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一门新兴学科的建设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目前,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基本结束时,应加强联合攻关,汲取相关学科的营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特别要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鲜活的经验与教训,尽早形成本学科的内容体系,并纳入培训者所用的培训教材。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全国性的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机构,专司本学科研究。目前,除东北、上海有两个区域性研究机构外,其他地方的研究力量基本处于分散状况。全国性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中国教育学会也无专门研究会。建议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建立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心,在中国教育学会下设立教师教育或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创办专门研究刊物。
(2)建立培训者培养、培训基地。目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原有学科角色难以转变,在业工作人员想进修也无门。建议在师范大学设教师继续教育学专业,尽快建立相应的学科学位,培养专业人员。依托有关研究机构设立培训者进修、培训基地,不定期对培训者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培训,更新培训者的培训理念和知识结构。(www.xing528.com)
(3)确立专项研究课题,将各种力量团结起来,组织联合攻关,在教师继续教育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1997年,教育部师范司曾立项318个课题,后来又下达了8个指令课题,大多数已基本完成,现在应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学的建立,将其成果进一步整合提升,要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做出系统的理论总结与说明。
(4)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和地位,发挥培训者的首创作用。培训者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查教师培训需求、建构培训模式、发掘培训资源、组织培训教师、编写培训资料方面。培训者是培训活动开展的主体,他们是培训活动不断创新的能动力量,是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主力,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应该是高素质、高地位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培训者的队伍是令人担忧的。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资格认定制度,要对培训者在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提出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