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话语法规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普通话语法规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法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与普通话的差异要小一些,但是语法受思维的影响,一旦形成错误的语法,是比较难改变的。所以语法规范的任务也是比较艰巨的。语法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其余的几种序列,在汉语里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违背了汉语语法规则。符合事理和符合群众习惯是我们进行语法规范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普通话语法规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语法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与普通话的差异要小一些,但是语法受思维的影响,一旦形成错误的语法,是比较难改变的。所以语法规范的任务也是比较艰巨的。

抛砖引玉

下面的句子,都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子,你能找出它们的“病症”吗?

(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篮球女教练。

(2)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3)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5)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6)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7)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8)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9)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10)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1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上面这些句子的错误你找出来了吗?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错误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修饰语的顺序不正确,第一句应该改为: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第二句中“一连串”应修饰“事情”。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搭配不当,第三句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第四句“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第五句和第六句缺失成分,第五句“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第六句“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第七句是句式杂糅,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第八句第九句和第十句都有歧义,第八句“这种主张”指代不明;第九句“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不清楚;第十句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第十一句是主客颠倒,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知识仓库[2]

(一)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法和语音、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法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语法规则规定着人们用词造句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可以使用很多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这些词语的顺序并不能随意改变。例如用1、2、3三个数字排成序列,可以有六种形式:123、132、213、231、321、312;但是,用“我”“吃”“饭”三个词,只允许有一个常用序列“我吃饭”,和一个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序列“饭我吃”(如“饭我吃,水果我不吃。”),其余的几种序列,在汉语里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违背了汉语语法规则。汉语语法一般要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位于动词之后。这三个词能够充当主语的有“我”和“饭”,但既能充当主语又能用“吃”作谓语中心的只有“我”。因此,“我”一般位于第一,其次是“吃”,“饭”位于第三。

2.语法规则指示人们正确理解话语

人们在长期的交流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语法规则,使用同一种语法规则的人,能够比较顺利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例如“人民需要科学”和“科学需要人民”,两句话用词完全相同,但词的排列次序不同,它指示人们对这两句话要作不同的理解:前一句表示的是人民对科学的依赖关系,后一句表示的是科学对人民的依赖关系。又如“这支笔用了两个月”和“这支笔用了两个月了”,这两句话的不同仅仅在于一句末尾多用了一个“了”,前一句末尾少用了一个“了”。这个“了”的有无指示人们对这两句话应作不同的理解:前一句表示笔用完了,后一句表示还没用完。以上例子说明,句子的意思是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意思,不是词语所表概念的简单相加,要正确理解句意,除了要懂得组成句子的每个词语的意义,还要懂得词语组合以后产生的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

(二)语法的特点

1.语法具有抽象性

抽象的语法规则表现在人们说写的话语中,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它是客观存在的。任何语法规则都是从许多个别的、具体的词的组合和句的组合中分析抽象出来的,因此每一条规则往往涉及一整类词、短语或句子的结构。例如汉语语法中有“名词不能用‘不’否定”这么一条规则,这条规则几乎可以管住所有的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笔、杉木、蜗牛、猎豹”等等,前面都不能出现“不”。

2.语法具有递归

“递归”借自数学术语,在语法里指某种语法规则在句法结构里可以重复使用,不断地进行同功能单位转换。例如名词前边加定语构成偏正结构,再以偏正结构作中心语,前边加定语构成扩展的偏正结构,如“教师”前边可以加定语“小学”构成“小学教师”偏正短语,而“小学教师”前边还可以加定语“优秀的”构成“优秀的小学教师”这个偏正短语。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制地替换扩展下去,句法结构因此由简单变得复杂,以满足表达的需要。

3.语法具有稳固性

语法的稳固性是相对语音、词汇而言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不可渗透性两个方面。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可以从汉语的发展中很明显地看出。现代汉语“主+动+宾”这种结构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如“河杀我?河不杀我?”。(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中辑》)其中“河杀我”就是“主+动+宾”结构。语法的不可渗透性,可以从语言的接触中看出来。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进行接触的时候,会相互借鉴一些词语,如汉语中引入的外来词“沙发”“芭蕾”“啤酒”。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这种外来词,但语法体系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外文汉译时必须接受汉语语法规则的支配,如英语中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后,但译成汉语时,必须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前。

4.语法具有民族性

人类思维的规律是一致的,但不同民族表达同一思维的语法形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汉语数词与名词间要出现量词,如“一支笔”,而英语则不需要量词,直接用“a pen”来表示。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定+中”,而傣语的则是“中+定”。汉语的动宾结构是“动+宾”,而日语的则是“宾+动”。英语的谓语动词有词形变化,而汉语的则没有。

(三)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语法的规范,由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一般用例表现出来。符合事理和符合群众习惯是我们进行语法规范时要遵循的两个原则。语法规范建立在符合事理的基础之上,更建立在群众习惯的基础之上。

首先,语言同思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因此语言同客观事物之间会有相当大的一致性,必然语法的规范也就同客观事物的状况和规律具有很大一致性。语法应该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比如我们可以说“我去学校”,但是我们不能说“学校去我”。因为“学校”作为一个主体不具有行动力,因此也就不能发出动作。当然,这不是说,语言和思维是完全一致的,事理就是语法。语法除了受事理的影响之外,还要符合人民群众的习惯。

例如“壶开了,你快去把水灌上!”这“壶开了”实际上是指水开了。“他喜欢吃核桃”,这“核桃”指核桃肉,核桃壳是不在内的。这些都是群众的习惯说法,不能认为是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客观事理和群众习惯这两者比较起来,群众习惯更有群众性。这一点,在语法单位的语义搭配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美丽”和“漂亮”这对同义词,形容姑娘时两个都可以用,形容小伙子时只能用“漂亮”不用“美丽”,而“美丽的山河”却不能说成“漂亮的山河”,相反的,“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又不能说成“这一仗打得真美丽”。群众的这些习惯是不能违反的,违反了就要产生语病,即使是事理上说得通也无济于事。(www.xing528.com)

沙场点兵

歧义也是语病的一种,由于汉语的博大精深,出现很多有意思的歧义句。分析一下,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误会呢?

(一)有意思的歧义

(1)甲说:“让我给你算算账。”

丁说:“我哪里得罪你了?”

甲说:“你想哪去了!俺是看你值不值得去做。”

(2)甲说:“我就爱你这老古董。”

庚说:“我有那么老吗?”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觉得像你这实诚的人金贵。”

(3)甲说:“你真不识东西啊。”

乙说:“你才不是东西!”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说的是南北东西的东西。”

(4)甲说:“看看这黄色也不错的。”

辛说:“你这人咋那么下流啊。”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说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黄颜色。”

(5)甲说:“你知道我的包袱在哪里吗?”

戊说:“你别跟我兜圈子,我不吃你这一套。”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说的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

(6)甲说:“那人说话水分可大了。”

壬:“看他唾沫星子乱溅,我就知道湿湿的。”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说的是他话中不真实的成分多。”

(7)甲说:“我觉得你这人很有意思。”

己说:“你到底让我怎么样啊?”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觉得你这人是可交的朋友。”

(8)甲说:“我建议你还是走后门好。”

丙说:“我不必买人家的账啊?”

甲说:“你想哪去了!我说的是前后门的后门。”

(二)锤不破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