言语相比较,包含了更多的知识性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言语也会比日常言语包含更大的信息量,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使教学更加有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