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雀形目
…………………………
科 鹡鸰科
…………………………
属 鹡鸰属
拉丁学名 Motacilla lugens
拍摄地点:浙园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www.xing528.com)
——唐寅
“秀才识字读半边”这一不太靠谱的方法,在认大多数“鱼”字旁和“鸟”字边的汉字时,还是颇靠谱的。“鹡鸰”就是其中之一。
未识其名时,我一直叫它“瞎蹦哒鸟”。在交大,鹡鸰或许比麻雀还常见些,经常在湖畔湿地或是草坪上蹦来跳去,大概是因为校园里的学生老师都很和善,所以也不见得它们怕人,就算是恶趣味地追逐它们,也少见它们仓惶齐飞,顶多是撒开两条细脚伶仃的小腿,配合你狂奔一会儿,叫声尖细,清脆穿云。
我的大学室友是个绍兴姑娘,她把这种和熊猫配色一致的细脚小鸟唤作“张飞鸟”,说是,似乎江浙一带的人们都这样叫。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叙了一段“雪地捕鸟”的趣事,“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白鹡鸰得名“张飞鸟”,和它的性子无关,一说是因为像京剧脸谱里的张飞。野生鸟多半都像人们俗说的,“气性大”,说是“气死”,其实“吓死”的是大多数。鸟类的神经非常敏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一惊一乍的,更何况是被迫沾上一身人的气味,再被锁进笼子里,很容易就吓出毛病来了。野鸟一没安全感就不吃不喝,“开食”的少之又少。鲁迅先生捕鸟,用的是秕谷做诱饵,所以捕到的大多数是麻雀。鹡鸰是食虫鸟,捕捉害虫的小能手,偶尔杂食换换口味也吃些谷类。本来就吓得半死,还喂一个肉食主义者一把谷子,白鹡鸰肯定得被活活“气死”。驯化野生鸟,不知道要以多少无辜小家伙的生命为代价,还是让它们在“林间自在啼”吧。
初见“鹡鸰”二字,倒还真不是因为这种小鸟,而是《红楼梦》中,秦可卿出殡时,北静王水溶将一串皇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赠与宝玉,宝玉之后又将这一串珍贵的念珠献宝给了黛玉,黛玉却恼道:“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然后“掷而不取”。当时读书,一直觉得黛玉矫情,哪里来得这么大的脾气,人家有心送礼物总归是好的,不喜欢也不至于摔东西。后来才知道,“鹡鸰”是古诗文之中比喻“兄弟之情”的意象。传说鹡鸰这种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便会一齐尖叫起来,寻找同伴,所以是“兄弟情深”的象征。《诗经·小雅·棠棣》中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唐玄宗现存的唯一一幅墨迹也是一篇《鹡鸰颂》,依然是感叹兄弟之情。皇帝赐北静王“鹡鸰串”自然是兄弟之间拉亲近,北静王祖上与贾府是世交,所以他本人“不以异性相见,不以王位自居”,秦可卿出丧还专门设了路祭,转赠贾宝玉“鹡鸰串”,自然也是结兄弟之好。但贾宝玉把“鹡鸰串”再转送给林黛玉,这就不对了,我把你当情郎,你却想和我做兄弟?!不怪林妹妹粉面生威,直男送礼的脑回路真可怕,女神太有文化,也真可怕。
至于脂砚斋批“鹡鸰之悲,棠棣之威”不批在此处,我猜想,大抵也和这一段小儿女情长的情节没什么关系,当然学术界就仁者见仁了。一部好作品,大概就是在这些细节之处万分用心,所以日后不管是哪一位读者细想起来,都依然会觉得妙趣横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