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管状花目
…………………………
科 玄参科
…………………………
属 泡桐属
拉丁学名 Paulownia fortunei
拍摄地点:八号教学楼与九号教学楼之间
门前杨柳密藏鸦,春事到桐华。
——倪瓒
“三月冻桐花。”
读书的时候,年少贪凉,冬春交际时,天气热了一周,就匆匆换上了单衣,然后被次日一场猝不及防的寒流冻成重感冒。四川同学笑话我,“三月冻桐花”,急不得的。觉得这说法有趣,忙追问来历,他们也多半含混不清,只说家里老人都这样讲,倒春寒的意思。(www.xing528.com)
《蕙风词话》中,倒是有这样一段记载:“蜀语可入词者,四月寒名‘桐花冻’。”由此看来,蜀地春天里的妖蛾子天气,自古及今,一直都有。
成都的四季算不得分明,但清明是个特别标志性的节气。不到清明,从不敢收冬衣,过了清明,就是夏天。桐花就是清明的节气花。
古人不太分“梧桐”“泡桐”,哪怕今天在分类学上,他们不同科也不同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古人一句“桐种大同小异”(见《六家诗名物疏》)也就略过去了,更不要说再细分毛泡桐(紫花泡桐)和白花泡桐。梧桐是梧桐科的植物,和我们今天的主角,玄参科的泡桐,是完全不同的树种。唯一让人感到有些困扰的是,前一阵子,正在学古琴的学妹(也是本书植物图鉴的绘制者),纠结古人所制的“桐木琴”所用的到底是梧桐木还是泡桐木。
据传,“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四大名琴中的焦尾琴,也是因蔡邕听到吴人烧桐木生火做饭,“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裁为琴,而其尾犹焦”。我们一般说的桐木家具,都是泡桐木,泡桐生长极快,容易成材,纹理甚美,但质量很轻,木质松软;梧桐木质地坚硬,成长成可用的木材,耗时极长而难得佳品。哪一种更适合做为古琴的材料,还真是悬案。
桐木虽然难以分辨,但是古人诗中的桐花,指得一定是泡桐树的花。白色或者紫色,在春天里开成一串小喇叭。
《周书》有记:“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这大概是桐花作为“清明之花”的源头。古时清明、寒食两节相近,寒食却并非清明。寒食节有冷食禁火的传统,家家户户要灭掉冬天所用的全部火种,到了清明再重新钻木取火。韦庄“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所说的正是这一习俗。唐宋时期,清明取火是一项重要的官方仪式,据《春明退朝录》中记载“唐惟清明取榆柳之火赐近臣戚里,宋朝唯赐大臣,顺阳气也”,桐花正是这一仪式的见证者,大臣们领了御赐的火种,自然也要上书感谢信,“伏以桐花初茂,榆火载新”“节应桐花始筳开,禁苑新推恩缘旧”“节及桐华,思颁银烛”说的都是这一仪典。
“红千紫百何曾梦,压尾桐花也作尘。”桐花在清明左右开放,到了谷雨前后便和百花一起凋谢,所以桐花一直也是古人伤春时的重要意象。
每年八教和九教之间的林荫路,还有虹桥水畔的桐花开,连绵成半空中的一片紫云梦时,总能勾起孩提时的一些甜蜜的回忆。小时候总爱拾新落的桐花,尾端有透明的凝露,甜滋滋的,含不够,沿着放学路,紫色的花雨下了一路,也追逐着拾了一路,像只小松鼠似的。这样的趣事,仿佛也和春天一样,一下子就变成了久远的回忆。
桐花作为“殿春花”,花谢了,春光也就逝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同来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