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车前目
…………………………
科 车前科
…………………………
属 车前属
拍摄地点:图书馆与二号教学楼之间
拉丁学名 Plantago asiatica L.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贪玩爱闹,一疯起来,时常顾不得喝水。春夏之交,天干物燥,这段时间就时不时地要喊腰疼。大人总嗤一句:“小孩子家家的,哪里有腰”,看无人管,于是改喊肚子疼。有经验的阿婆一看,这是馋虫馋牛舌,上火了。
牛舌就是车前草,椭圆扁长的叶子,像牛舌头一样。结了籽的不要,专门采鲜嫩嫩的车前草,洗干净,开水焯过,细细剁碎,和着肉馅包饺子,采多余了的打个蛋花,煮汤水,鲜美极了。吃了些时日,整个人都要觉得爽利些。可以说,记忆中的整个童年的春天,味蕾都是车前草的味道。
车前草,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贱生贱养的小草,生在车前,不是找轧么。在交大,各处草地上都能找到它们,割草机一过,倒下一大片,没过几天,又结结实实地长了出来。
关于车前草的得名,一说是因为汉朝的一位将军,塞外打仗,补水不及时,士兵淋沥不畅,尿痛尿血,车夫见到也有此症状的马儿吃了车前的野草,不治而愈,于是也采来给士兵服用,果然奏效,将军就将这种草命名为“车前草”。
车前草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诗经中“采采芣苢(fú yǐ)”中的芣苢,根据《毛传》中的注释:“芣苢,马舄。马舄,车前也。”《韩诗》也注:“直曰车前,瞿为芣苢。”叶子平直的车前草,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车前,叶子有弧度的车前草应该是大车前。《诗经》中的这一篇,记录了当时人们花式采车前草的样子,摘了叶子,捋了种子,放在衣襟里,欢快地兜着回家。
说到“芣苢”,还有一说,指得并不是车前草,而是薏苡(苢也可以作苡),如闻一多先生的《匡斋尺牍》中就考证芣苢是薏仁,主要原因,还是怪《山海经》中的那句:“芣苢,木也,实似李,食之宜子,出于西戎。”车前草和薏苡,都是草本植物,所结的种子,哪个都不像李子。《草木疏》中倒有说车前草:“幽州人谓之牛舌,又名当道,其子治妇人生难。”而医书中的芣苢,指得均是车前草。
无论如何,一株路边不甚起眼的小草,在古代的漫长岁月里,救治了无数人的疾苦,委实可以算是功德无量。
唐代诗人张籍,因患眼病,好友韦文君特地不远千里寄给他车前草所结的车前子,于是有诗《答韦开州寄车前子》:“开州午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惭愧文君怜眼病,三千里外寄闲人。”车前草不挑长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草地、田间、路边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而张籍特地从古开州(今天重庆一带)邮寄五月份采的车前子,也可以算是“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了,不失为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